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牢》教學實錄
學校開展“一題三研——周日期主題教研活動”以來,我同教務處的幾位業務領導先后參加了兩個教研組的主題教研活動,聽了13節課。這13節課,各有千秋,問題和閃光點并存。今天上午,聽了中年組楊麗老師的一節語文課后,極為振奮。楊麗老師在課的設計上能緊緊圍繞個人教研主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探索學生的合作學習方式與方法”,組織安排教學內容。整節課,學生多次進行合作學習,并且每次都能做到適時,有效。學生參與面廣,熱情高,熱烈的討論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另外,楊老師上的課文章主題挖掘的深,升華的巧;知識滲透深入淺出,重點、難點突破的妙;教學環節嚴謹,學習目標達成的好;教師基本功扎實,師生關系的親和力強都是本課成功的主要表現。
課是這樣開始的——
一串醒目的東北大糖葫蘆,配上教師精心準備的導言,很快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萬年牢》是閱讀課文,先讓我們看一下閱讀提示,然后說說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是什么”。楊老師話音剛落,學生就快速瀏覽文前的提示,很快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楊老師肯定各種答案后出示“學習目標”1,學會本課出現的生字和新詞;2、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父親做事認真、實在的做人道理;3、學習作者圍繞文章主題選材,敘述有條理的表達方式。
目標揭示以后,楊老師又鼓勵同學們“這節課我希望同學們能發揮各小組的優勢,充分交流,用實際行動證明你們能夠獨立完成學習目標,有沒有信心?”“有!”隨著學生響亮的響應后,楊老師布置了第一個學習任務,“我給大家一點時間,找一找文中那些字和詞你還不了解,想辦法解決。一會老師要檢查。”學生得到任務后,馬上打開語文書,或獨自讀書,或自由標注,或小組間交流,或打開工具書查找。教師巡視時解答了三位學生的問題。大約五分鐘后,楊老師出示幾張字卡和詞卡對學生的自學進行抽查。學生的自學得到楊老師的認可以后,楊老師又提出新的問題“父親做的糖葫蘆為什么稱為‘萬年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思考——”課件出示:‘讀文思考’,課文圍繞父親做糖葫蘆講了哪兩件事?你認為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自由閱讀課文以后自覺和小組交流起來。接著有同學舉起了手。生甲說了“選料精細,手藝高超”,生乙說了“不滿欺騙,辭去工作”。教師分別板書其內容。接著追問“父親是個什么樣的人?”生回答:“做事認真,為人實在。”教師再次板書。“課文是怎樣描述父親的?”課件出示“自學指導:1、默讀課文,用筆畫出父親做事認真,為人實在的句子,標注感受”。學生默讀一段時間后,教師提示組內交流一下個人的感受。合作學習開始了,當楊老師問,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一下時,各組都紛紛舉手。一位女同學找到幾段句子讀了一遍,楊老師指導她把讀的不好的兩句又讀了一次。另一組同學談感受時突出了“認真和實在”。接著楊老師很自然的引導學生談到生活中自己的表現。有的同學談的很自信,有的則不太好意思說以后注意。顯然同學認同了父親的做法。三個同學坦誠的談話后,楊老師在課件中出示“自學指導:2、文中出現幾次“萬年牢”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再次打開課文,很快學生便找出三處。當學生急于回答時,教師示意,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于是課堂又沸騰了。只見每個小組的同學都爭相說出個人的看法,從同學的表情和臉上的自信,不難看出他們對自己的答案很滿意。組內交流以后,他們又爭先恐后地舉起手來。三名同學匯報后,楊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歸納了三個方面的含義“好產品,好生意,好人品”。板書過后,楊老師再次把學生引入生活中。首先楊老師給同學們講了一個“商人染布”的故事,讓學生明白真誠的價值。而后又播放了幾條“打假新聞”讓學生體會市場上的偽劣產品對人們的危害。之后,楊老師讓同學們評說是非,暢談做人。課程快要結束時,楊老師出示了自學指導:3、小組討論:這三處‘萬年牢’之間有什么聯系?作者這樣命題有什么意義?經過簡短的交流,學生很快得出結論,教師也板書上:層層遞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