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下心來游于藝——《魚游到了紙上》課堂教學實錄(通用15篇)
靜下心來游于藝——《魚游到了紙上》課堂教學實錄 篇1
第一課時:游于藝
【“游”出感覺】
師:看黑板!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請大家一起讀——
生:(齊讀)魚游到了紙上
師:讀題目,不光要用嘴巴,更要用眼睛。口到,還要眼到。我們一起再讀一遍——
生:(齊讀課題)
師:讀得好!口到了,眼也到了。但是,心到了沒有呢?請大家回憶一下,第一次讀到課文題目,特別是第一次讀到題目中的這個“游”字,你最大的感覺是什么?一個詞!
生1:奇怪。魚是生活在水里的,怎么能游到紙上?
師:所以你的腦海里打上了一個大大的——
生1:問號。
師:奇怪,這是她的第一感覺。那么你們的感覺呢?
生2:我覺得很驚訝,魚是怎樣游到紙上去的呢?
師:你想探個究竟,是嗎?因為你覺得很驚訝。還有不一樣的感覺嗎?
生3: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魚為什么要游到紙上?
師:對啊,按照常理來說,魚是不可能游到紙上去的。讀到題目,能讀出一種感覺,能讀出一些問題,這就是心到了。帶著這些感覺,我們再來讀一讀題目?诘,眼到,而且心到——
生:(齊讀)魚游到了紙上
【“游”動全身】
師:其實,我也納悶兒。一個普普通通的題目,一個簡簡單單的“游”字,怎么會讓大家產生這樣的感覺——奇怪,驚訝,不可思議。(稍頓)打開課文,讓我們走進《魚游到了紙上》這個故事。兩個要求:第一,把生字讀準,把句子讀通。第二,仔細找一找,課文中有哪些帶“游”的句子,讀完以后,把這些帶“游”的句子統統劃下來。
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
師:仔細地找,認真地劃,劃出之后還可以標上1、2、3、4的序號。
生:(開始動筆劃句子)
師:大多數同學都已經劃好,帶“游”的句子多不多?
生:(齊答)多!
師:誰來讀讀第一個“游”字句。
生1:(朗讀)坐在池邊的茶室里,泡上一壺茶,靠著欄桿看魚兒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真是賞心悅目。
師:沒錯,這是第一句。讀得又對又好,一個精彩的開頭。第二句,誰來讀?
生2:(朗讀)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師:好!讀得字正腔圓。第三句在哪兒?
生3:(朗讀)“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
師:一個女孩——
生3:(接讀)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師:好的,請你連起來再讀一讀,注意朗讀的語氣和調子。
生3:(朗讀)“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師:還有“游”字句嗎?
生4:(朗讀)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師:已經是第四句了,第五句在哪兒呢?
生5:(朗讀)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師:你讀得真叫仔細!為什么?因為,這一句中的“游”和“魚”是緊緊地糾纏在一起的。還有別的“游”字句嗎?
生6:(朗讀)我把那個女孩說的話寫給他:“魚游到了你的紙上來啦!”
師:好的,已經是第六句了。還有嗎?
生:有。
師:應該是最后一句了。來,咱們一起讀!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齊讀)他接過筆在紙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師:再來一遍!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齊讀)他接過筆在紙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師:多少個帶游的句子?
生:七個。
師:整整七個。從文章的開頭一直游到了文章的——
生:結尾。
師:是的!請大家自由朗讀這七個帶“游”的句子,爭取把它們讀順口、讀流利,讀出各自不同的味道來。
生:(自由讀,教師巡視)
師:好,雖然都是帶“游”的句子,但是,如果你仔細讀、用心讀,你是能夠體會出它們各自不同的味道的。(指名6個同學起立,要求他們依次朗讀前六個“游”字句,每人只讀一句。第七句要求全班齊讀)怎么讀呢?我讀旁白,你們接著我的旁白讀出每個“游”字句的味道來。
師:好!現在開始。(朗讀)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觀魚。我喜歡花港,更喜歡“泉白如玉”的玉泉。玉泉的池水清澈見底——
生1:(接讀)坐在池邊的茶室里,泡上一壺茶,靠著欄桿看魚兒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真是賞心悅目。
師:味道出來了,就這么讀。(朗讀)茶室的后院還有十幾缸金魚呢,那兒也聚集著許多愛魚的人。就在茶室的后院,我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說他特別,因為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2:(接讀)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師:(朗讀)一個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時晚了一些。突然,我的耳邊傳來一聲驚叫——
生3:(接讀)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
師:很遺憾,這一句的味道沒出來。應該有一種什么味道?
生3:驚奇的味道。
師:沒錯,驚奇、驚訝、驚嘆的味道!再讀一次。(朗讀)突然,我的耳邊傳來一聲驚叫——
生3:(接讀)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
師:對!要的就是這個味道。(朗讀)我擠過去一看,原來是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
生4:(接讀)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師:畫得嫻熟,你讀得更是嫻熟,一級棒!(朗讀)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
生5:(接讀)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師:(朗讀)真沒想到,這樣一位畫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個聾啞人。他通過筆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生6:(接讀)我把那個女孩說的話寫給他:“魚游到了你的紙上來啦!”
師:(朗讀)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齊讀)他接過筆在紙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游”顯張力】
師:他笑了,是嗎?笑得那么甜,是嗎?請問,他為什么笑了?
生1:因為他的畫被別人贊嘆。
師:第一個贊嘆他的人是誰?她是怎么贊嘆的呢?
生1:是作者來的時候,有一個小女孩驚奇地叫了起來:“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
師:(課件呈現: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咱們一起來。那小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生:(齊讀此句)
師:味道再濃一些!那小女孩驚訝地叫起來——
生:(齊讀此句)
師:同學們想一想,假如你當時就在現場,你突然聽到這么一聲喊叫,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生1:我是覺得非常奇怪,魚為什么會游到紙上來了呢?魚不是生活在水里嗎?
師:所以,你一定想擠過去看個究竟,是嗎?
生1:是的。
師:你的第一反應又是什么?
生2:我的第一反應是腦子里有千萬個問號,魚一離開水就會死的,它為什么還會在紙上游來游去?
師:這千萬個問號會驅使著你想擠過去——
生2:看個究竟。
師:聽到這一聲驚叫,聽到這一聲驚嘆,還有誰也想迫不及待地擠過去看個究竟?
生:(紛紛舉手,表示都想看個究竟)
師:好的,哪位來做這個小女孩?(指名一學生起立)就請你來。我請她喊這一聲,你們注意,作出你們的第一反應。準備好了嗎?現在,你們就在茶室的后院,就在金魚缸邊,突然,傳來這樣一聲驚叫——
生1:(朗讀)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
生:(其余學生沒有作出任何反應)
師:反應!怎么一點反應都沒有?(笑聲)
生:(躍躍欲試的樣子)
師:再來一遍。(手指著教室)這是在茶室的后院,這里有好幾口金魚缸,青年就在這兒畫畫。一開始你們都沒注意,東張西望,走馬觀花。突然,你們的耳邊傳來這樣一聲驚奇的喊叫——
生1:(朗讀)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
生:(其余學生紛紛圍到讀句子的同學身邊,氣氛熱烈)(笑聲)
師:停!都圍著別動。ㄗ叩綄W生身邊)請問,是什么把你吸引過來的?
生2:是小女孩的喊叫聲。
師:是什么把你吸引過來的?
生3:是小女孩驚奇的叫聲。
師:是什么把你吸引過來的?
生4:是小女孩對青年畫畫的驚嘆。
師:請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學生紛紛歸座)同學們,你們剛才都說是小女孩的叫聲把你吸引過來的,是嗎?
生:(齊答)是!
師:真的如此嗎?(稍頓)我們聽,假如小女孩的喊聲是這樣:(課件呈現:喲,金魚畫到了他的紙上來啦。﹩眩痿~畫到了他的紙上來啦!還是驚奇地喊,還是驚訝地叫,請問,你還會作出剛才那樣的反應嗎?
生:(齊答)不會。
師:為什么?
生1:因為這樣喊沒有那么驚奇。
師:你的看法呢?
生2:我想畫就畫唄,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自己也會畫的。
師:就是!畫到紙上有什么稀奇呢?
生3:金魚每個人都會畫的,我們何必擠過去看呢?每個人都會畫。
師:說得是呀!所以,真正吸引你過去的,真正讓你迫不及待想看個究竟的,只有一個字!那就是——
生:(齊答)“游”字!
師:對!“游”字。這個“游”字,是對青年畫魚的驚嘆!讀著這個“游”字,我們仿佛聽到了這樣的贊嘆——
生1:畫得太棒了!
生2:真是畫得栩栩如生。
生3:他把金魚畫得跟活的一樣!
生4:畫得太像了,跟真的一樣!
生5:他畫畫的水平簡直是超一流的!
師:是的,這一聲聲的贊嘆,都匯成了這樣一句話——(課件呈現:“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
生:(齊讀此句)
師:這一聲聲的贊嘆,都抵不過這樣一句話——
生:(齊讀此句)
【“游”于寧靜】
師:(稍頓)同學們,能把魚畫得在紙上游動,你們說這位青年的畫技高超不高超?
生:(齊答)高超!
師:厲害不厲害?
生:(齊答)厲害!
師:他是怎么畫的呢?默讀課文。
生:(默讀,教師巡視)
師:請問,這位青年是怎么畫魚的呢?
生:(朗讀)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師:(課件呈現: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來,咱們一起讀。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
生:(齊讀此句)
師:看青年畫魚,什么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特別深?
生1: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畫出的魚仿佛在紙上游動。
生2:我印象特別深的是他畫得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
生3:我印象特別深的是他畫畫一絲不茍。
師:有同學對一絲不茍的印象很深,有同學對所畫的游魚印象特別深,也有同學對青年畫畫的細致印象很深,是嗎?
生:(齊答)是的!
師:(稍頓)但是,你們留意過這個細節嗎?
。ㄕn件呈現:“那位青年在 靜靜 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靜靜”,“靜靜”地畫畫,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請問,什么叫“靜靜”地畫畫?
生1:就是沒有聲音,一絲不茍地畫。
靜下心來游于藝——《魚游到了紙上》課堂教學實錄 篇2
一、導語,析題,整體感知:
這節課,黃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人教版五年級的課文――《魚游到了紙上》,看題目,誰能根據課題提出一些問題嗎?…….
看著課題我們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真是不簡單,都值得表揚,我們預習過課文,誰能說說“什么魚游到了誰的紙上?”、“魚是在水里游的,怎么會游到紙上呢?”
師:我們通過分析課題,既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又搞清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知道了這篇課文主要寫那位青年畫魚畫的非常好,他畫的好嗎?
二、學習“畫得好”
師: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課文,首先聽老師讀“青年畫魚”的段落,你從哪里聽出他畫魚畫得好?(生匯報)
師:剛才大家都聽的很認真,下面我們打開書讀一讀剛才聽的段落,畫出你認為能表現那位青年畫魚畫得好的句子。
◎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1、快速讀這句話,他用了幾種技法畫魚?
2、誰能說說什么是“工筆細描”?哪里看出?(肯定方法:語言環境中解詞)
這句話中哪個詞最能看出他畫得細致、畫得認真?(一絲不茍)
“一絲不茍”什么意思?“茍”是什么意思?“不茍”呢?他對什么不馬虎?(畫魚)
他只對畫整條的金魚不馬虎嗎?(每個部位)
師:對,他不光對畫整條金魚不馬虎,還對金魚的每個部位也不馬虎。他只對每個部位不馬虎嗎?“絲”是什么意思?(極細小的)還對什么不馬虎?(每個部位的每一點,每一線都不馬虎)
朗讀
3、下面我們運用剛才的學習方法學習“揮筆速寫”,誰能結合語言環境解釋“揮筆速寫”的意思?速?(快),這么快你怎么看出畫得好呢?(游)
4、朗讀整句
連起來讀這句話,該怎么讀工筆和速寫呢?為什么?(試讀、對讀)
◎“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1、你從這句話怎么看出那位青年畫得好?(驚奇、游)
2、讀出驚奇的語氣,指導“喲”――驚奇,“叫”
3、體會“啦!”,除了驚奇之外還有什么感情?(贊嘆、喜悅)贊嘆什么?喜悅什么?
4、讀
5、可配上動作讀。
◎圍觀的人是什么反應?(越來越多。贊嘆、議論)
這些人是指哪些人?(老人、青年、孩子),你從哪里看出?(1、圖上,插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2、前文,瞻前顧后,聯系上下文來學習)
怎么贊嘆的?怎么議論的?要從語調、語氣、神態上聽出看出是什么人。
一起來贊嘆一下吧。ㄗx課題)
三、“紙上”、“心里”的關系
1、金魚為什么能游到他的紙上呢?(先游到了他的心里)
2、心里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腦子里,“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游到心里和游到紙上是什么關系?
3、金魚為什么能游到那位青年心里呢?(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忘我”是什么意思?“忘我的境界”就是――達到忘記自己的程度
四、分析“忘我”
快速默讀課文,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1、出示“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a/同桌討論,這句話哪些詞語看出他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b/哪些詞?這么多同學都知道了,我現在大家有感情地讀這句話,我要能從你有感情地讀中聽出你畫的詞語,聽出他的忘我來,可以嗎?(指名讀)(指名說他畫的詞)問:你為什么畫這些詞呢?
指導:呆呆的、靜靜的是什么樣子?
老?
c、朗讀
d、他這么專注、這么忘我的看魚,會看些什么呢?
e、這段還有什么問題嗎?(為什么不說話?聾啞。當時知道嗎?只覺得他有點特別。特別?他哪些地方特別?
正因為他這么特別忘我的看魚,金魚才會游到他的心里。
2、還有哪些地方看出他忘我?
a、他好像和游魚融為一體了
b、還在金魚缸邊,忘了時間、忘了自己。只記得什么?
正因為他長時間、持久忘我地看魚、畫魚,金魚才能游到他的心里,才能游到他的紙上。
五、學到這里,你對這位青年是什么感情?(佩服),當知道他是聾啞人之后呢?(更加佩服)當作者知道后呢?
佩服――感嘆號
驚訝――咯噔一跳
慚愧――好驕傲地青年
六、這位身殘志堅的年輕人確實令人佩服,其實作者初次見到他時就已經特別注意他了,只是那時還不了解他,只覺得他有點特別,現在我們再來看看,他到底有哪些特別之處?
七、他的特別之處也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正因為他的特別,正因為他的忘我,正因為他那么勤奮、專注地看魚、畫魚,金魚才能游到他的紙上。其實,這篇文章中還有一個人也很特別,她就是――作者。作者通過長期的觀察,把這位聾啞青年刻畫的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只要我們像這位青年、像作者一樣熱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時留心觀察、注意積累,勤于表達。我相信,絢麗多彩的生活同樣會反映到我們每個人的作文紙上的。
靜下心來游于藝——《魚游到了紙上》課堂教學實錄 篇3
一、教學片段
(二)品讀課文,體會品質
1、課文中那些地方具體描寫了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請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有關詞,句,并用筆寫出你對這句話的感受,然后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2、小組合作學習。
3、學生匯報匯報
、、說他"特別",因為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哪幾個詞能體現出青年愛魚達到了忘我的境界。(“老是” “呆呆地” “靜靜地”“不說一句話”)
這是對青年的什么描寫?(動作 神態)從這動作神態中你更體會到了什么?從作者的角度你體會到了什么?
、、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這是對青年的什么描寫?(動作)從青年慢時專注,快時流暢的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在他這種忘我精神的下畫出的魚會是什么樣的呢?你能用四字詞形容一下嗎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形神兼備 活靈活現)(指導朗讀)
4、作者除了描寫人物動作、神態還描寫了什么?(學習人物外貌部分)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有老人,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唯一”生: “融為一體”
師:這時青年眼中所見,心里所想,筆下所畫都是魚,仿佛自己也變成了一條魚。看到此情此景想像一下圍觀的人們會說些什么?(生說)
指導朗讀,評讀
⑷、他忘記了時間 忘記了自己。
為了畫好金魚,他還忘記了什么,你能想像一下嗎?
、、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師:你能找個詞代替這句話嗎?(廢寢忘食)
過渡:正是他這種忘我的精神致使他畫出來的金魚是那樣的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難怪小女孩驚奇的說(齊讀)“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了”
文中有幾次提到了這句話呢?(三次)為什么三次提到呢?
。ㄖ该x,評讀)
5、你怎么理解“先游到了心里”這句話?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小結:青年通過反復的觀察,把金魚的每個部位,每個細微的動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作到胸有成“魚”,所以才能落筆生輝,下筆如有神。讓人感到魚游到了紙上。你能用一對關聯詞把它們連成一句通順的話嗎?(因為…所以)
靜下心來游于藝——《魚游到了紙上》課堂教學實錄 篇4
《魚游到了紙上》是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以青年人“特別”的舉動為線索,隨著“我”對他認識的不斷入,一位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來濃。
通過本課的教學,努力實現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認識4 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相關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閱讀,研讀交流,聯系上下文等形式引導學生對文本關鍵詞句段進行讀悟 品味。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引導學生從語文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是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是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里” 的關系。
設計理念:緊扣文題,探尋文脈 ,感悟文意,引導學生在閱讀文章和感悟作者思想感悟的過程中追求優美與崇高。
一、課始激qing情即生
開課前引導學生配樂欣賞鄭板橋的竹、齊白石的蝦 、徐悲鴻的馬等幾位名家的名畫,體會畫家技法的嫻熟,以濃郁的氛圍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出示課題,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要說魚游到了紙上呢?通過學生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問題在交流中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由欣賞、誤解到由衷敬佩的情感變化。
二、課中悟語意更濃
1、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作者細膩生動地描寫了聾啞青年的外貌、神態和動作,表現了他愛魚成癖,觀魚似醉,畫魚如生,表達了“我”對他 勤奮執著的贊美之情。
出示課文的第七自然段: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首先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大家知道什么是“工筆細描”,什么叫“揮筆速寫”嗎?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這一自然段,你不太清楚“工筆細描”和“揮筆速寫”的意思,但請你仔細體會體會,你覺得哪些詞語可以幫助你理解什么叫“工筆細描”,什么叫“揮筆速寫”,把這些詞語畫下來。引導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動筆畫詞,體會。提醒學生把自己對詞的理解寫在詞語的旁邊,通過交流使學生從“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體會到“工筆細描”畫得慢,畫得細心,還畫得像真的一樣;從“很快”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體會到“揮筆速寫”既要畫得快,又要畫得像,要求學生找 出文句中“可以幫你助自己理解的詞語去體會,去琢磨,使學生自覺聯系生活經驗,對語言進行推敲,體悟、內省。最后出示兩幅工筆畫和寫意畫的金魚圖畫,引導學生欣賞,使學生感受到殘疾人畫技的高超,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2、美讀課文,表達情感
本文語言平實而情感濃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讀,你還理解了哪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把你的理解通過讀表現出來,這主要采用順學而導的形式!八鲜且粋人呆呆地站在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游動,而且從來沒說一句話!备惺艿角嗄耆擞^察金魚入了謎。“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了自己。”通過讀,體會青年人雖然聾啞,但專注和勤奮。通過讀感受到人們由衷的贊嘆。通過讀感受到那平實的語言背后濃郁的情感。
3、品讀課文,深化中心
真是如癡如醉呀!簡直到了不知“金魚是我”還是“我是金魚”的地步了。如此用功地學畫,畫出的魚怎能不栩栩如生呢?引導學生體會年青人看到作者寫給他的 “魚游到了你的紙上來了”時,回答的話:“先游到了我的心里”通過交流學生就會感受到正是因為那位青年經常忘我地到玉泉觀魚,在心中已經有了金魚的鮮明形象,所以才畫出活靈活現的金魚。真是胸有成“魚”呀!從這位青年由心中“有魚”到紙上“游魚”的學畫過程,我們看到了他什么品質?在交流中進一步深化了中心。
三、課終諳情情未了
出示課文插圖,假如你也是圍觀的一員,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感受到的情景寫下來。隨堂進行小練筆,使讀寫有效的結合,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以上教學在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對文本的探究興趣,把語文訓練和情感熏陶和諧統一起來,從而使閱讀過程充滿了活力與魅力。
靜下心來游于藝——《魚游到了紙上》課堂教學實錄 篇5
一、教材簡析:
本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以青年人“特別”的舉止為線索,隨著“我”對他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濃。作者對對人物的描寫細致入微,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特別”的神態、動作刻畫傳神;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很有啟發性,令人回味無窮。
二、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要走個來回,不但知道寫什么,還要知道怎么寫。本節課讓學生找到青年言行的句子品讀、感悟,再通過適當的語言文字訓練,使一個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聾啞青年躍然紙上。同時,在這種品讀、感悟之中也了解了作者是怎樣寫的。然后再讓學生讀文找出相關的句子體會作者是怎樣進行觀察的。就這樣,學生學完課文后,不但能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三、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花港、清澈、一壺茶”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4、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
2、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課時:2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清澈見底、一壺、魚缸、花港
2、課文主要講件什么事?(估計學生會說:一位聾啞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以及他畫技高超的事。)
3、學了課文1—2自然段知道了什么?(估計學生會說:玉泉“泉如白玉”;觀魚的人多;看魚賞心悅目……)
二、品讀課文、感悟品質。
1、談話:我們從前面的幾篇課文的學習中知道:要了解一個人,要把一個人讀活了,就應該抓住文中描寫他的句子來品讀感悟。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這篇課文中的青年是個怎樣的人?
2、布置任務:默讀課文,劃出有關寫青年的句子,讀讀想想,從中體會到青年是個怎樣的人?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匯報交流。(關鍵引導學生抓住以下一些句子進行品讀感悟,并適當地進行感情朗讀。)
(1)說他“特別”,因為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僮プ£P鍵詞“老是”“呆呆地”“靜靜地”“從來不說一句話”體會到青年觀察魚時專注、入神著迷,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趥別讀,評讀,齊讀。
(2)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僮プ“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體會到青年作畫全神貫注,相機理解“一絲不茍”的意思,體會青年作畫不馬虎;抓住“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體會青年把魚畫活了,真是畫技高超;抓住“有時…‥有時……”體會到青年作畫聚精會神、一絲不茍。
、趥別讀,評讀,賽讀。
。3)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僮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融為一體”體會到青年作畫專注、忘我、癡迷,全身心投入。(有感情朗讀。)
、谡Z言訓練:假如你就是圍觀中的一員:你看到青年的畫會怎么贊嘆著,議論著?(生先練寫,再交流。最后再感情朗讀這句話。)
、蹘熜〗Y:此時此刻,青年眼中所見,心里所想,筆下所畫的全是魚,他已各游魚融為一體了。我們用剛學過的一個成員說就是——全神貫注(生說)。
。4)我仍舊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陽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過后院,看到那位青年還在金魚缸邊畫畫。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
、僮プ“太陽快下山”“可青年還在畫魚”“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體會到青年執著的精神。
②有感情朗讀。
。5)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僮プ讉時間“一年多”“每個星期天”“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體會青年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專注認真的品質。
、谟懈星槔首x。
5、理解“游到了紙上”與“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1)通過我們的努力,一個活生生的青年站在我們的面前,他是那么的勤奮專注,畫技是那么的高超,這不由得讓我們對他產生敬佩之情。文中的一句話就是對他的最高概括,是哪一句?——魚游到了紙上。(生)
當我把這句話告訴青年的時候,他說——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生說)
(2)“魚游到了紙上”和“游到了心里”是什么關系呢?(估計學生會說:是因果關系,因為先游到了心里,才能游到了紙上;是前后關系,只有先游到了心里,才能游到紙上。)
。3)師:人家是胸有成竹,我們的這位青年可以說是胸有成“魚”。
三、學習作者的觀察和描寫方法。
1、師:正因為青年看魚,畫魚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圍觀的人贊嘆道:“魚游到了紙上!”文中還有一個人也認真觀察了,你們知道是誰嗎?(作者)
2、布置任務:
再讀課文,結合課文中的語句說說作者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進行觀察的?
3、學生討論學習。
4、反饋學習情況。(估計學生會說:作者認真看,聽別人說,還問青年等。)
5、教師歸納小結:
作者也是個生活的有心人,他認真看,聽人說,親自問,才寫出了一個活生生的、勤奮專注的青年展示在我們面前。
四、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1、學了這篇課文有什么收獲?
2、作業:
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
閱讀他人堅持不懈,執著追求的文章。
靜下心來游于藝——《魚游到了紙上》課堂教學實錄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3)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關系。
。4)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景,初讀感悟,合作交流,拓展訓練,總結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抓語言文字體會人物的品質是重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先游到了心里的關系是難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金魚嗎?(說說喜歡的原因)有一位作者,他也特別喜歡金魚,他經常來到西湖的玉泉邊觀賞金魚,可是,就在這個地方,他認識一個舉止特別的人,這個人給作者流下了很深的印象,你們想認識這個人嗎?(板書課題)
2、讀課題后,提出疑問:魚怎么能游到紙上呢?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自由朗讀課文后,提問:作者向我們介紹的這個人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讓學生暢所欲言)
三、學習“觀魚”,感悟品質。
1、這位青年舉止很特別,你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2 、出示“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1)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朗讀,在讀中感悟青年的特別。
(2)從這句話,你還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扮演呆呆地站著和靜靜地看魚時的動作和神態,感悟青年看魚時的專注態度)
3 、再次朗讀,讀出青年的特別。
四、探討“觀魚”,體會品質。
1、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交流:你從圖上看出了什么?(畫魚態度非常專注,繪畫的技巧特別高超)
2 、合作學習:用朗讀和抓重點詞的方法小組學習“畫魚”這部分語言文字,學習提示:(1)用橫線畫出反映青年畫魚時專注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反映青年繪畫技巧高超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讀后,圈出反映專注和繪畫技巧高超的詞語,并談談自己的體會。
3 、集體交流,重點點撥青年畫魚時動作描寫的語言文字:“他有時工筆細描……;有時又揮筆速寫……”(用朗讀和動作表演的方法體會工筆細描和揮筆速寫的不同)
五 、圍繞“游”字,拓展訓練。
1 、出示小女孩的話:“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
2 、指導朗讀小女孩的話,讀出驚奇和贊嘆。交流:你體會到了什么?“游”字說明了什么?
3 、拓展訓練:假如老師是一位畫家,畫了一匹馬,人人見了都為我豎起了大拇指,現在誰能用語言夸夸老師畫的馬呢?(引導學生說出“馬跑到了紙上”)我又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蝴蝶,誰能夸夸呢?(引導說出“蝴蝶飛到了紙上”)
4 、小結: 句中的“游” “跑”“飛”分別把畫寫活了,看來,要表達一個意思,有時一個字勝過千言萬語。
六、討論交流,突破難點。
1、當作者把小女孩說的話寫給這位聾啞青年時,他是怎樣的反應?
2 、出示:“先游到了心里”。結合課文,同桌交流: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3 、小組討論:魚“游到了紙上”與“游到了心里”之間有什么關系?并用關聯詞語把這兩句話連成一句話。
4 、集體交流,引導學生聯系“胸有成竹”這個成語故事感悟:畫畫之前,必須對所畫的事物長期 反復的觀察。
七、總結課文,暢談收獲。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從聾啞青年作者的觀察 和文章的寫作方法等談自己的收獲.)
八、積累語言,寫作練習。
1、摘抄描寫聾啞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魚 畫魚的句子。
2 、小練筆:想象這位聾啞青年畫畫時周圍人議論的情景,并把他寫下來。
【板書設計】:
魚游到了紙上
游到了心里 因果 游到了紙上
看魚 呆呆地 靜靜地
專注
工筆細描 揮筆速寫
畫魚 融為一體 勤奮
忘記 忘記
靜下心來游于藝——《魚游到了紙上》課堂教學實錄 篇7
一、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花港、清澈、一壺茶、魚缸、罷了、一絲不茍、繡花、揮筆、廠徽、聾啞”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4、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從青年人做事勤奮、精神專注中受到感染,培養堅持不懈的品質。
2、理解“魚游到紙上”與“游到我的心里”的意思和兩者的關系。
三、教學課時:2課時
四、教具: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ㄒ唬、復習導入:
1、(出示課題)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7課,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來告訴我:為什么說魚游到了紙上?還能用什么詞語來形容?
。ǘ┭凶x“畫魚”
過渡:這樣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魚,青年是怎么畫出來的?
1、自由讀課文,找出青年畫魚的句子。
2、交流:
出示“他有時工筆細描--------------”生談體會
(1)、什么是“工筆細描”?讀前半句,哪些詞句能幫助我們弄懂它的意思?
(2)、什么叫“揮筆速寫”?用剛才的方法說。
(3)、課件出示金魚圖,簡單解說:你看,像這樣每一個鱗片、每一條魚紋、每一片鰭都是畫家一筆一筆細細刻畫,這就是工筆細描,而像這樣用簡單的線條,快速地勾畫出金魚的樣子、動態,這叫“揮筆速寫”。
(4)指導朗讀:游到紙上的魚兒,就是這樣畫出來的。(一起讀)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什么畫面?帶著你的想象讀。
3、看到這樣栩栩如生的魚兒,一個女孩忍不住驚奇地叫起來,叫什么?
。1)、出示“喲,金魚游到了紙上來啦!”
刪去“喲!”好嗎?為什么?讀一讀,比一比。
(2)、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你來驚奇地讀,女生驚奇地讀,全班驚奇的讀。
4、插入想象,說話、寫話訓練。
聽到你們的驚叫,周圍的游客紛紛圍了過來,有白發蒼蒼的老人,有天真可愛的小孩,有和藹可親的阿姨……聽!他們不停地贊嘆著,議論著……你聽到了嗎?他們在說什么?大膽說,在此基礎上,模仿這種句式寫下來。
(三)品讀“看魚”
真是贊不絕口!當你知道他是個聾啞青年時,你腦海中冒出的問題是什么?如果我就是那個聾啞青年,你想問我什么?
1、為什么畫得好?帶著這個問題靜靜地讀課文,有幾句找幾句。
2、交流
。1)、出示“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從來不說一句話。”生談體會
、、什么叫“靜靜地看”?你平時是怎么看魚的?和你相比,青年的看顯得更_加_______,更加________?梢杂靡粋什么詞形容?
②、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他就是這樣看魚,看著,看著!他眼前看到的是什么?他的心里想到的是什么?
、、讀:他眼前看到的是魚,心里想到的是魚,心里記著的也是魚,這就是靜靜地看。帶著想象,抓住靜靜一起讀。
。2)、他為什么能這樣專注地畫魚呢?
出示“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
、佟⑹裁唇小巴摇?忘我還體現在哪些字里行間?
、、小結:青年這樣入神地看魚,忘我地愛魚,才讓游客驚奇地發現“魚游到了紙上”。(扣題)
。3)畫得好,還有其他原因嗎?
出示“他告訴我,把學畫才一年多……”
①、生談體會
②、一年中“每個星期天”有多長時間?
、、引讀:這么長時間,不堅持怎能做到?走,我們一起到玉泉看看。
。ㄔ谝粋春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們來到玉泉,只見________。春天過去了,夏天到來了。在一個烈日炎炎的星期天,我們來到玉泉又看見 ___________。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星期天,我們來到玉泉,還發現___________。一個寒風剌骨的星期天,我們來到玉泉,還會發現 ____________。)
④小結:就這樣,從春天到夏天,從秋天到冬天,不論刮風下雨,不論嚴寒酷暑,他都堅持到玉泉看魚,這是一種什么精神?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
四、研討關系
1、正因為這樣忘我地愛魚,正因為專心致志、堅持不懈地看魚,以致于閉上眼睛,也能在眼前,在心中清晰地出現魚的樣子,用青年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魚游到了我的心里!
2、“游到了我的心里”什么意思?
3、“游到了紙上”與“游到心里”是什么關系?你會用關聯詞連接起來嗎?
五、總結延伸
1、這是一個聾啞青年,一年如一日,忘吃飯,忘了回家,忘了時間,忘了自己,可是唯一沒忘有是__________,因為他__________,因為他__________(結合板書),才創造了“魚游到紙上”的奇跡。(扣題)
2、課文學到這兒,你一定有很多話想說,你想說什么?想對誰說?
3、總結
六、作業:
1、摘抄生字詞
2、選擇文中描寫聾啞青年的外貌和看魚、畫魚的句子抄下來。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
《魚游到了紙上》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四年級下冊第七組的課文。課文記敘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發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贊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對這位身殘志堅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聾啞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為主要線索,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
本課教學以解決“魚怎么游到紙上?為什么能游到紙上?”這兩大問題,從中感悟青年勤奮、專注的品質為重點。通過讀悟、想象,層層深入,喚起學生體驗,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抓問題共性,自主閱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一種高度個性化的心智活動,這是小學閱讀的心理規律。閱讀教學應順應這一規律,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課伊始,從題目入手引導復習:為什么說魚游到了紙上?然后根據學生的疑問,對不理解的共性問題引導讀、悟:魚怎么游到紙上?為什么能游到紙上?魚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魚先游到心里和魚游到了紙上兩者是什么關系?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真正發揮教師的引領價值。
二、立足文本、品讀感悟
“教學決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告訴,教學應該是一種過程的經歷、一種體驗、一種感悟。(杜威語)”語文課還要上出十足的語文味,這語文味就是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即聽、說、讀、寫的訓練。這節課上,我通過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精心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體會,了解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培養敏銳的語感。如“靜靜地看”一詞組,先讓學生說出什么是靜靜地看?聯系自己生活實際:你平時是怎樣看魚的?和你相比,青年的看顯得更加認真、更加專注、更加入神。通過對比,感受到詞語的內涵。在此基礎上展開想象:這樣靜靜地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帶著想象,抓住“靜靜”讀。學生輕松地感受到青年的如癡如醉。又如,引導學生理解“工筆細描”和“揮筆速寫”時,我超越了單純回憶生活經歷的簡單做法,要求學生找到文中可以理解的詞語去體會、去琢磨。這樣真正立足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理清關系,升華情感。
在體會青年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基礎上,再出示“魚游到了心里”,結合最后一段來理清兩者的關系,此時有水到渠成之感。先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再給學生充分發表獨到見解的同時,適時地利用關聯詞:“之所以…… 是因為……”或“只有……才”來對這兩句加以歸納。然后再問課文學到這,你一定有很多話想說,你想對誰說,說什么?讓學生對所感悟的內容有個總結,有個提升。
四、模擬訓練,學以致用
每一篇課文都是習作的范例。每篇課文的學習中都引導學生了解、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厚積薄發”,到習作時才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本課在學生感受到魚栩栩如生后,引導學生想象:這么活靈活現的魚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有白發蒼蒼的小孩、有天真可愛的老人、有和藹可親的阿姨…聽!他們議論著、贊嘆著……,你聽到了嗎?他們在說什么?引導學生大膽地說,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的阿姨地說:!边@樣的句式寫話。滲透習作中抓住人的外貌、神態、語言寫,同時讓學生了解,這節課只是初步學習的,今后的學習還要逐步深入學習積累材料的方法,寫出更好的文章來。
靜下心來游于藝——《魚游到了紙上》課堂教學實錄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花港、清澈、一壺茶、魚缸、罷了、一絲不茍、繡花、揮筆、廠徽、聾啞”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4.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
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略)
布置、檢查預習,正確讀寫生字新詞;初讀課文,了解內容,感知人物形象;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這位青年人的初步印象,并說一說理由;也可按事情發展順序,即作者對年輕人的認識(舉止特別—畫技高超—驕傲—令人敬佩)來進行交流。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由欣賞、誤解到由衷敬佩的情感變化。)
第二課時
一、引入課題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魚游到了紙上》(板書)同學們讀一讀課題,第一次讀課題哪個字讓你眼前一亮?
生:“游”字、“紙上”……
師:這個“游”字怎么就讓你眼睛為之一亮呢?
。槭裁凑f金魚游到了紙上?這話是誰說的?)
二、第一次讀書交流:為什么說魚游到了紙上?
1、師: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找找吧。(明確讀書要求:“魚游到了紙上”這句話是誰說的?為什么說魚游到了紙上?)請同學們帶著這兩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2、(生按讀書要求讀書、思考。)
3、師生交流:
◆這句話是誰說的?(出示句子并指導朗讀:抓住“驚奇”、“叫”。
◆當時你就在現場,聽到女孩驚叫聲,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你擠過去,看到了那青年是
4、學習青年畫魚的段落
◆(出示畫魚的句子)自由地讀讀這一段話,你讀出了青年的什么?
“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流動。”
◆你想怎樣夸贊那青年畫的魚呢?(惟妙惟肖、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5、再次指導朗讀女孩說的話。
◆師:面對如此逼真傳神的金魚畫作,難怪那位圍觀的女孩會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叫。(手一揮,全班齊讀:“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寫話說話)師:她這一叫可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啊,圍觀的人都紛紛議論著、贊嘆著。請同學們仔細看看文中的插圖,觀察他們的神態,猜想他們又會說些什么呢?也可以想想當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么夸?
那兒聚集著許多愛魚的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贊嘆著,議論著。
“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一個男孩擠到跟前,也隨聲附和:“!”
一位老人說:“!”
那位男青年:“!”
◆(齊讀女孩說的話)你們夸得不錯,讓我們把所有的稱贊融為一句話。
三、第二次讀書交流:魚為什么游到了紙上?
1、師:(過渡)這位青年為什么能讓魚游到了紙上?最好能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思考、交流)“因為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或他堅持不懈、勤奮專注等)
師:(明確第二次讀書要求)怪不得呢!課文中哪些地方具體描寫了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動筆圈畫寫批注。找到句段后多讀幾遍,并和你的同學交流,想辦法理解它。
2、(學生自由讀書、畫找句子、討論交流。時間保證不少于5分鐘。)
3、師生交流、相機指導讀書、語言訓練。
◆生:(第4自然段)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談談你的理解,你為什么找到這句話?突出“老是”(換詞—總是、經常)、“呆呆地”、“靜靜地”理解句意、指導朗讀。小結過渡:真是一個“特別”的青年,他愛魚竟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第8自然段)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理解“融為一體”。小結過渡:美麗的風景沒有吸引他,圍觀者的議論也沒有打擾他,此時此刻,他自己也不記得“金魚是我”還是“我是金魚”了。)
◆生:(第9自然段)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那他記著什么呢?)
◆生:(第12自然段)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為什么會忘呢?)小結過渡:是呵!青年是多么勤奮專注!一整天了,他心里只有魚。)
(小結過渡:能把魚畫得栩栩如生,青年花了多少時間去觀察魚、畫魚呀!沒有堅持不懈、一絲不茍的精神是很難做到的。正是心中有“魚”(板書),才讓人們夸贊那青年“魚游到了紙上”。所以當我把女孩說的這句話告訴這位青年時,他回答:魚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四、第三次讀書交流:體會作者的心,進一步認識聾啞青年
◆理解“咯噔”一詞:(同學們,聾啞人是我們生活中尋?梢姷,作者何以看到青年廠徽時,心里會咯噔一跳呢?請不要忙著回答,自己再聯系前文來談談。)
◆師:看似簡單的“咯噔”一詞,其實并不簡單。在它的背后有作者沒有說出的許多的話,有作者的復雜情感在里面!一個命運不眷顧的聾啞人,能如此孜孜追求喜歡的藝術,使自己的無聲世界,變得如此多姿多彩,使自己的人生變得這樣不同尋常,該讓多少人心懷感動、心生感慨。。R讀11自然段)
五、聯系生活實踐,拓展悟情:說說對聾啞青年的敬佩
◆寫話:面對這位聾啞人,作者心里咯噔一跳,現在你認識了這位青年,讀完了課文,你的心里會怎樣呢?
◆師總結:心中有魚,才能紙上有魚;心中有魚,才能落筆生輝。馬克吐溫說過:“人的專注力是十分了不起的,主要你認真地專注于自己所鐘愛的事,堅持不懈,你就能做出連你自己都感到吃驚的事情來。——僅僅一年的時間,一位聾啞青年做出了讓我們如此敬佩之事。那么,如果我們也能專注于自己喜歡的事,相信也會有所成就的。
板書設計: 魚先游到了心里 魚游到了紙上
(專注投入廢寢忘食) 。ㄨ蜩蛉缟┟钗┬ぃ
靜下心來游于藝——《魚游到了紙上》課堂教學實錄 篇9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文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以青年人“特別”的舉止為線索,隨著“我”對他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濃。
課文在寫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人物描寫細致入微,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特別”的神態、動作刻畫傳神;二是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很有啟發性,令人回味無窮。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從青年人做事勤奮、精神專注中受到的感染,培養堅持不懈的品質;二是學習作者對人物的觀察和描寫方法。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教學的難點是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他好像和金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這句話充分表達了當時青年人的忘我狀態。在圍觀的人贊嘆議論時,他沒有任何反應,除了因為他是個聾啞人外,更重要的是他專心致志地畫,眼中所見,心里所想,筆下所畫都是魚,好像和金魚融合在了一起,才把魚畫活了。
②魚游到了紙上。
這句話既是文章的題目,在文中又出現了三次,一次是女孩驚奇的贊嘆,一次是作者的描寫,再一次是作者與聾啞青年的筆談。這是對聾啞青年所作的畫的最高贊賞,贊其畫技高超,畫的魚栩栩如生,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而之所以畫得像活的一樣,正是他專注認真,堅持不懈的結果。
(2)對詞語的理解。
泉白如玉:泉水像玉石一樣晶瑩清澈。這也是玉泉得名的原因。
一絲不茍:形容做事認真、細致,一點兒也不馬虎。茍,茍且,馬虎。要注意結合文中描寫青年入畫魚的神態和動作的具體語句,展開聯想,想象所畫金魚的細致部位,來體會青年人專注認真的品質。
融為一體:融合在一起。文中用這個詞突出表現了青年人觀魚、畫魚時的忘我。要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感受青年人全身心投入的執著精神。
賞心悅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暢愉快。文中指品茶賞魚這種氛圍令人心情舒暢。
工筆: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特點是用筆工整細致,與“寫意”相對。
速寫:在較短的時間內,在現場以簡練的手法,把對象的主要特征和動態描寫出來的繪畫。
二、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學會11個生字。結合上下文體會“一絲不茍、融為一體、賞心悅目”等詞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關系,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4.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三、教學課時:2課時
四、教學準備: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提出自讀要求
課前談話:畫畫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畫畫的課文,題目是“魚畫到了紙上”(板書)學生質疑。
、 魚究竟能不能游到紙上呢?我們從課文中找答案吧。ㄌ岢鲎宰x要求)
a.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音,讀不來的地方多讀幾次,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復,把文章讀正確,讀通順。不懂的請教同學和老師,我喜歡請教老師的孩子。 b.劃一劃:找出文中所有的帶“游”字的句子或段落。
。ǘ焊鶕䦟W生自學情況學習難讀、難理解的字詞。
。ㄈ簢@“游”字,初次學習課文。
1、找出帶“游”字的句子或段落,用∽∽劃一劃。(共七處 )
匯報:指名個別讀句子。
交流所有帶“游”字的句子。(師相機指導朗讀)
最后師生合作,把帶“游”字的句子串講起來。
初步討論決定:用“游”字更好。
2、(從最后一段帶“游”字的段落引到小姑娘的話)“他笑了,他為什么笑了?而且笑得那么甜?
。ㄒ驗,金魚游到他的紙上來啦。┏鍪拘」媚锏脑。(多媒體)
師緊緊跟上去和學生一起:“呦,金魚游到他的紙上來啦!”
情景讀書:分別讀,看誰讀得最像那個小女孩?
品讀:學生發表意見。這是怎樣的叫聲?(驚奇,奇怪)的叫。誰來模仿?(指導朗讀)
假如你在現場,你就是其中的一個觀看的一員,聽到小女孩的叫聲,你第一個反映是什么?
(迫不及待,擠過去看……)
那么就請你們擠上去看看。(看圖,多媒體出示)你的腦海里出現了金魚怎樣的畫面?
。ǹ吹搅,看到了,我看到了這一切還寫在你的臉上!)
假如你是那個小女孩,是說:呦,金魚畫到他的紙上來啦!“還是說;“呦,金魚游到他的紙上來啦!”
(再次認定:“游”字妙。)
。ㄋ模簢@如何“游”,再讀課文。 1、那個青年是怎樣畫金魚的?以至讓金魚“游”到了紙上,請孩子們自己再讀課文去找一找。
2、你看見青年畫畫了嗎?他怎么畫的?
、佟R報:(多媒體出示段落: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②、你看到了青年畫畫了,你的眼睛很特別!留意句子中的哪些地方?(關鍵詞)
學生交流:自己留意的是:一絲不茍、靜靜地、工筆……
青年多認真。槭裁催@里不說“認真地”或“專心地”卻用上“靜靜地”呢?
青年在畫畫的過程中,你聽到他說過一句話嗎?咱們靜靜地讀讀這段話,讀出靜靜的味道。
、、學生品味:靜靜地
青年在“靜靜地”畫的依據是什么?回到課文中找找依據。
(a: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b: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a、什么叫“唯一沒有任何反應”?他沒有說一句話,沒有做一個動作,你從中體會到什么?你能讀讀他靜靜的句子嗎?齊讀。這種沒有聲音的“靜”叫什么“靜”?(生答:安靜、寂靜,板書“安靜”)
b、你現在看到青年靜靜地畫畫了,就在你靜靜地看著青年畫畫時,你看到他在紙上畫著什么?又畫了哪些動態?
(搖尾巴的魚、互相嬉戲的魚、吐泡泡的魚……)
你能把“金魚的動態”換成搖尾巴、吐泡泡、嬉戲來讀讀嗎?請三位學生,分別靜靜地讀。
c、這種安靜只是聲音的靜嗎?在畫搖尾巴、吐泡泡、嬉戲的過程中,你看到過他起身了嗎?看到過他伸懶腰了嗎?你看到他東張西望了嗎?你看到的是……再讀這段話。靜靜地讀,只動嘴不出聲音地讀。
他在畫金魚“搖尾巴”時需要起身去池邊看看嗎?
你看到他的筆在動外,他的身體沒有動一動,像一座雕塑。這“靜靜地”又是什么靜呢?。ò鍟浩届o)
d、青年畫畫喲要用眼睛去看嗎?需要走動嗎?(不要)因為他已經將金魚刻在了心里!烙在了心上!好一個烙在了心上!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當青年在“靜靜“的畫畫的時候,他的心里只有”魚“他的心里只裝著金魚!只裝著動態,這又是什么靜?。ò鍟簩庫o)
(再次讀文感受青年心靈的寧靜)
。ㄎ澹⑼卣箤懺挕
。榱瞬挥绊懙角嗄暝谀钱嫯嫭F在我們就靜靜地把你們擠上去看到的,聽到的一切寫下來,也許我們還可以把這些對青年的贊美給他看看,讓他笑得更甜、更美呢?
。ń涣鲗懺挘
。⑿〗Y
靜下心來游于藝——《魚游到了紙上》課堂教學實錄 篇10
《魚游到了紙上》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寫人的文章。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以青年人“特別”的舉止為線索,隨著“我”對他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濃。
課文對人物描寫細致入微,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特別”的神態、動作刻畫傳神,這種描寫人物的方法值得學生學習;文章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很有啟發性,令人回味無窮。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花港、清澈、一壺茶、魚缸、罷了、一絲不茍”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忘我、執著的品質。
4、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
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題引入、質疑
學生齊讀課題、質疑
預設:魚怎么會游到紙上?
魚是怎樣游到紙上的?
魚為什么要游到紙上?
二、前置性作業展示
。ㄒ唬┳衷~訓練營,人人當英雄
1.(出示本課生字、詞語)學生認讀。
2.寫一寫:在課文后的生字條中挑選認為最難寫的字,寫一遍,并告訴同學們寫這個字應注意什么。
3.多音字展示
(二) 入情入境,品味人生
1.課文主要內容。
2.朗讀課文(分自然段接讀)讀后小組間想到評價。
三、讀課文,初步感知青年畫技的高超
1.學生再讀課文,體會青年畫技的高超
2.你從哪里感受到青年人魚畫得好?
重點句子:
1.“喲,金魚游到了他了他的紙上來了!
(1)指導讀好句子
。2)比較句子
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
喲,金魚畫到了他的紙上來啦!
。3)想象說話
圍觀的人們在看到青年的畫后,會說些什么?
。4)說寫法
作者在描寫小姑娘的時候,對小姑娘的什么進行了描寫?
2. “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流動!
。1)你從哪里知道魚畫得好,說明理由。
(2)對這句話你還有哪些體會?
重點詞語:工筆細描 速寫 靜靜地
。3)創設情境,學生畫畫 ,體會靜靜地
。◣熥x青年畫魚的句子,生閉眼想象)
、倌憧吹搅私痿~的哪些動態?
②指導讀好句子。
當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著金魚的時候,他心里裝著的只有誰?他心里刻著的只有誰?他心里印著的只有誰?他心里游著的只有誰?工筆細描也罷,揮筆速寫也罷,有人圍觀也罷,有人驚嘆也罷,他的心里只有誰?
師:這才叫“靜”!一心不亂的“靜”!胸有成竹的“靜”!讓我們一起,再去看一看那位青年一心不亂地畫畫。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導入新課
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我想,有一個特寫鏡頭你們一定印象特別深,一定不會忘記。這是一個怎樣的特寫鏡頭呢?請看——
。ㄕn件呈現: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 >地畫下來,像姑娘< >那樣細致;有時又< >,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沒想到,這位畫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個< >人。)
1. 學生自由讀,填空。
2.生齊讀補充好的句子。
3.質疑:
面對這個特寫鏡頭,有什么問題在你的腦海里盤旋嗎?請問,你想到了哪些問題?
二、分析“畫技高超”的原因
1.小組合作學習:
現在請你帶著這個問題靜靜地讀書,靜靜地思考:課文的哪些字里行間,向你透露著聾啞青年練功的秘訣。請在找到的理由前標上序號。
2.小組交流、分析原因
。1)“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青年人魚畫得好的,他自己是怎么回答的?
用關聯詞語說明“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2)體會青年的“忘我”
這位青年為什么能把魚畫得那么鮮活、逼真,作者在書中也用了一句話做了最好的說明。
、佟耙驗樗麗埕~到了忘我的境界!
什么是“忘我”?
②小組學習:從文中找出體現青年忘我的句子
、坌〗M匯報,說出句子及理由
④重點分析句子:
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從哪里體會到青年的忘我?
他這樣看了多久?從哪知道的?
(3)小結:現在你知道青年為什么能有如此高超的畫技了嗎?
三、拓展升華
1.名人名言
2.寫一寫
四、作業
我好像看到了圍觀的人議論的情景,我想把它寫下來。
板書設計:
27 魚游到了紙上
執著
堅持不懈
先游到了心里
《魚游到了紙上》同步練習題
一、看拼音,寫詞語。
huā ɡǎnɡ qīnɡ chè yú ɡānɡ yì sī bù ɡǒu
( ) ( ) ( ) ( )
xiù huā huī bǐ lǒnɡ yǎ yì hú chá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組詞。
繡( ) 致( ) 揮( ) 缸( )
銹( ) 到( ) 渾( ) 缺( )
徽( ) 茍( ) 巷( ) 描( )
微( ) 句( ) 港( ) 瞄( )
三、選字填空。
澈 撤 缺 缸 誘 繡 微 徽
1、小河里的水清( )見底。
2、他因為有貪污行為被( )除一切職務。
3、任何人都有( )點,關鍵看你是否及時改正。
4、鬼子再( )騙雨來,雨來也不說李大叔的隱藏之處。
5、茶室后面的金魚( )邊圍了許多人。
6、她的( )花技巧很高。
7、她對客人總是面帶( )笑。
8、看到他胸前的校( ),我才知道他是一名大學生。
四、在括號里寫出加點詞語的近義詞。
1、金魚缸邊早已擠滿了人,多數是天真活潑的孩子。( )
2、這些孩子穿著鮮艷的衣裳,好像和金魚比美似的。( )
3、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 )
4、“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
5、我喜歡花港,更喜歡“泉白如玉”的玉泉。( )
6、玉泉的池水清澈見底。( )
五、填充詞語,再選擇其中兩個造句。
泉白( )( ) ( )由( )在 清澈( )( )
天真( )( ) 一絲( )( ) 游( )游( )
賞( )悅( ) 融為( )( )
六、縮句。
1、那位舉止特別的青年正在一絲不茍地畫金魚。
2、清澈見底的玉泉池里有許多游來游去的金魚。
七、閱讀理解。
。ㄒ唬
我擠過去一看,原本是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 ),把金魚的每個部位( )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 );有時又( ),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 )。
1、根據課文填空。
2、用“ ”畫出一個比喻句。
3、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青年畫畫時的態度: 。
4、文中“魚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是: 。它和“游到了紙上”之間的關系是: 。
5、文中著重抓住那位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魚、畫魚的樣子來寫,你能把有關句子摘抄下來嗎?
。ǘ┴惗喾
鄉下一間(簡樸 簡陋 簡單)的旅店里,躺著一位客人。他正閉目(觀賞 傾聽 欣賞)樓上優美的鋼琴聲。琴聲一會兒低沉,一會兒高亢,低的時候像珠子在盤中滾動,高的時候像雷嗚震撼著大地。
“這是誰在彈呢?”他正想著,突然,“滴答”一聲,一滴水滴在他的臉上,他睜開眼往天花板瞧,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進他的眼里。他跳了起來,放開喉嚨喊:“來人,來人呀!”
“什么事,先生?”服務員慌慌張張地跑進來。
“樓上是誰,怎么往地板上倒水?”旅客生氣地問。
服務員看著滴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當代德國的大音樂家貝多芬先生!”
“哦,是貝多芬!難怪彈得這樣好!”旅客一聽這名字,怒氣立刻消了大半。
“要不要我去關照他不要讓水滴下來呢?”
“不,不!你不要打擾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輕步上樓去,透過門縫見貝多芬正(集中精力 全神貫注 津津有味)地彈著。琴邊放著一盆水。他正(納悶 苦悶 思索),突然看見滿身大汗的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繼續彈下去。啊,原來貝多芬練得手指都發燙了,需要隨時用水冷卻一下,因為太緊張匆忙,水濺了一地,順著地板縫滴到樓下去了。
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離開( )當他下樓時( )不禁暗暗感嘆道( )真努力。 )怪不得是位偉大的音樂家( )
1、給文中最后一個自然段加上標點符號。
2、用“ ”畫出描寫優美鋼琴聲的句子。
3、樓上滴水的原因是 。
4、在文中括號內選擇一個正確的詞,并在上面打“√”
5、本文的主人公應該是 ( )
a、服務員 b、旅客 c、貝多芬 d、作者
6、你認為貝多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八、續寫一個片段。
那位年輕人真勤奮、專注!我們班的 ( ) 和他一樣,學習也非常認真,下面讓我來給你們介紹介紹吧!
靜下心來游于藝——《魚游到了紙上》課堂教學實錄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詞,重點理解:舉止、賞心悅目、融為一體、一絲不茍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弄懂魚“游到紙上”和“游到心里”的意思及其相互關系,學習聾啞青年做事忘我的品質。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練習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
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指定學生分節讀課文,其他學生注意:生詞有沒有讀準,課文有沒有讀通。
2.“開火車”領讀生詞。
3.指名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板書:聾啞青年、“我”)
4.小結預習情況,提示閱讀目標。
(三)講讀課文。
1.默讀課文的開頭部分,想想:“我”是在哪里認識那位青年的,“我”為什么喜歡去那里?指名回答,聯系課文理解“賞心悅目”。
2.默讀思考:一開始,那位青年給“我”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僦付▽W生用書上的四個字概括。(板書:舉止特別)理解“舉止”。
②那位青年“舉止特別”在哪里?用“ ”劃出書上的有關句子。
、墼鯓硬拍茏x出那位青年“舉止特別”?先自己練讀,再指名讀,后評讀,再練讀。
、苓@位青年看魚如此專注入迷,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概括的?說說“忘我的境界”的意思。
3.輕聲讀課文,想想:小女孩的那句話是什么意思。
、僦付▽W生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出示小黑板:課文第7自然段),討論交流:從哪里可以看出青年畫的金魚栩栩如生?
(1)那位青年用了哪些方法畫金魚的,結合圖示和簡筆畫,簡要介紹“工筆”和“速寫”。
(2)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那位青年畫得怎么樣呢?理解“一絲不茍”。
(3)朗讀前后兩個分句,速度應有什么變化?先自由練習,再指名朗讀,后齊讀。
(4)理解和想象“融為一體”。
③小結。(板書:了解)
4.過渡。默讀9—14節,思考:“我”是怎么發現那位青年是位聾啞人的?
、僦该米x書的方式回答。
、“我”的心為什么會咯噔一跳?指名回答。練習用“沒想到……沒想到……更沒想到……”說話。
、圻B用兩個感嘆號不但表達了“我”當時極為驚訝,還表達了“我”對那位青年的什么感情?(板書:敬佩)
、苡懈星榈佚R讀。
5.過渡。引讀12—14節,(板書:先游到心里)思考:“游到心里”究竟是什么意思?
、傥覀兂Uf的“心里”,其實是指哪里?
②究竟是什么游到青年的腦海里呢?
、刍仡櫪首x4、12自然段,說說為什么那位青年會把金魚的特征刻在腦海里?
④“游到心里”和“游到紙上”是什么關系呢?指導學生用“先……然后”、“只有……才”、“如果……就……”、“因為……所以”等句式練習說話。
(四)討論分段。
1.回顧“我”對那位青年的認識變化的過程,提示學生可扣住這條線索給課文分段。
2.學生練習,討論交流。
(五)交代第二課時教學任務,進行書寫練習。
1.第二課時教學任務
、龠M一步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谠诟爬ǘ我獾幕A上繼續練習用“段意綜合法”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蹖W習本文的作者和那位青年是怎樣觀察和積累材料的。
2.課堂練習
、俪瓕懮~兩遍,提示難點:聚、聾、啞。
、谙葘懗鰩c字的意思,再寫出詞語的意思:一絲不茍、賞心悅目、融為一體。
板書設計:
看魚 勤奮 專注
青年
畫魚 執著 畫技高超
作者:欣賞——誤解——敬佩
魚游到了紙上
靜下心來游于藝——《魚游到了紙上》課堂教學實錄 篇12
一、說教材
這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八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文章寫了“我”在玉泉觀魚時認識的一位聾啞青年,他畫魚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魚畫得又像又活。文章贊揚了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品質。課文敘議結合,情節生動感人。文章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煞炙牟糠謥砝斫。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講“我”常到西湖的玉泉觀魚;第二部分(第三、四自然段)講“我”在后院的金魚缸邊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第三部分(第五至八自然段)講“我”看青年畫金魚;第四部分(第九至十四自然段)講“我”對青年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知道他是聾啞人,每個星期都來看魚、畫魚。
本文安排在第八組課文中的第一篇,對這一單元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本組訓練的重點:在閱讀中,能邊讀邊提出問題,邊閱讀思考、合作交流來解決問題。注意情感體驗,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大膽提出新見解,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如何做事。為后面學習《全神貫注》、《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遨游太空的五星紅旗》作些鋪墊。
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是: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2、學習作者和聾啞青年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3、學習本課的生字、詞語。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的具體表現。
2、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先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教學難點:
將理解課文內容和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同步進行,讓掌握作者按一定的順序來寫的習作方法。并且學習作者的習作方法。
二、說教學過程及教法、學法
。ㄒ唬┱w感知課文內容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的訓練和朗讀感悟,自主合作學習為主線”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主導思想,它體現了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觀點,因而在課堂中,我將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并將學法滲透到教學中去。
1、出示掛圖,聽課文錄音,讓學生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初讀課文,畫出自己不懂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3、學生分組討論解決不懂的問題。
4、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ǘ┥钊肜斫庹n文內容。
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我采用“以讀代講、反復朗讀品詞析句。”的方法引導學生對課文的重點內容、難點和特點予以理解,以課后作業1、2、3題展開探索、學習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聾啞青年是怎樣觀察事物和作者的習作順序。
1、以課后作業“青年的舉止特別在什么地方?”展開討論。
2、抓住重點理解青年的勤奮、專注的精神。學習自讀討論,小組進行交流。
3、師生抓住文章中的重點句子展開匯報討論。
。ㄈ┟雷x課文
這個階段,重點在于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達到學生的情文統一,進一步地深入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三、說課堂練習
語文是一種交流的工具,掌握這種工具的關鍵還在于運用,學以致用,是語文教學的目的。通過對文章的重點詞句的品析,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如下練習:
1、比較下面句子的異同,說說句子的意思表達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為什么?
。1)他一個人站在金魚缸邊,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
(2)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
通過對句子的訓練,體會重點詞語“呆呆”、“靜靜”的含義,體會青年看魚的專注、投入。
2、細讀課文第7自然段,填空,并說出填詞的理由。
青年畫魚畫得真(逼真、栩栩如生)啊!
通過這些試題的練習,考察學生對第7自然段的理解。
3、選擇恰當的關聯詞,把下面的兩個句子連成一句話。
魚游到了我心里,魚游到了紙上。
通過對關聯詞的選用,輔導學生對課文難點的學習,從而讓學生理解因為把魚形記得牢,所以能把魚畫得活。同時讓學生知道作者平時注意觀察,積累材料,才把文章寫得如此生動。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服務,板書設計的合理,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層次,學習人物的品質,同時又能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的結構,從而幫學生理清作者的習作順序。
板書:
32 魚游到了紙上
玉泉觀魚 老是呆呆地
一絲不茍
舉止特別 忘記吃飯、回家 忘我境界
(勤奮、專注)
游到心里 游到紙上
靜下心來游于藝——《魚游到了紙上》課堂教學實錄 篇13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以青年人“特別”的舉止為線索,隨著“我”對他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濃。懸念疊出,篇末解疑是本文的主要特點。讀這篇文章,會讓你產生許多疑問。文題就緊緊抓住了讀者的心。魚怎么會游到紙上呢?文本也設置了一系列的懸念。這位青年是誰?他的金魚為什么畫得那么像?當別人驚嘆他畫得好時他為什么毫無反應?等等這些層見迭出的疑團,直到文章最后才一下全都解開,使讀者恍然大悟。這樣寫,不僅能緊緊吸引讀者的興趣,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其次,本文對人物描寫細致入微,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特別”的神態、動作刻畫傳神;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很有啟發性,令人回味無窮。是一篇集人文性與工具性于一體的很好的語言學習范例。一方面,學生可以從青年人做事勤奮、精神專注中受到的感染,培養堅持不懈的品質;另一方面,可以學習作者對人物的觀察和描寫方法。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花港、清澈、一壺茶、魚缸、罷了、一絲不茍、繡花、揮筆、廠徽、聾啞”等詞語,能合理運用部分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幾句話。
2、品味“游”字,懂得一個好的文題更能吸引讀者。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練習抓住人物特點,用簡要的語言描寫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學習抓住人物特點,用簡要的語言描寫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題
板書:魚游到了紙上
有什么疑問嗎?
是啊,魚只能畫到紙上,怎么可能“游”到紙上呢?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嗎?那就自己去讀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第一遍讀:帶著疑問自由讀。
反饋:你心中的疑問解決了嗎?
小結:同學們讀得特別有味道,我想很多同學就是被這個“游”字所吸引。如果文章的題目用“魚畫到了紙上”,恐怕這篇文章就不能這么強烈激起我們讀書的欲望了。你們看這就是一個好文題的魅力所在。同學們也可以嘗試給自己的作文取這么一個充滿吸引力的題目。
2、第二遍讀:帶著任務仔細讀。
要求:(1)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劃出與課文題目相照應的句子。
反饋:字詞檢查
第一組詞:花港 廠徽 聾啞人
指名讀,聯系課文內容用上這幾個詞說話。
第二組詞:清澈見底 一壺茶 金魚缸 賞心悅目
聯系課文內容用上這幾個詞說幾句話。
書寫指導:港 澈 壺 徽 (指導重點:寫正確、端正)
三、品讀“游”
1、交流:文中那些句子于課文題目相照應。
小結:給文章確定題目的時候,這是一種很常用的方法:引用文中的一句話,或者對文中的一句話、一個說法進行提煉,作為文章的題目。
2、出示句子:“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1)指名讀,引導讀出這樣驚奇的感覺。
(2)小女孩為什么這么驚奇?他仿佛看到了一條怎樣的金魚?
小結:把一句話就讀成了一幅幅畫面,是很好的讀書方法。如果,我們再能把腦海中那幅靈動的畫面又濃縮成這樣一句話,相信你會讀出新的感覺。
。3)練習感情朗讀。
四、研讀外貌描寫
1、這究竟是一位怎樣神奇的青年?請你劃出文中描寫青年外貌的一句話。
2、口頭填空:他( )身材,長得( ),一對大眼睛( )。
3、讀了這樣的外貌描寫,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青年?
小結:帶給你這些感覺的無非就是括號里的這幾個詞。大家看,青年的外貌描寫語言非常簡潔。可就是這么簡單的一句話,一個青年的形象已鮮明地展示在我們眼前?磥砻鑼懸粋人的外貌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抓住特點,三言兩語,也能把一個人物形象寫的鮮活。
4、出示小女孩圖片,抓住人物的特點,試著用一兩句話來寫一寫她的外貌。
五、研讀動作描寫
就是這么一位秀氣的青年,竟然把魚給畫活了。想不想看一看他究竟是怎樣畫魚?找出描寫青年畫畫的自然段,讀一讀。
1、出示描寫青年畫畫的段落。
2、青年在怎樣地畫畫?用這段話中的一個詞來形容。
“一絲不茍”是什么意思?
你平時會一絲不茍地做那些事?
3、圈出描寫青年畫畫動作的兩個詞。
工筆細描 揮筆速寫
怎樣畫是工筆細描?怎樣畫又是揮筆速寫呢?你能比較一下這兩種畫法不同在哪里嗎?(速度,細致程度,內容)
4、練習朗讀,讀出兩種畫法的不同感覺?
小結:青年不管是工筆細描,還是揮筆速寫,都是那樣一絲不茍,才把金魚畫得惟妙惟肖,讓人覺得是魚游到了紙上。其實青年不僅畫畫是如此一絲不茍,他還有更多的時間在一絲不茍地干什么?讓魚游到紙上的真正秘訣是什么?我們下堂課再討論。
【教學反思】
語言的學習需要范例。這篇課文寫作特點鮮明,有許多值得研究和挖掘的地方。但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怎樣的語言學習才能最有效,這是我在做教學預設時思考得比較多的問題。教學預案幾經易稿,最后確定把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作為教學重點。
(1)文題的特點解析。文章題目制造懸念,吸引讀者,文題與文本內容相照應,是本文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做了必要的點撥,引導學生懂得這是一種常用的寫作手法,有利于提高學生作文時確定文題的能力,取得一定的實效。
。2)外貌描寫的品讀與寫作模仿。由于對本文的外貌描寫已抓住特點,故學生在仿寫時對這一寫作要求了然于心,在課堂中也出現了一些仿寫得精彩的句子,教給了學生一種人物外貌描寫的方法。
(3)人物動作描寫與人物的精神內涵。由于課堂節奏沒有掌握好,前半節課有些松散,后半節課就顯得倉促了。原來預設的從人物動作領略人物精神內涵的目標落實得不到位,影響了學習效果。所以在課堂生成與預設有出入的時候,教師要能夠及時調整教案,要以追求學習的實際效果為目標,而不是自己的教學任務是否已完成。
靜下心來游于藝——《魚游到了紙上》課堂教學實錄 篇14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早上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魚游到了紙上》,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27課精講課文。
一、說教材
。ㄒ唬┙滩暮單
《魚游到了紙上》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文中記敘的是作者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發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圍觀的人都說他畫的魚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隨著作者對他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濃,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
。ǘ┠繕舜_立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我預設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以自學的方式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結合上下文理解一絲不茍、賞心悅目、融為一體等詞的意思。2、讓學生從青年做事勤奮、精神專注中受到感染,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品質;3、學習作者對人物的觀察和描寫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訓練重點,我預設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培養學生學習作者和聾啞青年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難點為:理解魚游到了心里與魚游到了紙上的意思及兩者間的關系。
二、說教法
教法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全面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設疑導入法、朗讀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式,讓學生在充分朗讀、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大膽發表見解,從而讓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生成和升華。
三、說教學過程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探究為基礎,教師要幫助學生架設生活和文本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感受。因此,我的教學過程預設如下五個環節:
(一)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從俗語引入:俗話說得好:魚離不開水?山裉煅剑@活潑可愛的魚卻游離了水,游到了紙上。(揭題,板書)對此,你一定會有所看法吧?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談自己心中的疑惑或心中的感受,點燃學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們能興趣盎然地主動學習。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創設自主讀書的情景,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讀前導讀,導自讀方法。告訴老師,你準備怎樣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營造自學思考的氛圍,給每個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讀書,讓學生在自己的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書。并指導讀書的方法,明白讀書的要求,鼓勵學生潛心讀課文。
2、讀中導讀,導自讀習慣。①導讀正確。指導學生讀準花港、清澈、魚缸、廠徽等正確的讀音。②導工具書的運用。讓學生理解工筆描寫、速寫的意思。這種習慣的養成就滲透在讀書的過程中。
3、讀后導讀,導自讀感知。讓學生感知聾啞青年的形象,以及周圍的人是怎樣評價他的畫的。
以上教學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自主讀書的習慣,學習用多種方式自讀課文,自己去讀懂課文的大意。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所以針對三次對青年所作的畫的評價,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表格。(點擊課件出示空白表格)然后,我讓學生再讀一讀課文,并劃出這三次評價都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出現的。最后,我采用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教學手段完成表格,根據學生匯報結果整理如下(點擊課件填滿的表格),這樣魚游到紙上出現的次數和情況就一目了然了。
第一次是女孩驚奇地贊嘆。(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谶@一環節我主要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女孩驚奇的贊嘆,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到青年人魚畫得逼真。
第二次是作者的描寫。這一環節我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讀一讀、找一找、劃一劃的方法找出描寫青年人畫魚畫得專注、逼真的句子。(點擊課件)在這里我讓學生當文中圍觀的人、老師當記者,用采訪的方式進行口語交際。我設計這樣兩個問題采訪學生:1、看到栩栩如生的金魚畫,你有什么話想對青年說呢?2、聯系上下句你能告訴我什么是工筆描寫?什么又是速寫?通過這個記者向圍觀人采訪的情景主要是引導學生感受青年對美的追求,體會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也為解決課文重難點作好鋪墊。
第三次是作者與聾啞青年的筆談。對于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品詞析句的方法引導學生對重點理解詞語。(點擊課件)然后,我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三段文字,采用指名讀、比賽讀、范讀、評價讀等多種形式,讀出聾啞青年全神貫注、物我兩忘的境界,打開學生情感的閘門,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以達到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效果,同時為突破本課的難點,做好情感積淀。
(四)巧作對比,情感升華
讓學生把課前畫好的金魚畫拿出來,然后我說今天,我把那位青年的金魚畫也請到課堂上來了(點擊課件出示金魚畫)引導學生進行對比,由此感悟到青年的畫得如此的逼真和他本人的勤于觀察、刻苦練習、堅持不懈是分不開的。
這個環節巧妙地將學生由畫外人變為畫中人,變被動為主動,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獨特體悟。讓學生明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道理。青年通過反復的觀察,把金魚的每個部位每個細微的動作都深深刻在心里,正因為有了魚先游到了心里這個前提,才有了最終的結果魚游到了紙上。(板書:心里紙上)同時,適時地利用關聯詞之所以是因為或只有才來對這兩句加以歸納。然后再以一個問題:文章為什么不用魚游到了心里為題?使學生對所感悟的內容有個總結,有個提升。
(五)拓展延伸,展示風采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能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就開始潛移默化地滲透寫作指導,觀魚時的神態描寫,畫魚時的動作描寫,及作者對青年的外貌描寫。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挖掘材料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揣摩人物內心,產生情感共鳴。我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第6、7、8三個自然段和文中的插圖想象圍觀的人議論的情景,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態、動作等來描寫,并把它寫下來,這樣不僅給學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板書設計
最后是我的板書設計,力求簡單、明了,讓學生明確知識結構,體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目的的有機統一:
27、魚游到了紙上
水里心里紙上
觀魚愛魚畫魚
語文教學是一門永遠充滿遺憾的藝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如有不足之處,懇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靜下心來游于藝——《魚游到了紙上》課堂教學實錄 篇15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中的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2.學習作者留心周圍事物和注意積累材料的方法。
3.學習本課的生字和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兩者之間的關系,并從中受到啟發;學習作者留心周圍事物和注意積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具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開始我們學習第三組課文。這一組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材料”,共有三篇講讀課文、一篇閱讀課文和一個基礎訓練。
2.揭示課題。板書:7魚游到了紙上
二、檢查預習。
1.出示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2.同桌輪流讀課文,互相糾正讀音。
3.指名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他每個星期天都來這里畫金魚。畫的金魚十分形象生動,像活的那樣在紙上游動。學生只要大致說出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不必要求說得過于詳細。)
4.你是怎么知道這位青年是聾啞人的?找出課文中的有關語句。(從“從來不說一句話”、“沒有任何反應”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廠”的廠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聾啞青年。如果是會說話的人,不可能從來不說一句話;如果是聽得見的人,那么在眾人的贊嘆、議論聲中,不可能“沒有任何反應”;“福利工廠”一般是專為殘疾人開辦的工廠。)
三、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有關“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輕聲朗讀課文,試著給課文分段,想想每段講了什么。
3.討論課文的分段,說說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講“我”常去玉泉觀魚。
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講“我”在金魚缸邊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第三段(第五—九自然段),講這位青年如何畫金魚。
第四段(第十—十四自然段),講“我”對這位青年有了更多的了解。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教師糾正讀音和停頓不恰當的地方。
四、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1中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指名朗讀第一、二段。
二、提問:
1.“賞心悅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觀魚時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賞心悅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賞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暢。因為玉泉的“池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這樣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覺得心情舒暢愉快。)
2.“舉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樣認識那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舉止”,動作、神態!拔摇笔窃诮痿~缸邊認識那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的。他“特別”的地方就是“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即愛魚達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三、抓住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默讀課文第二、三、四段,按思考·練習第一、二題認真準備。
2.討論交流。
(1)聾啞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表現在哪些地方?
(“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有時……有時……”;“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太陽快下山了……那位青年還在金魚缸邊畫畫。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為了畫好金魚……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等。)
(2)“融為一體”的意思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融為一體”是融合在一起的意思。聾啞青年和金魚融合在一起,好像他自己也成了金魚,這正是達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現,說明這位青年畫魚非常專注。)
(3)“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指的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青年畫的魚仿佛活的一樣在紙上游動,說明他對魚的特點非常了解,畫得非常像。)
(4)“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魚“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紙上”有什么關系?
(青年對魚的特點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經形成了金魚的清晰、準確、生動的形象。一個“先”字點明了“游到了紙上”和“游到了心里”兩者之間的關系。要把魚畫得像,畫得活,必須反復觀察,使頭腦中的金魚形象、生動。魚“游到紙上”是“游到心里”的結果,魚“游到心里”是“游到紙上”的前提和原因。這位聾啞青年之所以能使魚“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觀察,刻苦練習,達到忘我境界的結果。)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分段朗讀。注意讀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場合所表達的語氣。
2.教師范讀課文。
3.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討論下面問題:
1.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作者與那位青年“只是碰到過幾次”,卻發現了他的“特別”之處,對那位青年愛魚愛到忘我境界進行了準確描寫,并發現那位青年是聾啞人,這些都說明作者觀察的細致入微。正因為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注意積累材料,所以文章寫得具體、生動。)
2.聾啞青年又是怎樣觀察事物的?
(“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一看就是一整天”等,說明他觀察事物十分專注、刻苦。)
3.你從中受到哪些啟發?(教師可從兩方面加以引導:一是引導學生舉例說說自己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這樣做有什么好處;二是談談如何學習那位聾啞青年的勤奮、刻苦的精神。)
三、完成課后“讀讀寫寫”的練習。
1.指名讀詞語。
2.指名說說“唯一”、“賞心悅目”、“一絲不茍”的意思。
3.抄寫詞語,每個詞語抄兩遍。
四、布置作業。
預習《火燒云》。
7 魚游到了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