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的歌聲》說課稿、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夜鶯的歌聲》是人教版新課標第八冊語文教材第四組中選編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小夜鶯的孩子,巧妙同敵人周旋,用口哨學鳥鳴,為游擊隊傳遞信息,協助游擊隊殲滅德國法西斯強盜的故事。課文充分表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課文以夜鶯的歌聲為線索進行記敘,以空行為標志,寫了四部分內容:先寫“小夜鶯”以歌聲引誘敵人上勾,再寫“小夜鶯”在為敵人帶路途中以歌聲為游擊隊員傳遞敵情,然后寫游擊隊消滅了敵人,最后寫戰斗結束后“小夜鶯”在村邊小路旁繼續吹奏著宛轉的歌聲。“小夜鶯”的歌聲自始至終貫穿著整篇課文,危險中充滿勇敢鎮定,緊急中充滿智慧機警,一個勇敢機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脫脫地出現在讀者面前。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受到熱愛祖國,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學習、運用聯系上下文等方法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1. 二、說教學目標《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被安排在第四單元,本單元圍繞“戰爭與和平”這一專題取材,本組教材的內容直面驚心動魄的戰爭年代,傾吐了孩子們對和平的呼喚。教學本組課文時,要幫助學生在把握每篇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重點理解那些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本課特點,特制定本課教學目標:a類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2、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漢子、燒毀、木屑、蘑菇、呻吟、宛轉”等詞語。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b類1、整體把握課文結構,了解課文內容。2、理解部分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c類從故事內容中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三、說重難點了解課文內容,理解部分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四、說教法學法: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因此,本課時教學中我讓學生采用默讀與朗讀結合,同時在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開放討論中理解體會文章中的語句,鼓勵學生在交流中說出自己不同的觀點。五、說教學流程:第一板塊——導入新課。以王二小的故事導入。(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在這里以學生較為熟悉的故事導入,學生會對學習本課更有興趣。)第二板塊——檢查預習情況。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課標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的基礎。在學習課文前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既為學習課文作好準備,也加強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第三板塊——整體把握課文看看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每部分的意思。(在新課標第二學段關于閱讀的目標中強調,要讓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而且這也是學習本組課文的一個訓練要點。)第四板塊——學習每一部分劃出寫小夜鶯言行的語句,學生討論理解,并指導朗讀。(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以學生的思維為中心,在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情,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組織全班同學以討論交流學習成果。)夜鶯的歌聲教學設計 羅燕 新教育實驗有效教學框架 四年級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