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涵的意思;學習理解句子的方法。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引導學生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領悟三個事例中蘊含的意思,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3張。
1、勞作的蜜蜂、出殼的小雞、盛開的鮮花、千手觀音圖。
2、杏林子頭像。旁邊配文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課.
“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 ,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丑陋的毛毛蟲,可以蛻變成一只五彩斑斕的蝴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跡.”這是中國臺灣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感悟.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她的<生命.生命>.
2、和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題目相比,你發現了什么?(反復兩次。)是啊!作者為什么要用兩個“生命”
作題目呢?(在課題下畫上“?”)其實這是作者在思考。
3、讀(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讀出思考。
4、過渡:是啊,人人都有生命,我們卻很少去關注它,思考它。作者在思索:“生命是什么?”我們也在問:“生命是什么?”
二、理解課文:生命是什么(生命的存在)
1、課文講了與生命有關的3個事例,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邊讀邊想,每個事例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讀后交流:
(1) (飛蛾 掙扎著鼓動雙翅求生), 師邊板書邊總結:“求生的飛蛾”
(2)(磚縫中的瓜苗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師邊板書邊總結:“生長的瓜苗”
(3)(我靜聽自己沉穩而律動的心跳)“律動的心跳”
2、作者用自己親身經歷的三個事例告訴了我們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求生的飛蛾、頑強生長的瓜苗、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指名說──齊讀)生命僅僅就是這些嗎?讓我們再次去品味文本,相信大家對生命有進一步的感悟。
三、精讀體會:
(一)、我們先來看看飛蛾求生這件事。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課件展示第二自然段】師:同學們都讀完了,你有什么感受?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會想到什么?
2、瞧,這只飛蛾在騷擾著作者,從“騷擾”一詞中體會到什么?讀句子,讀出討厭。(生讀,齊讀)
“一只飛蛾不停的在我頭頂上飛來飛去,騷擾著我。”
3、正是因為這只飛蛾很令人討厭,所以“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便不能動彈了”,你體會到什么?后來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讀句子: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著翅膀。(生讀)
可是這只討厭的飛蛾,它竟在【課件讀: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這是一個感嘆句!要讀得有力。
4、在杏林子手中掙扎的飛蛾仿佛在對自己說什么?(這小小的生命也是要求生的。讀: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對杏林子說什么?
是飛蛾強烈的求生欲望讓作者非常敬佩。此時,【讀: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5、飛蛾令作者震驚了!震驚什么?板書:求生的欲望
6、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讓大家感受到你的震驚!
小結:飛蛾求生的努力抗爭,引起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她發出這樣的感嘆―――生命生命。
(二)飛蛾求生讓我明白了生命是一種抗爭,那磚縫中生長的瓜苗又能給我們關于生命什么的思考呢?讓我們走進香瓜子。(請默讀第三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