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教學設想]
在教學中我力爭擺正自己的位置,給學生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間。由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轉變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引導、組織他們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讓學生質疑感悟,讓教學簡單化。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并提煉問題,聽與說、理解與感悟、朗讀與表達的語文實踐活動,始終圍繞“你從文中體會到了什么?”展開,讓課堂教學簡單化。同時,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讀出疑問”與“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的引導,這既是對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的引導,也體現了教學中以生為本,與文本對話的特點。其次,適時抓住言語訓練點,讓教學充滿語文味。教學中,我抓住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和第四自然段中“是科學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時代”,“科學正在為人類創造著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美好的生活”的教學,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語言的實踐運用、品讀、想象與表達,盡力讓語文課堂教學真實與扎實,這樣擺脫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學中,單一地圍繞“20 世紀科學技術是如何呼風喚雨的?”等類似的常識性問題轉圈的困境,而忽視了語文學習實踐本身。這樣讓學生成為語言學習主體,讓課堂充溢語文味,望文生情,由情而達意,讓朗讀的指導落到實處。再次,新時代對孩子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不僅要有知識,還要有自主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恰好符合這一要求。最后,抓住寫做方法,及時訓練,當堂應用。總之,我力圖使學生在探究、感悟、交流中主動獲取知識,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
2、在質疑理解、對比閱讀、品詞寫話的語言實踐過程中了解體會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
3、掌握寫作方法,能聯系生活實際,暢談自己的感受及未來,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材分析]
一 復習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 〉〉(板書 課題)
提問:1、 哪個世紀是呼風喚雨的世紀?
2、20世紀是誰、靠什么在呼風喚雨呢?
(學生回答)
二、品讀課文,感悟巨變
圍繞“20世紀前后,人們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樣?”這一問題,展開學習。
1、學習第三自然段
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說說你能讀懂了什么?
a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b全班交流
(通過交流,使每一個學生都有一次發表見解的機會,同時也創造了向他人學習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這樣,不僅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
根據學生交流,師引導:
(1)農耕社會是什么樣子的?
(2)“千里眼”“順風耳”“騰云駕霧”是什么樣的本領,這些愿望現在都實現了嗎?(用書中的句子回答)
(3)沒……
(4)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這句話選自盛唐邊塞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形容大雪紛紛,好似梨花開放。作者將這句話用到這里,是為了表明什么?(通過相關詞句體會科學技術發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學習方法:
a自讀詩句,了解句意。
b練讀,體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