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風喚雨的世紀》評課稿
《呼風喚雨的世紀》評課稿
《呼風喚雨的世紀》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科學性說明文,文章的內容雖然淺顯易懂,但是緊跟時代步伐,洋溢著時代的氣息,讓學生在思想上熱愛科學,認識到科技的力量之強大。上課的老師根據這一情感目標,再結合課標中所指出的這一年段的教學目標,制定了自己的三維目標,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堂扎實、自主的語文課。
一、自主識字,扎實記詞。
執教的老師很重視養成學生主動識字、理解詞語的習慣。在理解課題中“呼風喚雨”一詞時,老師讓學生自己查閱工具書。初讀課文后的字詞檢查中,老師非常重視用詞和對詞語的理解,做到字、詞、義三結合的訓練方式。首先認讀本文中難讀難懂的詞語,再進行理解。在這一學習過程中,老師真正做到了讓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去精神。課堂成為生生、師生交流互動的平臺。
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查找工具書或者在原有的認知上饒有興趣地解釋一個個詞語。老師根據課堂預設與生成的情況進行刪減和補充,“程控電話、互聯網、農耕社會”這些詞語的理解并不是單調地講解,而是結合圖例,感性認識促進理解。
在理解、積累課內詞語后,老師又例出部分詞語,進行四人小組的合作學習。一開始,我覺得這一環節是沒有必要的,但是上課的老師并不是像一年級那樣開火車或是一一指讀,而根據學情進行小組和讀,然后擴詞,有效地積累了詞語量。
二、以讀促理解
聽了這堂課,我覺得這個班級的學生班底相當不錯,但是老師還是肯花時間讓學生一遍又一遍的讀,階段性目標明確。
【2】
《呼風喚雨的世紀》評課稿曾經聽過陳俊老師的語文公開課《一次成功的實驗》,讓我感覺既像一堂科學課又像一堂綜合實踐課,怎么都聞不到語文味。那時候的陳俊老師像一只羽翼未豐的雛鷹,在藍天上撲騰學飛。一年后再聽她的《呼風喚雨的世紀》,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個成語---“刮目相看”。陳俊老師講授的《呼風喚雨的世紀》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七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充滿激qing地歌頌20世紀,開篇便用“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點明中心、總起全文。緊接著,第二自然段進一步說明是人類靠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發明、發現,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下文三、四自然段用對比的方法,對第二自然段進行了細致闡述:20世紀將幻想變為現實,百年間的改變勝過了百萬年的總和。最后,通過第五自然段進行總結。文章各段落間內在聯系非常密切。這堂課最大的亮點是:一、導入課堂新穎自然。陳俊老師運用了最新時事政治------“嫦娥一號”的成功奔月,讓學生感受到20世紀的科學技術在迅猛發展,人類現在正處于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扎實嚴謹的常態課堂——評楊小軍《呼風喚雨的世紀》
本學期,我有幸成為楊小軍老師的教學搭檔。因為他之前是教高中語文的,在教學上有更多前瞻的教學理念和知識結構,讓我獲益良多。而我也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給了他一些建議和意見,讓他更快適應小學的教學。第一次新進教師展示課,他執教的《巨人的花園》,那樣充滿奇幻色彩的課堂,孩子們精彩的想象語言和優美的瑯瑯書聲,讓人印象深刻。第二次新進教師展示課,他獨辟蹊徑,把一堂扎實嚴謹的常態課堂呈現在我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