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通用13篇)
29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
【設計理念】
科技說明文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感人的場面,但是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課堂上應讓學生充分自由的朗讀,通過自主閱讀,質疑問難,幫助釋疑,大膽想象,辯論交流等形式,使學生體會,咀嚼文本精華,內化成自己的語言情感,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走向知識、語言、精神的同構共生。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子,會寫12個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語言間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3.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20世紀科學計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過程】
一、抓重點詞語,直接導入
說說“呼風喚雨”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
師: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作者借神話故事中神仙道是運用法力“呼風喚雨”本領比喻20世紀與以往的不同。今天,我們就要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來了解科學技術創造的奇跡,感受科學技術發展的驚人速度。
(設計意圖)“呼風喚雨”這個詞語在全文中起著提綱擎領的作用,整篇課文圍繞這個詞語展開,深入直至結束。從遠古時代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做出那么多的創造發明,處處有“呼風喚雨”的存在。所以,把“呼風喚雨”這個詞語置于課始,通過解讀、說話的形式,使課文的展開有很清晰的起點。
二、讀好課文,整體把握語文之本
1.通讀課文,根據課文注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采用大聲讀、速讀、同桌輪讀等方式,將課文至少讀三遍。做到瑯瑯上口,通順流利。
2.集中練讀,感覺哪里難就重點突擊
3.展示讀書,學生互評。
。ㄔO計意圖)通過范讀、速讀、齊讀、糾正讀,讓每一位學生透透徹徹的課文讀熟,這樣對課文的理解才會深入,對文本的把握才能正確到位,并且讓學生了解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內容連起來以外,還可以找文中的重點句子,根據文意進行補充,或者運用句子直接概括。
三、構建有效對比,深入學習課文
(一)百萬年來一成不變的生活。
1.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第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生活在一個依賴自然的農耕社會。那時沒有( )沒有( )沒有( )沒有( )也沒有( )。
2.請同學展開想象,各個學習小組選擇一個話題進行討論。
3.每個學習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交流。
4.師小結:也就是說,在20世紀以前,人們一直生活在依賴自然的農耕社會,人們渴望能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神奇力量,而20世紀,人類依靠科學技術把這些幻想變成了現實。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選擇話題進行討論,讓每個學生在想像中“親歷”農耕時代人類生活的情況。這樣全方位的參與文本,參與課堂,是每個學生都有了自己的體會。
。ǘ┘耐腥祟悏粝氲拿篮迷竿
1.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說說古時候人類創造了一些怎樣的神話,以及神話人物。
2.學生交流。
。ㄔO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置,一方面是讓學生感受祖先豐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讓學生明白科學技術可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讓學生體會科學技術的巨大力量作進一步的鋪墊。
(三)體會20世紀翻天覆地的變化
1.在短短一個世紀中,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請同學讀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話可以形容這一切。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體會詩句原來的意思和引申義。
3.朗讀句子“在20世紀一百年的時間里,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獲得那么多奇跡般的、出乎意料的發現和發明”,體會“發現”和“發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詞的準確性。
4.體會“百萬年一成不變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寫的用意。先讓學生互相討論,然后進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師補充說明,從而明白科學技術一個世紀的發展超過了人類上百萬年的總和。
。ㄔO計意圖)從遠古時代人類完全依賴自然的農耕生活到人類利用科學技術實現的現代生活,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兩個有效地對比:一個是古時候人類只能利用想像創造一個又一個神話,如今人類利用科學技術創造一個又一個真實的神話;另一個是從時間上進行對比人類百萬年一成不變的生活,如今人類日新月異的生活。通過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參與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過程中來。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自然明白了是20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從而激發起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ㄈ┎贾米鳂I,拓展文本
1.查閱資料,盡可能多的收集20世紀的發明和發展,并與家長、老師或同學探討他們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改觀。可以自由組合,并將資料進行整理,制成手抄報。
2.盡可能多的訪談調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人們還有哪些愿望和夢想。
。ㄔO計意圖)這兩個作業的布置,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等教學資源,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機會,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使語文教學不僅僅限制在課堂,讓語文課真正走出課堂,走進生活。
29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 篇2
【設計思路】
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理解文中一些詞語的意思;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談出初步的閱讀感受,結合所查閱的資料進行交流,體會科學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第二課時引導學生圍繞“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這句話深入學習課文。在學生自主學習和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由第四自然段入手,教學課件展示,學生通過朗讀,感受20世紀的科技發展。在談到人類生活的改變時,引導學生聯系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談人類的生活從古至今都有了什么樣的變化,同時結合所查閱的資料,在討論、交流中認識到古人的許多幻想都已經成為了現實,從而深刻地體會到科技帶來的巨大變化。學習第二自然段時,通過理解“發現”和“發明”之間的關系,認識到科技造福于人類的現實意義。最后,在學習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暢想在新的世紀里,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感受,體會到20世紀的“呼風喚雨”。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呼風喚雨、出乎意料、改觀、程度、依賴、農耕社會、騰云駕霧、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電話、因特網、聯系、哲學家、歸根到底”等詞語,并能夠運用所學過的方法正確文中詞語的意思。
2、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妙的興趣。
3、學習文章的說明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重、難點
1、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2、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準備
1、查找相關資料。 2、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單元導讀,梳理要點。
1、閱讀“單元導讀”。
2、明確本單元的學習要點。
二、談話交流,激發興趣。
1、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過去的生活相比,我們的生活有什么變化?
2、引入新課的學習,板書課題。
三、檢查預習,解析題目。
1、檢查讀書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2)評價朗讀。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1)出示生字:指名讀生字。
。2)全班交流。
3、檢查詞語理解情況。
。1)出示詞語:指名讀詞語。
(2)交流“出乎意料、改觀、程度、依賴、農耕社會、騰云駕霧、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電話、因特網、聯系、哲學家、歸根到底”等詞語的意思。
4、理解題目中“呼風喚雨”的意思。
。1)“呼風喚雨”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題目的意思?
四、交流資料,了解作者。
(1)學生交流所查閱的有關作者的資料。
。2)教師總結。
五、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快速默讀課文,劃出感興趣的句子,在句子旁邊簡單寫出感受。
3、交流感受。
4、全班交流查閱的資料。在交流資料的基礎上,初步感受20世紀科學技術的魅力,感受人類生活的變化。
5、自由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六、總結。
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課文內容,感受到在20世紀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都是科學技術帶來的。20世紀確實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七、布置作業。
1、繼續查閱相關資料。
2、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學生談收獲。
3、引入對新課的學習。
。ㄔO計意圖:通過談上節課的學習收獲,對學習內容進行再次整理,做以簡單的回顧,同時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初步的基礎。)
二、提出學習要求。
請大家閱讀課文,從課文的哪些地方你能體會到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進行簡單的批注,也可以和其他同學討論討論。
。ㄔO計意圖: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地學習,獲得初步的學習體驗。)
三、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ㄔO計意圖: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對課文內容產生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自己學習之后,通過和小組其他同學的交流,完善自己的學習收獲,增進對課文的理解。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加深體會。)
四、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句子:
“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
。1)讀到這句話,你都想到了什么?
。2)指導朗讀。
。3)課件展示文中所列舉的典型科技成就:看到這么多成就,你心情怎么樣?
。4)再讀這句話,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5)誰還能舉出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6)20世紀人類取得了這么多的科技成就。我們怎能不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ㄔO計意圖:這一句子,展示了人類在20世紀取得的科技成就。引導學生聯系所查閱的資料,想到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等事情的意義,想到電視、電話等事物的飛速發展;再通過課件出示有關文中列舉例子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科技的發達;同時,通過朗讀的指導,使學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2、句子:
“人類生活的舒適和方便,是連過去的王公貴族也不敢想的?茖W在改變著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物質生活。”
。1)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2)課件展示電視的發展變化:感受人類生活的舒適和方便。
。3)指導朗讀。
(4)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到底有什么改變,聯系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談一談。
a、以前是農耕社會,依賴自然;現在,人類利用科技改善自己的生活。
。ㄕn件出示農耕社會和現代社會的圖片對比)
b、以前,沒有電燈、電視、收音機、汽車等,現在這些事物都有了。
c、以前,人們的很多美好愿望只能寄托在神話中;現在,很多愿望都實現了。
。ㄕn件出示“嫦娥奔月”和“人類登月”以及“嫦娥一號”圖片對比)
。5)指導朗讀。
。ㄔO計意圖:這組句子展現了科學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改變。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有自己的體會,但一般比較空泛。因此,通過課件展示“電視”這一常見事物的發展,再引導學生聯系身邊生活的變化,感性地認識到科技改變了生活。同時,引導學生聯系第三自然段,在三、四自然段的對比中感受生活的變化,并通過一些圖片的對比,加深學生的感受,體會到科學技術的力量。)
3、句子:
“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1)課件出示詩句。理解詩句的意思。
(2)指導朗讀。
。3)從這句詩中能感受到科技發展的什么特點?
。4)課件展示20世紀的一些科技成就:用心看,談感受。
。5)如果讓你在這些科技成就的后面加上一個標點符號,你想加上什么?
(6)再讀詩句,加深體會。
(設計意圖:這句詩形象地寫出了20世紀的科技發展。通過理解詩句的意思,引導學生感受科技發展速度驚人、成就喜人。為了讓學生有更深刻的體驗,用課件展示一些科技成就,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有更深的感受。讓學生加標點符號的目的同樣是為了學生對科技的發展獲得更真切的認識。)
4、學習寫法。
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讓我們感受到人類生活的改變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兩段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回顧,并初步學習到課文的一些方法。)
5、自由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科技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變化。
(設計意圖:將第三、四自然段放在一起學習,是為了使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內容,獲得整體上的閱讀體驗,避免出現理解上的瑣碎現象。兩個段落同時學習,學生在對比中的感受更深刻、更真切。這一部分的學習,建立在師生對話的基礎之上,通過交流、朗讀等方式逐步加深理解。)
五、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是誰呼風喚雨?靠什么呼風喚雨?
2、學生談,教師板書。
3、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話:理解“發現”和“發明”。
。1)“發現”和“發明”有什么區別?
課文中舉的這些例子中,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
本單元的其他課文中講的內容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
。2)“發現”和“發明”有什么聯系?
4、指導朗讀,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ㄔO計意圖: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改善了人類的生活。要讓學生弄清“發現”和“發明”的區別與聯系,辨析用詞的準確性,體會科技在人類生活改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六、學習課文最后一段。
1、英國數學家、哲學家伯特蘭·羅素說:“歸根到底,是科學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時代。”
課件出示句子:回顧20世紀的百年歷程,科學的確是在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神話,科學正在為人類創造著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紀里,現代科學技術必將繼續創造一個個奇跡,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
2、進入21世紀,你覺得科學技術還會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3、學生暢想。
(設計意圖:學習了課文之后,學生對科學技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引導學生暢想未來科技的發展,有利于增進學生的學習感受,激發其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六、總結。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又有了什么收獲?
2、教師總結:
課文一開始就明確地告訴我們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又告訴我們正是人類利用科學技術獲得發現和發明,才使得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然后作者用農耕社會和20世紀做以對比并舉了許多科技成就的例子,用準確的語言展現了我們的生活更加舒適和方便。最后,指出在未來的時間里,科學還將繼續改善我們的生活。
3、朗讀全文,感受20世紀的呼風喚雨。
4、再讀課文第一句話。你想怎么讀?
。ㄔO計意圖:在此環節中,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學習收獲,理清思路,回顧課文的內容,感受文章的特點。通過教師的總結和回讀全文,進行整體的感受。讓學生再讀文章的第一句話,是為了使學生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并和大家分享。)
七、布置作業。
課下,同學們將課文讀給你的爸爸媽媽聽,請他們說說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再把他們說的寫下來。
。ㄔO計意圖:這項作業是課后“小練筆”提出的要求,也是學生總結學習收獲的好方法,將學生的學習拓展到生活中,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板書設計:
29、呼風喚雨的世紀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科學 → 發現、發明
↖ ↙
人類
29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 篇3
[設計理念]
其一,詞語教學,彰顯年段特點。中年級的詞語教學,較低年級應當更多地開始關注“義”的教學。因此,在詞語教學中,除了集中識字與分散識字相結合,解決讀音字型外。還在教學中增加了“義”的教學,如:“呼風喚雨”的理解;解決讀音后,讓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同時,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注重方法的引領。如:“原子核”一詞,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農耕社會”一詞,可以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在具體的語境當中理解詞語; “程控電話”一詞,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
其二,力求工具性與人文性恰當結合。本文是一篇說明文,較偏重工具性,但是,我們要有引領學生學習語言的語文意識,所以,在教學中注重說明方法感悟,更注重語言訓練點的挖掘與人文提升。先引領學生讀懂“農耕社會”與“現代社會”,然后,讓學生發現這是一種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教學并沒有到此結束,讓學生發現這是一種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后,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從兩者的對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領學生進行人文感悟:是科技改變了世界。
其三,突出語言實踐。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所以,在教學中,讀懂了“過去”與“現在”后,讓學生用詞語概括;我讓學生到具體的語境中分辨“發現與發明”;引導學生發現作者在描述20世紀科技成就時的用詞特點,然后,仿說。通過小連筆,不但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而且在同時,通過寫感悟科技帶來的舒適與方便。
[教學主線]
抓住中心句“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整堂課首尾呼應。先抓住中心句中“呼風喚雨”一詞,導出主問題:為什么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通過主問題聚焦到三四兩個自然段的過度句:我們的祖先大概誰也沒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們的那么多幻想紛紛變成了現實。抓住句中“幻想”與“現實”兩個詞,分別學習三四兩個自然段描述的“過去”與“現在”,重點品讀“現在”。然后,水到渠成,總結說明方法,提升人文主題。最后,回歸中心句,設疑導入下一課:20世紀還是一個怎樣的世紀?20世紀呼風喚雨的,那么“將來” 呢?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并理解“呼風喚雨、出乎意料、改觀、程度、農耕社會、騰云駕霧、幻想、原子核、程控電話、因特網”等詞語。
2、在質疑理解、對比閱讀、品詞寫話的語言實踐過程中了解體會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3、初步了解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感受對比說明的表達效果。
[教學預設]
一、課前談話,激發期待
1、初次見面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
。ǔ鍪菊n件,并介紹路甬祥主編的《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
2、老師摘錄了書中的一些瞬間。
。ㄕn件出示:教師用書中的20世紀主要成就簡介)
3、設疑:那么多的成就,如果讓你寫一篇文章介紹,你會怎么表達呢?
二、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路甬祥爺爺是怎樣寫的?
。ń處煱鍟n題)
2、學生讀題。
3、讀了課題后你有什么問題嗎?
。ń處熓崂韱栴})
三、初讀課文,初知大意
1、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課文,當然,別忘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這一基本要求。
2、學生讀課文。
3、字詞學習。
。1)出示字詞,學生自由朗讀。記下自己不會讀的。
。2)同桌互讀,互相幫忙糾正讀音。
。3)個別檢查。
。4)釋義:你有不理解的詞語嗎?
。ɑ蛞龑в霉ぞ邥;或引導在文中語境中理解;或聯系生活理解)
。5)讀完詞語,讓我們來讀一讀這些句子
。ǔ鍪倦y讀的句子。)
四、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讀完課文后,誰知道課文是圍繞哪句話寫的?或:讀完課文后,誰知道課文中心句是哪一句?
。ㄒ部山處熤苯訂枺汉麸L喚雨的世紀是哪一個世紀?然后板書中心句)
。1)讀句子
。2)“呼風喚雨”是什么意思?
a自由說
b教師出示詞典中的幾種解釋,讓學生聯系課文選擇。
(3)剛才,有個同學問:為什么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到文中找一找,把相關的語句劃下來。
五、品讀課文,感悟巨變
1、根據學生交流,教師出示語段一。
語段一:。我們的祖先大概誰也沒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們的那么多幻想紛紛變成了現實。
。1)讀句子
(2)里邊有一個生字,(教師板書:幻想)
a這個字與“幼”容易混淆,寫一寫。
b幻想是什么意思?或找個近意詞
。3)古時候人們都有哪些幻想。(板書:過去)
a學生交流,讀文中句子
b都說美好的愿望源于生活,那么古時候人類的生活是怎么樣的呢?
導入語段二。
2、根據學生交流引出語段二
語段二: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生活在一個依賴自然的農耕社會。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
。1)讀句子
。2)是的,人類“上百萬年”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那么這“上百萬年”是多少年呢?
教師板書:7000000
。3)引讀
一百萬年過去了,人類生活在……
三百萬年過去了,人類還生活在……
七百萬年過去了,人類依然生活在……
(4)終于到了20世紀,(引導學生讀語段一)
a課文中哪段話告訴我們,這些幻想都變成了現實?
。ò鍟含F在,現實)
b導出語段三
3、根據回答,出示語段三
語段三: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
。1)讀一讀,想一想,20世紀這么多成就,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
。2)我們再細細地讀一讀前半句,作者的用詞很有特點。(出示: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
a引導學生發現動賓結構。先讓學生發現,再提示
b讀一讀。教師讀動詞,學生讀名詞
c請學生仿。有困難就提示練習
(3)這么多的發現與發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比如:
。ń處煶鍪荆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
看電視,只要輕輕按一按遙控器,豐富多彩的內容、五彩繽紛的畫面就展示在眼前。
。 )
a讓學生選擇一種發明,進行練習仿寫教師的例句。
b生師交流
c教師相機小結,解釋“地球村”
。4)帶著這樣的理解,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感受科技帶來的巨大變化。
4、把過去與現在放在一起,進行對比,這是一種什么說明方法?
(1)根據回答,板書:作比較
。2)從對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據回答,板書:科技
5、引讀:是的,是科技讓7000000多萬年的幻想,在100年便實現了,所以,讀(出示語段一)
。1)如果讓你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來形容這種變化,你會用什么詞,什么話?
。2)作者是怎么形容的呢?
(出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a教師講授這句詩的原意
b在這里作者想表達什么呢?
c抓住“忽如一夜”,引導讀出快的感覺
抓住“千樹萬樹”,引導讀出多的感覺
六、呼應開頭,設疑結課
1、所以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1)再談對“呼風喚雨”的理解
(2)再讀這句。
2、20世紀還是一個怎樣的世紀呢?20世紀呼風喚雨的,那么“將來”呢?
。ò鍟簩砼c?)
結束全課
[板書設計]
29 呼風喚雨的世紀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科技
過去 現在 將來
幻想 現實 ?
作比較
29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 篇4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能正確朗讀16個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能說出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4、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產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準備】
課件、搜集20世紀科學技術發展成就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按動遙控器看電視的時候,當你打開冰箱取飲料的時候,當你撥通電話與同學交談的時候,當你登錄網站查閱資料的時候……你能感覺到什么?
板書課題:
呼風喚雨的世紀
理解課題。
簡單介紹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寫作意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讀準生字生詞,讀通課文。
2、默讀全文,思考: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課文主要是圍繞那一段寫的?用“ ”劃出來。
三、抓住重點,深悟課文
1、直入中心,引導質疑:
出示: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這句話自成一段,簡要地點明了課文的中心。
學生齊讀語句,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句話質疑。
2、細讀第二自然段:
引導學生理解設問句。理解“發明”和“發現”、“一百年”和“上百萬年”的區別。
3、指導學生自學第三、四自然段:
自學提示(出示課件):
動筆畫畫:
劃出描寫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的生活狀態和20世紀人類科學技術發展成就的語句。
用心想想:
課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們介紹了20世紀人類科學技術成就的?用這樣的方法寫有什么好處?
小組交流:
把你的學習收獲在小組內與同伴交流分享。
學生自學,教師參與小組學習,巡視指導。
教師提出匯報要求,學生匯報自學收獲。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下列問題:
理解農耕社會。
理解重點句子:
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結合第四段內容,進一步理解“發明”和“發現”。
。ㄕn件出示相關圖片)
體會對比的說明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體會科學技術給人類的生活帶來的變化和好處。
學生舉出其它的科技成就。
(課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圖片。)
指導朗讀。
總結寫法和說明方法運用的好處。
4、學習課文最后一段:
⑴ 齊讀,思考:
你認為20世紀是一個怎樣的世紀呢?
課件出示:
20世紀是一個的世紀。
同桌交流,補充空白。
⑵ 學生暢想21世紀的科技發展,暢談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總結全文
五、作業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動筆畫下來,講給爸爸媽媽或長輩聽,聽取他們意見和建議。然后運用今天學到的說明方法寫一篇小練筆《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為《科技天地》的剪貼報或手抄報,全班展評。
【板書設計】
呼風喚雨的世紀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人類
↙ ↖
科技→發現和發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指導書寫12個生字。
3、交流、品評小練筆《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報《科技天地》。
【教學準備】
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
“賴”、“幻”、“潛”的寫法。
三、全班交流小練筆《暢想未來》
互相品評,再次體會文章的說明方法和表達特點。
四、手抄報《科技天地》交流展評
29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 篇5
文章主旨:作者僅用5、6百字圍繞著“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生動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喚起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索科學的濃厚興趣。
。ㄒ唬┙虒W目標:
1.會讀文中的五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夠準確、通順地朗讀課文。
2.通過“聯系上下文”“補充資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3.知道是現代科學技術改造了人類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間變化之快、變化之大,喚起學生崇尚科學、熱愛科學、學習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并有感情讀文。
。ǘ┙虒W流程:
一、揭題,質疑
1.揭題,齊讀課題。
2.說到“呼風喚雨”讓你想起了誰?
3.我神奇呀,就讓我們帶著這股神奇勁兒讀讀課題。
4.讀過課題后,你有什么疑問嗎?
預設:(1)釋疑:哪個世紀?誰?靠什么?
。2)留下疑問:為什么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呢?
5.你瞧,你們提出了一個多么有價值的問題呀,就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1.在讀課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這兩個詞:
。ㄕn件提示:潛入深海、遠洋船舶)
。1)指名讀準字音。
。2)用“潛”組詞。
(3)再讀讀帶有“潛”的易錯詞語。
。4)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課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讀,同桌之間互相讀讀,如果他讀得不夠好,就請你幫幫他。
3.指名讀課文,其它同學聽一聽他能否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師隨機指導)
。ㄔO計意圖:本環節旨在讓孩子把課文讀得準確而流利,對于這篇課文來說,難點不是詞語,而是句子。所以,在具體的設計中重視了難讀句子的訓練。)
三、整體感知文章
同學們聽得可真認真?讀過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預設:學生自由交流,變化之大,變化之快。(給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多留心傾聽學生的發言,適時梳理出變化巨大、變化迅速。)
。ㄔO計意圖:由于本文是一篇議論性質的科學小品文,所以,一般課型的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用在本課已經不太合適。所以,從整體談談讀完文章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對于文章的整體把握了。)
四、體會文章論點:20世紀100年間,科學技術變化之大、變化之快。
1.課文中哪兒寫出了它的變化很巨大、迅速呢?默讀課文找一找,把相關的語句畫下來。
2.我看到同學們畫出了很多句子,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彼此的感受吧。
3.誰在第3自然段畫出了句子呀?
。1)“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們用“千里眼”寄托自己( )的美好愿望。
人們用“順風耳”寄托自己( )的美好愿望。
人們用騰云駕霧的神仙寄托自己( )的美好愿望。
過渡:是呀,農耕社會的人們只能用“神話”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了。
4.誰在第4自然段畫出了句子呀?
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
。1).談感受,讀句子。(一讀,旨在讀出個人感受)
。2).這里有這么多的發現和發明,你覺得哪一個最了不起?(學生暢所欲言,師可做適當引導:如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等。)
如孩子質疑,師可稍做解釋:原子核、光年等或師可相機介紹原子核、光年。
原子核:讓你想到什么?原子的核心部分,它的裂變可以產生巨大的能量,在軍事、醫療等方面運用廣泛。
光年:一種計算恒星間距離的長度單位。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離,一光年約為九萬四千六百億公里,那么百億光年呢?(二讀:讀出“了不起”。)
(3).相比較于農耕社會的生活,哪兒能看出我們的生活更舒適、更方便呢?
。4).“衣食住行”的物質生活,聽的,看的,玩的,學的,都有什么變化?(精神文化生活。)
(5).生活在這樣科技發達的新世紀,你的心情怎么樣?(生:愉快、高興、激動、興奮)
。ㄈx:讀出前后變化之大,讀出“高興、驕傲”)
。ㄋ淖x:師生接讀)
5.還有在其它段落中畫出相關句子的嗎?(學生自由交流)
6.你瞧,你們多會讀課文呀,你們讀出了這20世紀變化之大,變化之快,再看看課文,有沒有沒讀懂的內容呢?(引向詩句的教學。)
7.這變化之大、之快真可以用一句詩來形容:引讀: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1)齊讀,知道這句詩的意思嗎?學生說說。表面理解:
一夜春風就吹開了千樹萬樹的梨花。
。2)讀讀課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從詩題看,“白雪歌”是寫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歸京”寫的是送別友人的事情。你有不同意見嗎?
(3)借春風吹開無數雪白梨花寫塞外雪后的壯觀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誰愿意來讀讀這句詩呢?
(4)想一想,詩句的意思和變化之巨大、之迅速有什么關系呢?學生暢所欲言(注意引導學生從字面上談)。是呀,這20世紀的變化就好像這一夜變白的世界一樣讓我們驚喜,再讀詩歌。
。5)多好的詩呀,把它記在你的積累本上吧,以后就可以用它來形容日新月異的變化了。
(6)學生將其抄寫在記錄本上。
8.孩子們,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20世紀吧。(播放影音文件)
小結:是的,是科學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是科學技術造就了一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20世紀,更是科學技術使人類仿佛擁有了“呼風喚雨”的力量,我們再來讀讀課題——呼風喚雨的世紀。
五、留下“神奇”的思考。
20世紀是神奇的,路甬祥爺爺用了不到600字就將20世紀100年的輝煌都寫出來了,這是另一種“神奇”。他是怎樣寫的呢?(板書:?)回家再讀讀課文,想一想,下節課我們一起交流交流。
29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十二個生字,正確理解“呼風喚雨”“洞察”“依賴”“奧秘”“改觀”“探索”“聯系”“哲學”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及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點】
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解題
1、同學們,聽過“呼風喚雨”這個成語嗎?你從這個成語最先想到誰?
。ㄉ裣桑
2、呼風喚雨原是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風下雨,現在引申為“能夠支配自然的一種巨大力量!苯裉煳覀兙蛠韺W習《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課文。
出示課題:
呼風喚雨的世紀
讀題。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注意把生字的音讀準,把語句讀正確,讀流利。在讀不好的地方多讀幾次。
2、讀完的同學請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了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簡單歸納2~5自然段意)?
3、學生交流。
(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明和發現,和古代人類生活對比,舉例說明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引用英國數學家、哲學家伯特蘭羅素的名言來說明科學技術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
三、細讀理解
1、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拧≌n文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啤∈钦l在呼風喚雨呢?怎樣呼風喚雨的呢?請自讀第二自然段。找出句子體會一下。
⑶ 板書:
發明、發現
理解“發明”和“發現”。
發現:原本就存在但沒有被人們了解的事物或規律。
發明: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們創造出來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⑷ 用“發現,發明”練習說話。
2、學習第三自然段:
、拧∧菦]有現代科學技術以前人們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讀第三自然段。
、啤W生回答。
、恰≌f說“千里眼”、“順風耳”、“騰云駕霧”今天指什么?說明了什么?談談自己的感受。
課件出示望遠鏡、程控電話,手機、錄音機、高速火車、飛機、載人航天飛船的圖片。
、取∪祟愡\用現代科學技術改變了自身的生活,變化速度之快,范圍之大,內容之多書上用了哪句話來形容?
。ǔ鍪驹娋洌
、伞±斫狻昂鋈缫灰勾猴L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敝笇Ю首x這句話。并把這句詩背下來,體會語言,積累語言。
3、學習第四自然段:
、拧】茖W使人類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除了剛才的發明,你還知道哪些現代科技新成就?請默讀第四自然段,思考。
⑵ 出示收集的相關現代科技新成就的圖片(如神州五號、神州六號載人航天飛船圖片等)。
⑶ 人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們的生活怎樣呢?讀句子:人類生活的舒適和方便,是連過去的王公貴族也不敢想的?茖W在改變著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物質生活。
、取∨c同桌說說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變化?
、伞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齊讀第5段,師總結板書:
科學創造神話 科學創造奇跡
第二課時
一、聯系實際 討論感受
1、現代科學技術無處不在,人們的精神生活,物質生活有了極大改善,聯系實際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產品?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了哪些舒適和方便?與小組同學討論。
2、交流。
二、暢談收獲
1、齊讀全文,感受“呼風喚雨的世紀”。
2、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3、現在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在新的世紀里,現代科學技術必將繼續創造一個個奇跡,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假如你是一名小小設計師,請你展開想象,描繪一下美好的未來是怎樣的。
三、學習生字,積累詞句
1、自學生字,點撥讀準“賴、耕、潛、舶、哲”的字音。
2、寫字注意“賴、耕、幻、核”的筆畫。
3、積累一些好詞好句。
四、布置作業
1、小練筆:
請爸爸媽媽說說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再把他們說的寫下來。
2、辦一張科技手抄報。
【板書設計】
呼風喚雨的世紀
科學創造神話
科學創造奇跡
29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 篇7
【設計理念】
語文課堂是搭建學生與文本,與編者,與作者,與教師之間相互對話的平臺,本課的設計立足文本,從品詞析句中理解文章的語言藝術,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夠發展語言,理解語言,感悟語言,從而使課堂教學回歸語文教學的本色.
【教材理解】
文章主要介紹了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人類的生活狀況和20世紀以來科技的飛速發展以及科技發展給人類的生活所帶來的巨大變化.文章運用設問,引用等表達方式增強的文章語言表達的生動性,學生學習這片文章,能夠在感受科技發展的迅速以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的同時體會文章語言表達的生動性,并且學習作者表達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目標】
1,會認"賴,耕,潛,舶,哲"等5個生字,會寫"改,程,賴"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呼風喚雨,世紀,科學技術"等14個詞語,理解"呼風喚雨"以及"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詞句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談科學發展變化所帶來的感受.
3,通過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藝術,學習運用設問,引用等來表達的方法.
4,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對科學的熱愛,并且從小樹立起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呼風喚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含義,體會科技發展所帶來的巨大變化,聯系生活世紀,說說科技發展變化所產生的感受.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表達的藝術,學習作者運用學習運用設問,引用等表達的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賴,耕,潛,舶,哲"等5個生字,會寫"改,程,賴"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呼風喚雨,世紀,科學技術"等14個詞語,理解"呼風喚雨"以及"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詞句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談科學發展變化所帶來的感受.
3,通過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藝術,學習運用設問,引用等來表達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媒體激趣,聚焦"科技"
1,播放視頻:奧運會開幕式火炬點火片段,"神州七號"發射片段.讓學生自由說說感受.
2,師:是呀,真是太厲害了,太神奇了!這一切都得意于偉大的科學技術,這一切都科技呼風喚雨的結果.今天就讓我們一切走進《呼風喚雨的世紀》.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感知大意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遇到之間喜歡的詞句或難理解詞句輕輕做上記號.
2,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詞.
3,出示新詞,加強鞏固.
4,再次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三,品詞析句,激喜歡之意
1,誰能說說,你喜歡文中的哪些詞語或句子或者文中哪些詞句讓你覺得難以理解
(1)理解"呼風喚雨":讓學生先相互說說詞語的意思,再聯系課文理解.
出示句子:
誰來呼風喚雨呢 當然是人類;靠什么呼風喚雨呢 靠的是現代科學技術.
指名學生朗讀句子,通過以讀帶講來理解:呼風喚雨在課文中的意思是科學技術的用處之大,本領之強.學習作者運用設問加強語氣的表達方法.
(2)理解句子:人們只能在神話故事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順風耳","騰云駕霧"是什么意思 你能在現代的科學技術中找找他們的影子嗎 讓學生說說現代生活中哪些東西在農耕社會可以稱上是"千里眼","順風耳" 哪些東西又具有"騰云駕霧"的本領
(3)理解句子:20世紀的成就,真的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聯系詩句來里理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意思,在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句子在文中中的意思是說明了科學技術發展之快,體會作者的表達藝術.
(4)理解"地球村":
什么是的"地球村" 為什么說科技的撒站,日益把人們居住的星球變程聯系緊密的"地球村"
你還能說說生活中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嗎
(5)"歸根到底,是科學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時代."八十多年以后,這段話依然適用.
你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談談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感受.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時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有人說:"讀書有一種很高的本領,能夠吧一篇文章讀成一句話,再把一句話讀成一個詞."讓學生通過品詞析句,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學生對科技發展迅猛之速的理解便會水到渠成.
四,暢談未來,升熱愛之情
1,"在新的世紀里,現代科學技術必將繼續創造一個個奇跡,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想想看,科技技術還會創造哪些奇跡
2,你們現在有什么理想,你想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做貢獻嗎
現在你就是未來的科學家,你想為人類是會的發展做哪些努力呢 請大家自由談談吧!
師: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腹地的變化,但是科技發展的腳步是永不停步的,讓我們能夠懷著心中的理想,不斷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科學技術的發展史上也會有你們的產品.
[設計意圖]讓學生暢所語言,在感受科技變化的同時,樹立起從小學好科學文化會知識,樹立起服務科學的意識和信心.
五,作業設計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這句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2,收集有關科技發展的資料,為下節課的"科技發展暢談會"做準備.
板書設計:
科技
29,呼風喚雨的世紀
幻想
千里眼
順風耳 現實
騰云駕霧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主要是以交流會的形式開展,讓學生自由說說自己所收集的有關科技發展資料,并別比一比,看看哪組收集的資料最多,最新,評出班級里的"科技之星",并且教師播放人類航天飛行的視頻,配以解說,激發起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29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 篇8
【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正確理解新詞。
2、讀通課文,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3、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神話故事《西游記》。
二、談話引入、揭題質疑
1、同學們,剛才我們談到古時侯的人們往往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話故事,那么美麗的神話能否變成現實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29課去驗證一下吧!
2、讀題質疑,理解詞語“呼風喚雨”、“世紀”。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思考: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3、檢查自學情況:
、拧≌J讀新詞。
、啤≌f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恰〗鉀Q簡單問題(呼風喚雨的世紀是哪個世紀?誰呼風喚雨?怎樣呼風喚雨?)
4、過渡:
你是從哪里找到答案的?導入學習第2自然段。
三、研讀課文、理解內容
1、指導學習第2自然段
、拧↓R讀第2自然段:
說說讀懂了什么?
、啤〗Y合理解設問句,區別“發現”和“發明”。
、恰∵^渡:
科學技術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那么在20世紀前后人們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樣呢?
3、指導學習3、4自然段:
、拧∧x3、4自然段:
重點詞句圈圈劃劃,同桌交流。
、啤〖w交流:
說說20世紀前人們是怎么生活的?
。ɡ斫狻耙蕾囎匀弧薄ⅰ稗r耕社會”。)
、恰≌埻瑢W們結合自己課外的了解說一說,你知道當時的社會還沒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時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
如果讓你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社會里,你愿意嗎?
過渡:
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而古時侯的人們只能把這些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話。
、取〗Y合課文說一說:
古時侯的人們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ɡ斫狻扒Ю镅邸、“順風耳”。)
猜一猜:
古時侯的人們還會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
想一想:
當時這些愿望為什么不能實現?
過渡:
在最近的一百年當中,他們的那么多幻想紛紛變成了現實。
、伞】凑n件展示(登上月球、潛入深海……)。
⑹ 同學們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有關資料,你知道20世紀的人們還擁有哪些科學成果?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呢?
、恕〕鍪疽唤M老師收集的資料,交流:
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齊讀第4自然段。
、獭‖F代科學技術變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讓人無法想象。作者用了這樣一句詩來形容──“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蹦闶窃趺蠢斫膺@句詩的?
4、總結朗讀:
同學們,此刻,我們回過頭來朗讀第1自然段,你認為應該怎樣讀?
四、小結收獲、暢談未來
1、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過渡:
20世紀,人類創造出了一個個奇跡,21世紀,我們人類還將創造出更輝煌的業績。
2、暢談:請你大膽推測,21世紀,科學技術還會創造出哪些奇跡呢?
3、贈言,提出希望。
【板書設計】
呼風喚雨的世紀
人類
↙ ↖
科技→發現和發明
29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 篇9
課前談話:同學們,初次見面,老師想了解一下,你們喜歡看書嗎?喜歡看什么書?老師也喜歡看書,而且比較喜歡看神話故事(板書:神話)你們喜歡嗎?也喜歡啊?那是興趣相投啊。那我想問問大家:。神話故事當中,哪個人物是跑步最快的?看得最遠?耳朵最長?哪個人物能刮風下雨?(千里眼、順風耳、龍王、孫悟空、土行孫)
師:看來還真不是吹的。還要表揚大膽發表見解的同學們,希望課堂上也能大膽響亮地回答問題。
好了,我們先上課吧。
一、揭題:3分
師:剛才我們講到的這些神話故事中的人物本領那么大,你想送給他們一個什么詞?老師也想送給他們一個詞:呼風喚雨 師:知道什么意思嗎?(神通廣大)
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和這個詞有關,叫做:呼風喚雨的世紀。齊讀課題。
“世紀”指的是一百年。我們現在是21世紀,文章寫的是20世紀,上一個100年。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了解大意。5分
要求:請大家自由大聲地讀讀課文,1.把生字詞讀準確,爭取把課文讀通讀順。
2.想一想為什么說是呼風喚雨的世紀?(學生讀)
(評價:書聲瑯瑯,大家讀得非常認真,讀書的習慣也非常好。)
1.剛才老師認真聽了幾位同學的朗讀,可能這幾個詞語比較難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出示:依賴 農耕 幻想 潛入 船舶 哲學家
指明讀。齊讀。指導:幻和潛的寫法。學生練寫。
2.交流為什么說是呼風喚雨的世紀?(學生自由說)評:同學們真不錯,讀了一遍課文,就能讀通讀順課文,并且初步了解了為什么說是呼風喚雨的世紀。
三、再讀課文,抓比較 20分
師:呼風喚雨是一個古老的詞語,一個詞,四個字,寄托了古代人多少的幻想和希望,那我們來看看古代人是用什么來呼風喚雨的?20世紀人類又是怎么呼風喚雨?請你快速默讀課文,拿起筆到課文中去找一找,畫一畫?梢栽诰渥舆吷蠈懮吓。
交流板塊一:
1、 古代人是怎么呼風喚雨的?(學生交流)
2.出示: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指名讀,談談你的感受。千里眼是想看的很遠,順風耳是想聽的很遠,騰云駕霧的神仙是想自由地在藍天翱翔,你看人們的愿望是多么美好,但是實現了嗎?從哪看出來?(抓住只能)雖然充滿幻想但又非常無奈,人們只能在神話當中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指導朗讀。
3.師:一萬年過去了,十萬年過去了,百萬年過去了,引讀:人類在上百萬的歷史中……
出示: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生活在一個依靠自然的農耕社會。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
師:你感受到這百萬年的巨大變化了嗎?(沒有)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沒有變化?(一直)再感情朗讀。
4.師:農耕社會里,人們的生活十分貧乏。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钡,還遠遠不止這些。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了解說說看,你知道當時的社會還沒有什么。(出示句式:那時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 學生說。
評:是的,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長河中,(齊讀)……
版塊二:20世紀人類又是怎么呼風喚雨?
1、 師:古代人只能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在神話故事中,那20世紀人類是怎么呼風喚雨?(找到一個分句)
出示: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
2.師:指名讀,談感受,是的,古代很多的幻想都變成了現實:千里眼—順風耳- 騰云駕霧的神仙呢?請大家齊讀。
3.你知道20世紀靠什么呼風喚雨嗎?(現代科學技術)在20世紀的一百年中,人類(板書: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獲得了很多奇跡般的、出乎意料的發現和發明。板書:發現和發明。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引讀)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引讀)上百萬年的總和。
4.那你能結合20世紀人類取得的成就說說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嗎?
師小結:發明不同于發現。發現是揭示自然界已經存在的但尚未被人們所認識的自然規律和本質。而發明創造則是運用自然規律或本質去解決具體問題的技術方案。發現是不能獲得專利的。只有發明才能獲得專利。
師:誰能根據剛才的句子填一填。(學生填)
出示:( )月球( )深海( )天體( )奧秘
評:其實每一個詞語的運用,作者都是精雕細琢的,一起再來讀一讀,感受一下作者用詞的準確。
5.除了書上列舉的這些科技成就以外,你還知道有哪些科學成就?
評:祖先的幻想,今天的現實!多么強烈的對比啊,你感受到了嗎?帶著這種感受再讀一讀三四自然段的相關句子。(學生自由讀)
四、學習古詩 4分
3.師:在人類歷史的百萬年間,我們只用了短短的一個世紀,一百年時間,就將祖先的那么多幻想變成了現實。也可以說是人類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在創造著一個個新的神話,太令人驕傲了。文中有一句詩對此進行了稱頌,在哪兒?
出示: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師: “春風”指什么?“梨花開”指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成就大,快)能將這種大、快讀出來嗎?指名兩人朗讀,師生配合讀。
師:這么一篇嚴謹樸素無華的文章,用上了這么一句詩以后就增色不少。
五.總結升華3
這篇文章用短短的600多個字介紹的是一個世紀,一百多年,這么多的科學成就,如果用詩的語言來概括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用哲學家的話說是“歸根到底,是科學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于以往任何時代”那么作者是用一句什么話來概括?(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如果是你你會用什么語言來概括?(學生說)
結束:相信在新的世紀里,通過人類的不懈努力,現代科學技術必將繼續創造一個個新的神話,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下課
板書設計:
神話 現代科學技術
發明發現 人類
29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 篇10
一、今天我們接著學習《呼風喚雨的世紀》。
讀這個課題有一種什么感覺?(神奇,自豪)為什么神奇、自豪?一齊自豪地讀!
二、這個世紀是指哪個世紀?
跟課題連起來,補充成一句完整的話: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加“?”,問: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有證據嗎?事實勝于雄辯。只有讓事實說話大家才會信服呀!這些證據就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請用你們的火眼金睛把它找出來,行嗎?好,那就請同學們細細地讀2、3、4自然段,把有關語句劃出來,并在旁邊寫上感受。開始。
三、品析重點語句,感受科學技術發展之快,變化之大。
1、“在20世紀一百年的時間里,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獲得那么多奇跡般的、出乎意料的發現和發明。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1)從哪些詞語最能體會到:“一百年”和“百萬年的總和”進行對比;于是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2)你知道哪些發現與發明?
。3)選詞填空。
*圓珠筆由匈牙利人比羅兄弟1938年獨立設計。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從霉菌的原液里青霉素,它至今仍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好的抗菌素。
*1912年,英國化學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飼料喂養動物的過程中了維生素。
* 1902年美國人開利空調。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成功飛機。
2、“我們的祖先大概誰也沒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們的那么多幻想紛紛變成了現實。”
(1)哦,讓祖先的幻想變成了現實,他們有哪些幻想呢?
。2)他們生活在怎么樣的社會里?談談對完全依賴自然的農耕社會的了解。(課件展示圖片)
。3)于是當時的人們只能依靠神話來寄托美好的愿望,這些幻想現在實現了嗎?舉例說明。
。4)這么多先進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紀一百年里冒出來了。我們不得不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3、“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出自盛唐邊塞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句形容紛紛大雪好似梨花開放。課件展示雪景圖。
。2)抓住“忽”、“千樹萬樹”來理解科學技術變化之快,變化之大,是人們始料未及的,給人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
。3)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話來形容20世紀是再恰當不過的了,因為——“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4、“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
(1)除了這些外,還知道哪些?
(2)說說這些發現與發明給人類帶來了哪些便利。理解“地球村”。
。3)所以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5、縱情讀文感受:我們生活在科學給我們帶來的方便而又舒適的社會里,感覺怎樣?我們來美美地讀課文,贊贊20世紀好嗎?就選一句,你要選哪句,先自己練練。(讀時,一個同學讀完了,其他同學跟著他讀一遍)
四、同學們的證據充足,我們不得不贊嘆: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加感嘆號)是什么讓20世紀呼風喚雨呢?正如——1923年,英國數學家、哲學家伯特蘭·羅素說:“歸根到底,是科學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時代。”文章的前面也講到這個意思,你知道在哪嗎?科學技術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于以往的時代,給我們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同學們感受到了嗎?
。1)說一說“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時代”體現在哪里,“科學正在為人類創造著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美好的生活”體現在哪里。(可按這樣的句式說話:以前沒有電燈,人們生活在黑暗中,20世紀發明了電燈,給人們帶來了光明)。
。2)插上想象的翅膀,暢想美好的未來。(乘空中客車上月球旅游,機器人保姆,私人飛機等等)
(3)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大膽地去發現與發明,讓21世紀也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五、作業:閱讀《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一百個精彩瞬間》
29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和初讀,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采用查詞典、看圖片、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呼風喚雨、農耕社會、依賴”等詞語的意思。
3、感受作者“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的運用,初步學習用這兩種方法寫現代科學技術的其他發明、發現或者其他改觀。
4、圍繞第二自然段自主提問,并解決問題。通過“發現”和“發明”的對比學習,感受科學技術帶來的巨大改觀。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學生向老師們介紹自己的姓名,說說自己的老家在哪里,用家鄉話說一句歡迎詞。
一、理解課題,檢查預習。
1、理解“呼風喚雨”。
師:請同學們看錄像,看到什么說什么。
生:看到太空漫步、潛入深海、可視移動電話、高速火車、潛艇、飛機、火箭、互聯網、機器人、視頻聊天……
師:這些新事物都是20世紀涌現出來的,一個世紀有多少年?
生:100年。
師:20世紀是從幾幾年到幾幾年?
生1:1900年到1999年。
生2:1901年到2000年。
師:2種記法都可以。我們現在是什么世紀?
生:21世紀。師:21世紀是從從幾幾年到幾幾年?
生1:2000年到2099年
生2:2001年到2100年。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就是——(出示課題)
生:齊讀《呼風喚雨的21世紀》
師:介紹作者路甬祥,浙江慈溪人。
2、交流、匯報預習情況。
師:檢查學生詞語預習情況,(課件出示詞語:依賴、哲學家、遠洋船舶、農耕社會、潛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風喚雨)
生:自讀詞語。
師:請學生讀詞語,要求讀正確。
生1:讀詞。
師:21世紀是從從幾幾年到幾幾年?
生1:2000年到2099年
生2:2001年到2100年。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就是——(出示課題)
生:齊讀《呼風喚雨的21世紀》
師:介紹作者路甬祥,浙江慈溪人。
2、交流、匯報預習情況。
師:檢查學生詞語預習情況,(課件出示詞語:依賴、哲學家、遠洋船舶、農耕社會、潛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風喚雨)
生:自讀詞語。
師:請學生讀詞語,要求讀正確。
生1:讀詞。
師:讀得認真,有一個音讀錯了,糾正:不是“海航船舶”而是“遠洋船舶”。
生2:讀詞。
師:糾正“潛入深海”的“潛”的讀音qián,是第二聲。(示范板書:潛qián)
生:齊讀“潛入深海潛。
師:哪個詞語的意思你知道?也可以猜一猜。
生1:我猜“依賴”的意思是依靠。(你猜的真對)
生2:“遠洋船舶”的意思是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只。
生3:“潛入海底”就是深入到海的最深處。
生4:“呼風喚雨”古時候是指神仙的本事。
師:有一個詞離我們的生活較遠:“農耕社會”。出示圖片,介紹農耕社會的情況。
生:齊讀詞語。
二、再讀課文,學習質疑。
圍繞第二自然段為例提問。
師:(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朗讀。出示第二自然段。
師生一問一答朗讀。(是誰來呼風喚雨呢?當然是人類;靠什么呼風喚雨呢?靠的是現代科學技術。)
師:發現了什么?
生:這是設問句,自問自答。
師:設問句一下子就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同學們以后寫作時也可以用。預習時大部分同學都提到了這個問題:為什么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在板書的課題旁打?)今天我們就圍繞解決同學們的問題來展開學習。
師:請同學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生1:讀第二自然段。
二、再讀課文,學習質疑。
圍繞第二自然段為例提問。
師:(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朗讀。出示第二自然段。
師生一問一答朗讀。(是誰來呼風喚雨呢?當然是人類;靠什么呼風喚雨呢?靠的是現代科學技術。)
師:發現了什么?
師:你能圍繞第二自然段提問題嗎?
生1:這些發明和發現指的是哪些呢?(板書:發明 發現?)
生2:人們的生活為什么會改觀呢?(改觀在哪里?)(板書:改觀?)
生3:為什么20世紀的發明發現要比上百萬年的發明發現的綜總和還要多?
師:這個問題我們馬上就能回答.
生:讀設問句,是20世紀的科學技術。
師:我們的問題都集中在發明、發現、改觀這三個關鍵詞。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書上的冒泡,請學生讀一讀冒泡里的問題?(課件出示)
生讀:“發明”和“發現”有什么不同?
三、解決問題,感悟寫法。
師:“發明”和“發現”有哪些呢?找一找。
生:讀第四自然段。(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
師:哪些是“發明”?哪些是“發現”?
生:“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
是發現;“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是發明。
師:為什么這么分?
生:……
師:(課件出示詞典里兩個詞的解釋。)
生:讀解釋。(發現:利用科學技術,經過探索發現,看到或找到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規律。發明:創造出來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師:(課件出示兩句例句。)
生:選詞填空(發明、發現)。
師:同學們都會用這兩個詞了,請男生讀發現的句子,女生讀發明的句子。
生:男女生合作讀。
師:作者把發明和發現寫出來,有什么特點?
生1:舉例子。(板書)
生2:并列句式。
師:齊讀句子,把動詞加重,體會到什么?
生:齊讀句子。
師:作者用詞的精妙,讀起來朗朗上口。(板書:精妙)
生:齊讀這句話。
師:除了課文上介紹的發明發現,20世紀還有其他的發明和發現嗎?
生1:電腦。
生2:空調。
生3:霓虹燈。
生4:試管嬰兒。
生:……
師:同學們搜集的可真多,老師也在課外搜集了一些,請同學們讀一讀。
課件出示:20世紀的發現:放射線、維生素、青霉素、激光、dna、太陽風……
20世紀的發明:計算機、核武器、人造衛星、空調、洗衣機、霓虹燈、冰箱、立體電影、數字音樂、無線電、塑料、石英鐘、拉鏈、圓珠筆……
師:讀都要讀這么久,那么是不是讀完這些20世紀的發現和發明就完了嗎?
生:不是。
師:為什么?
生:省略號。
師:請同學們仿照課文說一說一兩種20世紀的發現和發明。
生:達不到要求。
師:課件出示詞語幫助同學說。(普及、制造、發射、使用、開啟、欣賞)
生1:20世紀,人們發明了電腦,開啟電電子、腦,就可以欣賞到音樂。
生2、3、4:……
師:那么在古時候是怎樣的呢?有對比才更能體現20世紀的改觀,也就是同學之前提到的問題。請同學們讀3、4自然段。
生:自讀。
師:古時候人們依賴神仙,要是老天爺不高興了,人們就只能餓肚子甚至流離失所。
師生合作讀:那是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
師:僅僅沒有這幾樣東西嗎?
生:不是的。
師:學著作者的樣子說一說。
生1:那時沒有電影,沒有電腦,沒有空調,也沒有數字電視。(建議把空調改成數字音樂,這樣都是視聽娛樂方面的)
生2:……師:引讀下一句:當時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
生: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師:說說,神仙就是現在的人們。
生1:“千里眼”就是現在的雷達、可視電話。
生2:“順風耳”就是現在的電話。
生3:騰云駕霧的神仙就是現在的飛機。
師:這真是——
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師:讀了這句詩,你有什么體會?
生:我從“忽如”知道了20世紀的變化快、多。
……
師:20世紀的變化(大),內容(多),速度(快)。
生:對比著讀古今這兩段話。
師: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生:作比較。
師:把古今變化作比較,更加突出20世紀的變化大。
四、舉一反三,暢寫體驗。
師:請同學們再看錄像。師引語:過去人們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故事,閑雜人們發現了月球。過去人們希望怎么樣,所以現在人們發明或發現了什么呢?靜靜地想。
生:仿“作比較”的表達方法寫寫過去人們希望怎樣,20世紀人們發明或發現了什么呢?交流。
師:課堂上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了嗎?
生:解決了。
師:還產生哪些新的問題呢?
生:……
師:這些問題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再陸續解決。下課。
板書:
呼風喚雨的世紀 ?
qián 發明? 用詞精妙
潛 發現? 舉例子
改觀? ? 作比較
29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的】
1、認識生字,學會生詞。
2、讀通課文,讀懂課文,理解課文中的句子。
3、教育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利用科學,了解現代的新科技和取得的新成就。
【教學準備】
1、課件,收集有關現代科技的新成就。
2、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
同學們,我向問問大家,和你們的爺爺、奶奶小時候相比,你們的生活有什么變化?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生活變化的課文,讀題,理解課題,當看到呼風喚雨就想到誰?
呼風喚雨:原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風下雨,現在引申為“能夠支配自然的一種巨大力量”。
現在我們就和路甬祥叔叔一起感受生活的精彩。
簡單介紹路甬祥。
二、自讀課文
1、讀準字音,看請字形。
2、把讀不好的多獨幾遍。
三、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詞讀、理解,相機出示圖片幫助理解詞語:
農耕社會、依賴、潛水艇、船舶、原子核、程控電話、因特網、騰云駕霧、歸根到底、出乎意料
2、讀句子,把自己讀不好的句子讀出來給同學們聽聽,糾正字音和斷句等。
。ㄩL句不好讀,外國人的名字不好讀、多音字易錯、翹舌音度不準……)
四、默讀課文
課文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ㄕ抑行木洌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五、自學課文
把你能感受到20世紀呼風喚雨的句子勾畫出來,體會體會。
六、小組內交流自學結果
七、全班交流,理解課文
1、學習第四自然段:
、拧≌页鼍渥芋w會:
如: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的奧秘;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
作者是用什么樣的表達方法來說明我們這個世紀是個呼風喚雨的世紀的?
。ㄅe例子)
、啤⊥卣挂幌拢
你還知道哪些現代科技新成就?
。ㄉ睢⑨t療、軍事、航空、交通等方面)
、恰〕鍪臼占南嚓P現代科技新成就的圖片。
、取W習這段的后部分內容:
過渡:
人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們的生活怎樣呢?
讀句子:
人類生活的舒適和方便,是連過去的王公貴族也不敢想的?茖W在改變著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物質生活。
體會作者是說明表達方法來說明我們這個世紀是個呼風喚雨的的世紀的?
(做比較)
體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變化?
過渡:
我們現在的吸過來府生活是古代的幻想,今日的現實,古代還有哪些幻想都已變成現實的?
我們現在發明發現這么的新成就能不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嗎?
齊讀: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2、學習第三段:
、拧∽x句子,相機出示課后的句子體會:
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理解“千里眼”“順風耳”、“騰云駕霧”,原指什么?現在指什么?
⑵ 拓展一下:
古代還有哪些幻想已經變成現實了的?
。ㄍ列猩罔F,一日千里……飛機,想入!瓭撍А
、恰倪@段中的哪兒還能感受到呼風喚雨?
出示句子體會:
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讀句子,說一說愿意,在聯系課文的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ìF代科技發展之快、之多)
體會的讀一讀。
在這近百年中我們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新成就,能不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嗎?
齊讀: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3、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渡:
我們現代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到底是誰在呼風喚雨呢?
⑴ 找出句子體會一下。
、啤∽x第二自然段體會,板書:
現代科學技術←人類
⑶ 理解“發明”和“發現”:
發現: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沒有被人們知道。
發明:原本沒有這個東西,是人們創造出來的新東西。
、取∮谩鞍l現,發明”說話練習。
、伞×私庑鲁删,區別判斷發明和發現:
出示課件:
x射線、 空調、 維生素、彩色膠片、青毒素、圓珠筆、激光、
雜交水稻、移動電話
、省≡谶@段中還有類似的詞語嗎?找一找,理解一下:
改觀 改變
過渡:
20世紀人們利用科學成就使我們實現了古代人那么多的幻想,使我們過上了幸福生活。是古代的幻想,今日的現實,是幻想讓我們有了努力的目標,是努力讓我們過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這時,你們也插上想像的翅膀,當一名小小設計師,描繪一下你明日美好的未來。(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畫圖表現)你現在就是小小設計師,描繪一下你心中明日的美好前景吧!
八、總結
同學們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使你們的未來生活更精彩,只要你們大膽的想像就一定發現和發明更多的新成就。就用奇思妙想中董浩叔叔一句話來結束吧。
齊讀: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板書設計】
改變 改觀
現代科技 人類生活
發明 發現
29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 篇13
【教材解讀】
20世紀是科學技術空前輝煌的世紀,文章的作者僅用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喚起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索科學的濃厚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
1、學生收集三十年前的老照片。
2、教師制作相關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讀課文,認識5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和爸爸媽媽相比,他們小時候和我們現在有什么不同?
生舉例說一說(展示老照片)。
2、板書課題:
呼風喚雨的世紀
學生齊讀,說說“呼風喚雨”這個詞讓你想到了什么?
3、指導查字典,理解“呼風喚雨”的意思。
4、再讀課題,簡介作者。
。ㄕn件出示路甬詳的生平簡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注意把字間讀準確,把新詞圈畫出來。
2、匯報字詞學習情況:
⑴ (課件出示)本課新詞。
、啤≈该J讀。
、恰↓R讀。
、取≌垖W生介紹都有哪些理解詞語的好辦法?先說說已經知道的詞的意思。
、伞。ㄕn件展示)因特網、原子核農耕社會,相關畫面協助理解詞語的意思。
、省≌n件展示本課生字,小組交流學生字。
四、再讀,熟讀課文,提出問題
1、熟讀課文:
、拧√岢鲎x書要求:
把讀的不太好的,多讀幾遍,也可以請別人給你提提意見。
、啤“涯阏J為讀得最好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恰∵M行評議。指出不足進行練讀。
⑷ 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一畫,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⑸ 全班交流,指名談一談讀后心中的體會。
2、提出問題:
、拧√岢霾欢膯栴},學生可能提到的問題有:
、佟槭裁凑f20世紀是呼風喚雨的世紀?
、凇“l明和發現有什么不一樣?
③ 什么是農耕社會?
、堋∈裁词窃雍?
⑤ 百億光年是什么?
⑵ 若是問題比較容易理解,引導學生解決如③、④、⑤;有價值的問題留待下一節課解決如①、②。
五、指導寫生字
1、出示本課生字:
師:請同學說一說寫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潛、幻、懶。
3、自由練寫三遍,全班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表達特點。
2、理解課文,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學生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qing導入
1、齊讀課題。
2、師: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把課題要表達意思概括出來?或呼風喚雨的世紀是哪個世紀?
生: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師:為什么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接下來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圍繞重點研讀課文
1、學生快速朗讀課文,用“ ”把特別能感受到20世紀的呼風喚雨的句子畫出來。
2、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會回答:
、拧∥覐摹20世紀,電視,程控電……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緊密的地球村”這一句看出來的。
。ㄔ诖谁h節,播放古代送信驛差圖片,與現通訊相對比引導學生切體會到科技所帶來的成就。)
⑵ 我從“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這一句看出。
。ㄒ龑W生將課文與嫦娥奔月、“海底龍宮”、“云霄寶殿”這些神話傳說相對比,感受20世紀的成就。)
、恰∥覐牡4自然段最后一句“連王公貴族也不敢想”感受到的。
。ㄒ龑W生想象王公貴族的生活與現代生活相比較,感受現代生活的方便。)
3、學習第3自然段:
、拧〗Y合課文,說說“20世紀前人們過著怎樣的生活?”
、啤≌页鋈祟惢孟氲木渥。
、恰》纸M交流,“人們的幻想,在20世紀成為現實了嗎?能找出與之相對的物品嗎?”
⑷ 匯報交流。
、伞∫龑W生體會“忽如一夜春風來”的含義,簡介出處,并有感情讀。師用這句話來形容20世紀的變化,使你想到了什么?
⑹ 引導學生知道科學與人類進步的關系。
⑺ 理解發現與發明:
、佟∨e書中例子,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
、凇≡囍冒l現與發明說一句話。
。ù谁h節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說說理由,在匯報交流中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多種方式朗讀,在讀中理解課文。)
三、體悟寫法,有感情朗讀課文
1、快速瀏覽課文:
找一找課文哪些地方用到了對比。
2、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3、除了對比,作者還用了什么方法?
4、說說全文圍繞哪一句話寫的。
5、小組合作有感情地讀課文。
四、延伸
1、在你的幻想中未來還會有什么變化。
2、為了實現這些愿望,小學生們應該做些什么?
五、作業
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板書設計】
呼風喚雨的世紀
人類
/ \
科學──發明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