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治病
教材分析:
取材于戰國時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小病釀成了大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百發百中、扁鵲治病、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
一、揭題質疑,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也要來學習一個寓言故事,板書課題:扁鵲治病 大家可以跟我一起寫(扁字上面是一個戶,要寫得扁一些;鵲字:喜鵲的鵲,右邊是一個鳥)
來,再讀一遍。
大家了解扁鵲這個人么? 學生交流后, 教師出示扁鵲介紹。
二、設疑讀文,感知大意
1.看題猜意。師:同學們,之前我們學習了《紀昌學射》,知道了寓言的題目往往是故事內容的濃縮。你再讀讀題目,能知道什么?(扁鵲給人治病的故事)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誰?經過?結果?)
2.自由讀文: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這個寓言故事。請同學打開書自讀課文,要求準字音,讀通課文,邊讀邊思考剛才大家提出的這些問題。
自讀后詞語檢測:
出示詞語:敷燙 湯劑 腸胃
蔡桓公 理睬 骨髓
蔡桓公:他是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桓”這個字特別容易讀錯,跟我一起多讀幾遍。
理睬與骨髓:這兩個詞語中兩個字都是第三聲,可以這樣讀(教師范讀)。
3.交流反饋
詞語會讀了,這些問題解決了嗎?
(誰?扁鵲為蔡桓公治病
結果?結果蔡桓公病死了
經過?扁鵲三次勸說蔡桓公治病,都被他拒絕了。預設:你能不能把這三次用一句話概括來說呢?)
請你根據這幾個問題來說說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評價預設:既完整,又簡潔,真棒!)
過渡:課文在時間上為我們理出了一條很清晰的線索,下面請你快速瀏覽課文1-4自然段,找找扁鵲究竟是怎樣勸說蔡桓公的?蔡桓公又是如何反應?
三、研讀課文,對比閱讀
(一)對比扁鵲表現
扁鵲是一再勸說蔡桓公,他究竟是如何說的呢?
教師投影相機出示扁鵲三次勸說的語言。
a.“大王,據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
b.“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
c.“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里,再不治會更加嚴重。”
1、請學生找到相關的語句。讓學生讀——相機出示
2、請你對比著讀一讀這三次勸說,想想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①病情一次比一次嚴重。你來說說病情變化的過程。相機板書:病在皮膚,病入皮肉,病入腸胃 能不能用朗讀把這越來越嚴重的病情表現出來?
②你還發現了什么?扁鵲一次比一次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