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說課稿
三、關注發展,說學法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新課標語),肯定了閱讀中應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內容。更由于本課的課型特點,突出強調了學生的獨立閱讀,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采用“獨立閱讀,自我檢測”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活動。如在導入新課之后,我便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通課文,初步感知內容,然后以抽讀詞語的形式對他們的閱讀效果進行檢測。又如在學生感知課文內容之后,我讓他們根據教師設計的自學提綱,展開獨立閱讀活動,然后以全班反饋,師生評議的方式檢測他們的閱讀效果。這樣,學生在閱讀實踐與自我檢測的過程中,鍛煉了能力,發展了思維。
四、重視實踐,說過程
(一)、設境揭題,明確學法。
1、揭題。我先讓學生談談對黃河的印象,然后質疑:“這么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卻被人們稱作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這是為什么呢?”
2、明確學法。告訴學生這節課仍采用“獨立閱讀,自我檢測”為主要學習方式,訓練和檢測大家的閱讀能力。
(二)、讀通課文,感知內容。
1、引導學生自由讀文,讀通課文,感知內容。
2、檢測學生的自學情況。(抽讀生詞)
(三)、獨立閱讀,自我檢測。
1、展示提綱,引導學生閱讀。
自學提綱:一、黃河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二、黃河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歸納出兩點原因)三、科學家設計治理黃河的方案是什么?(三項內容)
2、全班反饋,檢測自學情況。(師生評議,比一比誰的自學效果好)
同時指導板書:
變 化:美——災
原 因:自然 人為
治理方案:一、牧林為主
二、保護森林 恢復植被
三、明白道理
(四)、拓展延伸,談談感想。
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及身邊的環境問題談談讀后的感想。
五、總結全文。(簡單回顧本課主要內容,號召大家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建設成人類最美麗的家園。)
六、實踐作業:調查我們身邊的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想一想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治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