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學設(shè)計與反思
由于宇宙射線的輻射,由于處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環(huán)境。
▲過渡:那僅僅“植物種子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zhì)產(chǎn)生變化”這一個原因就夠了嗎?它就能使種子具有魔力嗎?那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二:“科學家……最終培育成新的太空品種。”
讀得懂嗎?
有什么問題?
▲小結(jié):原來太空種子的“魔力”來自大自然和科學!
四、回扣主題,激發(fā)探索欲望
1、讓我們不由贊嘆——(引讀)“小小的植物種子經(jīng)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么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2、真正的“魔法師”是誰?
補充中心句:真正的魔法師是聰明勤勞的科學家們,是他們的知識和工作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奇跡!
板書:科學創(chuàng)造奇跡。
五、作業(yè):
1、生活中,課文中類似的奇妙事例還有很多,178頁的選讀課文《人造發(fā)光植物》就非常有趣,回家認真閱讀,做做批注吧。
2、上網(wǎng)了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
板書:
32*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變化 美妙 作比較 舉例子 列數(shù)字
用途 神奇 }“魔力”——科學創(chuàng)造奇跡!
教學反思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四上第八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個單元學習主題是“科技成就”,選編的四篇課文都是語言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的說明文。
略讀課文怎么教?一節(jié)課35分鐘,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的教學有什么不同?《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閱讀目標中提出了“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小語專家沈大安老師認為,教師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首先要明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略讀課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1)了解課文“寫了什么”;(2)說說讀了課文后自己“有什么感受”;(3)看看課文“哪些地方”給自己留下了“特別印象”。略讀課文教學的基本原則有:(1)生字會認就行,詞語大致理解即可,不必深究細究;(2)以自讀、默讀為主,能讀正確、讀流利就行,一般不需要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指導;(3)可以有學法指導,也可以有寫法提示,但一般不作模仿寫作的練習。沈老師的建議清楚明白地講清了略讀教學和精讀教學的異同。
我在《飛船上的特殊乘客》這篇略讀課的教學時,努力找準切入點,略中求精;抓住語言文字特點,讀寫結(jié)合;激發(fā)閱讀科技文章的興趣,適時布置課外閱讀作業(yè),引導學生遷移略讀方法,以期達成略讀教學目標
一、略中求精,找準切入點
受教學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要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這個點的確定,就成為略讀課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我在教學《飛船上的特殊乘客》一課時,采取了聚焦策略,從“魔力”一詞切入,展開教學。1、導入課題后,通過朗讀課文中一段文字“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國成功進行首次載人航天發(fā)射,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在神州五號飛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刺激學生的閱讀欲望。2、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后,適時導出文中概括性的句子:“小小的植物種子經(jīng)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么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3、從此聚焦“魔力”,讓學生通過默讀找出課文哪里讓你感受到魔力,劃出相關(guān)的句子。4、通過句式:“我是‘太空_______’,經(jīng)過人類的種植,我好像有了‘魔力。’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導學生感受魔力,并在句式練習中體會說明文的表達方法。5、研讀種子的“魔力”,激發(fā)學生探究“誰是魔術(shù)師”的興趣,水到渠成地體會文中的主題思想“科學創(chuàng)造奇跡”。整個教學過程緊扣“魔力”一詞,抓住重點,不讓略讀成為泛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