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教學實錄 2份
師:列寧和巴果茨基就這樣小心翼翼走過了這條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終于見到了美麗的日出。(課件展示日出美景,配樂范讀15自然段)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面對如此美麗的景色,你最想說什么?
生:畫面非常之漂亮,非常之壯麗。
生:因為他們是好不容易才看到的,所以感覺景色特別漂亮。
生:而且他們是冒著生命危險看日出的。
生:走過這樣危險的小路,看到了如此美景,真值得,我也想看一看。
師:我也真想陪你去看一看,不過很遠,在俄羅斯。好,同學們,真像剛才同學說的,景色太美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經歷艱險的攀登,怎么能享受到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快樂呢?同學們,讓我們再次去領略這無比美麗的日出吧!接著老師讀。
(師生配樂引讀第15自然段)
師:他們就這樣在山上靜靜地欣賞了一個多小時,該回去了。回去時,列寧還是走了這條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又一次小心翼翼,提心吊膽地走了過去。學到這兒,也許有些同學會說:我覺得列寧第二次沒有必要走這條小路,他是一個革命者,萬一不小心掉下去,那后果——
生:(接)不堪設想。
師:也許有些同學會說,他是為了鍛煉自己的意志,應該走這條路,你是贊同走?還是認為他不該走呢?
【在緊扣課文主旨的關鍵問題上激發認知沖突,調動辯論熱情,一步好棋!】
生:我覺得兩方面都有道理。
師:表明你一方面的立場,該走還是不該走。
生:不該走,因為他已經看到了美麗的日出——
師:(打斷)先不說理由。(板書:不去)跟她意見相反的有沒有?
生:我說應該走。
師:(板書:該走)贊成不該走的舉手,贊成該走的舉手。
師:各占一半,這樣吧,咱們進行一次小小的——
生:辯論賽。
師:平常咱們經常搞辯論賽,規則該懂了吧?(生點頭)一方亮出觀點,另一方靜靜地聽,一方說完后,另一方馬上反駁,請準備一分鐘,要從課文中找出充分的理由,開始。
(學生馬上進入辯論狀態,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情緒高漲。)
師:好,關于列寧第二次該不該走這條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辯論賽現在開始,我是辯論賽的主席,先請說該走的正方亮出觀點。
生:我說該走。因為列寧作為一個革命者,如果他連一條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都不敢走,那他以后怎么干革命呢?
師:反方?
生:萬一掉下去怎么辦呀?
師:就這一句話?
生:還有,為什么不在別的地方鍛煉意志呢?何必拿自己的生命當賭注。
師:你認為他在拿生命開玩笑。正方繼續。
生:我覺得該走,因為劉胡蘭在敵人的刀槍下英勇不屈,視死如歸;列寧作為一個革命者,不應該為這件小事而退縮。
師:你覺得這是一件小事對吧!
生:列寧是一個革命者,一個革命者不應該為了鍛煉意志而白白地犧牲了!如果他掉下去了,那就沒人來操縱革命了。
師:(糾正)操縱革命?應該說是領導革命,革命不是操縱出來的。(笑)
生:我補充陳文濤的。如果列寧掉下去了,人都死了,還怎么干革命啊?!
生:我感覺應該走,剛才陳文濤和陳童說列寧是革命的種子,假如失去了他的話,說不定蘇聯就不會統一了。可是我不這樣認為,革命嘛,革命不是單單*一個人的,即使列寧死了,其他人也可以繼續干革命。(哄堂大笑,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