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讀、自探、自議、點撥──《魚游到了紙上》教學設計
三、探索感悟
下面根據排好的順序,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在書中找到有關的段落,抓住重點的詞、句進行理解,然后講給組內的同學聽一聽。請你們現在開始吧!(給學生5分鐘讀書時間)
生討論學習。
又一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讀書,按照排好順序的問題,在書中找有關的段落,抓住重點的詞、句子進行理解。
又一次發揮群體的智慧,小組討論,進行合作學習。教師非常善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1、我們理解“青年舉止特別在哪兒”,先得知道“舉止”指的是什么?
(板書:青年)
2、師:“舉止特別”呢?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板書:忘我境界)
3、“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課文中哪些詞、句可以看出青年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書:看魚)
從你們抓住的這些重點詞、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魚達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寫得多好啊!我們一齊讀讀,讀時突出那些重點詞、句,語速不要太快,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也來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共性問題,也是本課要解決的重、難點問題,組織全體同學進行討論,給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鼓勵學生發表見解,并不強求答案一致,充分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指導思想。
青年看魚達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這幅圖,說說還從哪兒可以看出青年達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觀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動作、神態;再看看周圍人的神態、動作,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
(多媒體顯示青年畫魚的圖像,學生觀察。)
采用多媒體手段,培養學生觀察、想象能力。
誰能結合課文的詞、句說一說,還從哪兒可以看出青年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書:畫魚)
1、“唯一”是什么意思?誰還能再說說。
2、這是達到忘我境界的一種表現:
“青年怎么和魚融為一體”這個問題我們是不是解決了。(把這個問題拿下來。)誰能再補充?
(“一絲不茍”的意思是一點兒也不馬虎,說明青年畫魚認真、全身心地投入,與別人不一樣。)
教師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緊緊抓住關鍵的詞、句子適時點撥、精講,使學生理解聾啞青年舉止特別是因為愛魚、畫魚達到了忘我的境界,與魚融為一體。
小結:
正因為青年看魚、畫魚達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我們才感到他的“舉止特別”。這個問題你們弄懂了嗎?(把第一個問題拿下來)
接下來我們來理解“魚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誰能把你們討論的結果說給大家聽聽。
(先在心里出現了一個印象,牢牢記住。青年要很多次去看,結果才畫出這么好的金魚。)
小結:
青年通過反復觀察,把金魚的每個部位、每個細微的動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裝的都是金魚鮮明、生動的形象。這就是“魚游到心里”的意思。(拿下這個問題)我們最后來理解二者之間的關系這個問題,要理解二者的關系,必須知道每句話的意思。魚游到心里的意思已經知道,咱們先來理解“魚游到了紙上”這句話的意思。
1、“魚游到了紙上”是誰說的?
2、在書中找到,我們一起讀這句話。
(齊讀)
3、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4、哪個字可以看出青年畫魚畫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