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教學實錄 2份
(課前師生一起背誦《沁園春》、《釵頭鳳》、《青玉案》等古詩詞,然后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格言)
師:同學們,剛才的談話,表明大家搜集到了不少的名人名言、格言,好多也是我所喜歡的。不過我最喜歡的是這樣一段話:(課件展示列寧對巴果茨基說的一番話)“我所以要走這條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為我害怕它。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們應該每天、每時、每刻,處處鍛煉自己的意志。”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段話選自——
生:(齊)《登山》
師:對!(點擊課件,出現“——選自《登山》”字樣)這是第八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下面先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我要提兩個問題,搶先舉手的同學才有發言的機會。第一個問題是:這段話是誰說的?
【重現式提問,突出主人公】
生:列寧。
師:對,大家看,這就是列寧。(課件出示列寧頭像和相關簡介)列寧,生于1870年,逝世于1929年,是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領袖,馬克思、恩格斯事業和學說的繼承人,俄國十月革命的領導人。第二個問題:這段話是列寧在什么情況下說的?
生:是在第二次走完那條險路時說的——
師(插):對誰說的?
【重現式提問,注意亞角色】
生:對巴果茨基說的。
師:那他第一次走這條小路是為了什么?
生:看日出。
【為第二次走險路的更高目的作陪襯】
師:好,下面請大家自己讀讀這段話,想一想有什么不懂,待會兒提出來。
生:望而生畏是什么意思?(該生把“畏”讀成了“wēi”)
師:望而生——
生:(齊)畏(wèi)
師:對,要讀準。(對剛才提問的孩子)陳曳,你覺得這個“畏”是什么意思?
生:害怕。
師:(板書:害怕)那整個詞呢?
生:可能是看到什么東西就感到害怕。
【從正音到釋義夯實對關鍵詞的理解】
師:就是這個意思。那課文里指看到什么而害怕?
生:課文指看到這條危險的小路而感到害怕。
師:對。請大家繼續提問。
【由教師的導讀詢問發展到學生的自讀追問】
生:從什么地方看出這條小路令人望而生畏?
【發現式提問,激起探索閱讀的熱情】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
生:為什么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征服自己呢?
生:為什么列寧知道這條小路令人望而生畏,還要去走呢?
生:革命者為什么每天、每時、每刻鍛煉自己的意志!
【學生提問層層逼進課文主旨】
師:剛才同學們提了不少問題,很有思考價值,一個比一個深。特別是楊高增提的問題:從什么地方看出這條路令人望而生畏?“牽一發而動全身”,有助于我們理解這段話乃至全篇文的意思。下面我們就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來研究這個問題。
【“探索性閱讀”要求由“課文理解”向“課題研究”延伸,它提出的課題最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
咱們先來回顧一下小組合作學習分幾步?
生:小組合作學習分四步,第一步自由組合學習小組——
師:(插)就是你喜歡跟誰學就和誰組成學習小組。
生:第二步就是共同確定學習方法,你想朗讀就朗讀,你想表演就表演,隨你的便。然后按照確定起來的方法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