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疑促讀 讀中思疑——《紀昌學射》教學設計
2、讀飛衛的話,聯系上下文,想想該怎么讀?(追問:你為什么這樣讀?在交流中明白飛衛的話要讀得中肯而有力度)
3、從哪里看出紀昌練眼力很刻苦?結果又怎樣?找出能表現紀昌練眼力很刻苦的詞句讀一讀。(板書重點詞語)
用動作、表情解釋什么叫“注視”、“聚精會神”。
教師引導學生在品味中朗讀。讀紀昌的動作時,應讀出專注之情;讀練習的結果時,應讀出欣喜之情。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在深讀課文階段設計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既抓住了全文的準繩,避免了繁瑣的分析,又引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習成為學生主動建構的有效過程。
4、師:經過苦練,紀昌的眼力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一只小虱子,在他眼里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有了這么好的基本功,還愁什么拉弓射箭呢?于是飛衛——(引讀課文最后兩段)
5、拋出學生的疑問:飛衛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直接教他學拉弓放箭呢?假如不先練眼力,或中途放棄,他會百發百中嗎?(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引導,讓學生從多角度體會故事的寓意:學任何本領都要練好基本功,還要有認真的學習態度、堅持不懈的毅力。)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問題由學生提出,最終由學生通過讀書來解答。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多角度體會課文寓意,體現了閱讀的多元性。
四、表達,深化感悟
1、紀昌遵循飛衛的方法勤學苦練,終于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此時,他會對師傅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開展小練筆)
2、紀昌成了射箭能手以后,許多人慕名前來請教,但有些徒弟想直接學習怎樣開弓、怎樣放箭。作為師傅,紀昌可能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呢?(預設:紀昌把他練眼力的經過告訴徒弟,給徒弟講“只有練好基本功,才能學到真本領”的道理……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探究人物心理,凸顯學生在尊重文本價值前提下的個性化的見解,從而引導學生感悟課文所講的道理,體驗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一項本領,都要有扎實的基本功。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過相同的感受呢?(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激活了學生的生活儲備,使文本內容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既讓課堂充滿濃濃的生活氣息,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五、延伸,拓展升華
1、寫《給紀昌的一封信》,要求學生聯系實際談談學習課文的體會。
2、教師下發帶注釋的文言文《紀昌學射》,讓學生在課外進行閱讀,對文言文有個初步的接觸。
[設計意圖]兩項作業各有側重,又富有彈性。第一項作業既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又是對語言訓練的拓展;第二項作業旨在引導學生走進更為廣闊的語文天地,促進教學向未來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