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治病
(2)、有沒有同學覺得自己的體會是與他不同的,讀出來與大家交流交流。他讀得好不好?讓其他學生來評價。他讀得好是因為他體會得好,不同的體會就有不同的朗讀。誰還想來試試。
同學們繪聲繪色的朗讀仿佛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高傲、自負、蔑視醫生的國王。那其它地方帶給你的不同的感受還有嗎?
2、過了十來天,扁鵲又來拜見蔡桓公,說道:“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
(1)談感受,再引導學生透過蔡桓公的神態揣摩人物的內心想法,之后有感情的朗讀。
3、十來天后,扁鵲再一次來拜見,對蔡桓公說:“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里,再不治會更加嚴重。”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
(1)談感受,再引導學生透過蔡桓公的神態揣摩人物的內心想法,之后有感情的朗讀。
師:同學們,我們從蔡桓公的語言與神態中感受到了一位固執、剛愎自用、自負的蔡桓公。可見,我們在自己的習作中如果要寫出人物的性格可以抓住人物的語言與神態進行描寫。
師:扁鵲一次又一次請求給予治病,但都遭到蔡桓公的拒絕,最后,病入膏肓才派人去請扁鵲為時已晚。所以害死蔡桓公的真正兇手是誰?(蔡桓公自己,是他自己固執、不善于聽取別人意見、剛愎自用、自大的性格導致他即使有神醫之稱的扁鵲在身邊,也救不了他。)
(四)拓展想象
教師創設情景:蔡桓公的病歷經短短的一個多點月的時間就病入膏肓,病死了。讀完這個故事,大家肯定有許多感受,也有很多話要說,那么你最想對誰說,想說些什么呢?下面,讓我們暢所欲言,盡情地說一說!先拿出筆把你想說的話先寫下來,再交流。
1. 對蔡桓公說:
評議:對啊,如果能夠在一開始的時候,蔡桓公就能夠引起重視,病情一定會治好的,事情就會得到有效控制的。這就叫做防微杜漸。
俗話說:“忠言逆耳利于行”啊!
正確對待自己,防患于未然,才能夠不斷進步啊!不要諱醫忌疾!
2. 對自己說:
評議:對呀,結合寓言的學習,能夠對自己的生活有所啟迪和思考,真了不起!
生活中,我們也要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及時克服。
能夠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談出自己的看法,看來你確實讀懂課文了!
4. 對所有的同學說:
善意的批評,會讓我們不斷的進步!
“金無足金,人無完人”,我們要學著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五)復述課文
現在請同學們結合板書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別人聽 ,好嗎?先自由練說,然后你可以在這個教室里隨意找一個傾聽的對象,說給他聽,讓他談談聽后的感受,可以是針對你講故事的水平的高低,也可以是對故事內容的感受。
(六)總結深化
這則寓言故事給人們的教訓是深刻的!希望我們所有的人都引以為戒,不要讓蔡桓公的悲劇在我們現代人的身上重演!
實際上,在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長河中,許多寓言故事都闡明了深刻的哲理,成為人們不斷自省的警鐘,希望同學們課下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講給大家聽。
治 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