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學設計
六、作業設計
1、走近大自然,留心觀察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
2、閱讀青少年知識普及讀物《大自然的啟示》
3、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任何干擾,嘲鶇和幼龜之間的故事將如何發展?請試著寫一寫。
五 成果展示,評出學習優的小組
(注:每個小組成員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學習,發表自己對詞語的理解,小組長把組員的意見匯總評出優秀小組。)
教學反思:
《自然之道》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家向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只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啄咬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接著,成群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雖然“我們”拯救了一些幼龜,但仍然感到十分震驚和后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以英特爾未來教育的精神、理念為指引,設計了這個教學案例,并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從讀中感悟文本
我引導學生透徹地把課文讀熟,通過范讀、齊讀、糾正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這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比較深入,對文本把握才能準確到位。讓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利,讀得有感情,層層提高要求,階梯上升,循序漸進。
二、給學生自我提升的空間,共擬本課的框架問題
根據英特爾未來教育的精神,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展學生的視野。因此,我注重引導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并圍繞課文內容,共同討論課文的框架問題。學生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提高較快,能各抒己見,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三、注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我注意啟發學生學會理性地思考問題。我設計了“轉換角色,想想說說。”讓學生,從“偵察兵”幼龜的角度來看人類。其目的是引導學生明白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它給我們人類上過的課的確很多很多。它總是以其獨有的方式使我們感受到它的奇妙與深刻。我們只有在生活實踐中探究自然,了解自然,才能真正地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這樣,在進行語言訓練和語文能力培養的同時,加強了與科學學科的聯系,注重學科整合,搜集有關資料進行交流,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尋找、發現,培養了學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濃厚興趣,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得到得高。
學科專家點評:
雷潤霞老師設計的《自然之道》課例,注意學科資源的整合。有效應用英特爾®未來教育理念,推動了課堂教學創新。授課過程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能促進高級思考技巧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