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教學實錄 2份
師:你是說列寧犧牲了沒關系,還有后來的人來接班,有沒有反駁的?
生:如果他不走這條小路,僅僅是害怕;而犧牲了的話,就不僅只是害怕,許多人要為他哭喪。(笑)
師:不僅僅為他哭喪,很可能革命的前途就會遙遙無期。
生:這條小路就像一個敵人,列寧走過這條小路,就等于戰勝了敵人,也戰勝自己。
師:你覺得這條小路就是敵人,把它當作假想敵。
生:我覺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與其死在這條小路上,不如死在戰場上。(大笑鼓掌)
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話說得多好啊!繼續反駁。
生:如果失去了勇敢,就等于說失去了一切。而列寧如果不敢走這條小路,就失去了勇敢。失去了勇敢比失去生命更重要,如果一個革命者失去了勇敢,那他在戰場上怎么指揮戰斗呢?(鼓掌)
師:誰來反駁?
生:列寧不是說過嗎?“要成就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他應該走。
師:這句格言你是在課外搜集的吧?
【課外閱讀促進了課內閱讀】
生:我說列寧該走,也許他是想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眾笑鼓掌)
師:他想試一試到底掉得下去還是掉不下去啊?(眾哄笑)
生:我覺得他剛才走過了這條小路,日出也看到了,應該放松一下。用不著再走這條險路。
師:這時應該安全地下山,對吧?
生:我不同意陳曳的觀點,正因為剛才走過一次,所以第二次更有經驗,危險性不大,所以該走。
生:我是反駁林金鋒的,林金鋒說失去了勇敢就失去了一切。我認為這話有問題,鍛煉意志可以從各個方面、多種方面去進行,為什么非得走這條路呢?
師:(糾正)各種方面就是多種方面。你的意思就是說鍛煉意志還可以有其他途徑對吧?
(學生意猶未盡,躍躍欲試,直嚷“反駁!反駁!”)
師:看來大家爭得難分難解,一時半會兒還辯不出個所以然。這樣吧,大家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作為辯論會的主席,我也想發表自己的意見,好嗎?
生:好!
師,我覺得一個人是應該善待自己的生命,但更應該時時處處鍛煉自己的意志。列寧該不該走這條小路呢?要和當時的背景聯系起來。請大家齊讀課文第一段。
【在分歧處點撥,指引閱讀思路:“解文”必須“知人論世”,歷史地看問題,才能釋疑解難。】
生:齊讀第一段。
師:同學們,其實列寧當時所處的環境,遠遠比這條山間小路險惡得多。一個革命者,如果連這一條小路都走不過去的話,那么他又怎能走得過荊棘叢生的革命大路呢?剛才同學們說,他為什么害怕?因為這條小路令人望而生畏;正因為害怕,所以他要征服害怕(板書:征服);征服了害怕,也就鍛煉了自己的革命意志。(邊說邊擦去開始時板上去的問號,完善板書)。同學們,其實我們每個人,一生中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在困難面前,我們只有像列寧那樣,用自己的意志、信心、毅力去面對它,才能克服困難,走出困境,走向勝利!
【這是辯論主持人的一段精彩的評論!從“山腰小路”延伸到“革命大路”,從“征服害怕”提升到“鍛煉意志”,以列寧的榜樣啟迪學生“要用自己的意志、信心、毅力去面對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一切艱難險阻”,這就是人文精神的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