《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1、從葉圣陶先生修改中學生作文的這件事中,感受到老一輩對青少年一代的熱情關懷,培養寫后要一絲不茍地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好習慣。
2、從葉圣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學習重點:
從葉老對中學生作文的修改中,感受葉老對青少年一代的熱情關懷,并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課件準備:
1、《一張畫像》修改的原文。
2、課文中的重點句子。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二、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思:課文寫了什么有關葉老的什么事?
2、指名交流
三、自讀自悟,學習修改方法,感受老作家人品。
1、自讀1-4自然段,思:課文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深的感受,畫出句子,并在句中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受。
2、指名交流。
預設:
(1)句子:題目《一張畫像》改成《一幅畫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準確性。類似這樣的修改很多,長句子斷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處,我記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幾何課本的書皮去掉了呢?”葉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幾何課本的包書紙去掉了呢?”刪掉原句中“包”這個動詞,使得句子干凈了,也規范了。而“書皮” 改成“包書紙”更確切,因為書皮可以認為是書的封面。
學生可能感受到:作文修改方法、葉老修改的很認真、我們也要修改作文等。
(2)句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我從中感受到葉老修改得非常認真。
學生可能感受到:葉老修改的非常認真。
教師趁機拿出修改稿原稿,學生看在讓學生談感受。
(3)句子:這不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巨: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學生可能感受到:文學事業的艱巨,要認真,要一絲不茍,葉老對文學事業的認真,對我的平和、溫暖。
指名讀句子。
(4)句子:這一篇作文寫的全是具體事實,從具體事實中透露出對王老師的敬愛。肖復興同學如果沒有在這幾件有關畫畫的事兒上深受感動,就不能寫得這樣親切自然。我從這里感受到肖復興同學的作文寫的很好。
學生可能感受到:作文寫的好,寫作要寫具體事實,要寫感動的事,自己寫作也要這樣寫。
(5)句子:那時,我才15歲,一個毛頭小孩兒,居然能得到一位蜚聲國內外文壇的大文學家的指點和鼓勵,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漲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飛出的一只只鳥兒抖著翅膀。那是只有那種年齡的孩子才會擁有的心思。
學生可能感受到:葉老對我的影響大,我自己寫作的信心,葉老名氣大。
教師趁機歸納總結。
四、教師總結質疑。
肖復興能走上文學之路,與葉老的指點與鼓勵是分不開的,這樣一位對文學事業認真,對普通中學生平和、溫暖的老作家,深深的感動了作者我,可是,課題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什么要這樣用題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板書:
15 那片綠綠爬山虎
葉圣陶老先生:認真、平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