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教學實錄 2份
通過“表演”這一活動形式,既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又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從而強化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三、寫一寫,想象列寧的毅然決然。
列寧第二次走險路,課文沒有作用敘述,只用了“毅然決然”一詞進行了概括。文中還配有一幅插圖。圖意表現了列寧第二次走小路時的堅決小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借助插圖,圍繞“毅然決然”寫一段話,為學生創設練筆的機會,提高其表達能力。
師:(指著掛圖)請問,這里的“毅然決然”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堅決地、毫不猶豫地。
師:對!那列寧究竟是怎樣毅然決然地走過去的?請你們當當小作家,仔細看圖,展開合理的想象,寫一段話好嗎?(提示寫作開頭:“這一次我先走。”列寧說完,就……)
學生興致勃勃,積極投入到寫作之中,師巡視指導。
師:誰來讀一讀?
生:(讀)“這一次我先走。”列寧說完,就踩上了小路。他背貼著峭壁,扭轉了頭,用碎小的步子在狹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動。走到最險的地方,列寧兩手扒得更緊了,他屏住氣,小心翼翼地側著腳步,順利地走過了這段危險的小路。
拓寬課文情境,尋找寫作題材,既加深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發展了他們的想象力,又讓學生把課文中學到的語言在運用中得以遷移和內化。
四、議一議,學習列寧的可貴品質。
文末一段列寧說的三句話,是全文的中心所在。通過前面的教學,學生已充分認識列寧兩次走險路的膽識和毅力。于是,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感受,讓學生受到列寧堅強意志品質的強力感染。
師:你們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有的比較膽小,你們有沒有注意自覺鍛煉自己的意志?
生:以前只要有人來聽課。我就不敢舉手,列寧的言行給了我啟示,給了我力量,我一定要戰勝恐懼,做個勇敢者!
生:雖說我是四年級學生,但還不敢一個人睡覺。我要以列寧為榜樣,不放過每個可以鍛煉自己意志的機會。
生:作業中的每道難題也好比是前進路上的“險關”,我們要冷靜、自信,不退讓,勇敢地去克服、戰勝!
學生緊扣課文內容,聯系內容,暢談感想,既深入領會了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又把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