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古詩兩首
2、小結:放爆竹、飲屠蘇、換桃符,幾個典型畫面,寥寥數語,就給我們勾畫出歡度新年的喜慶景象。時至今日,人們每到辭舊迎新之時,都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王安石的這首《元日》。誦。
3、孩子們,王安石筆下僅僅是一幅節日風俗圖嗎?此時他已度過了人生中第四十九個元日,每一次都是這樣,為什么偏偏在這年寫下《元日》呢?有時候我們了解了作者和寫作背景后,對詩歌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出示背景,生瀏覽)看出什么來了嗎? 是啊,他堅信自己改革的春天必將來臨,到時定會辭舊迎新,萬象更新!這就是所謂的“詩言志”(板書)啊!詩是表達作者情感的。現在的你,對這首詩一定深有感觸,融入朗讀吧!
4、背。
二、學習《江雪》。
1、真是“字字看來皆是景,聲聲細味總關情”啊!24課中還有一首詩,柳宗元的《江雪》,詩人寫了怎樣的景,又想言什么志?抒怎樣的情呢?自讀,請生讀。
2、一首凝煉的詩就是一幅精致的畫。讀了這首詩,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呢?再讀讀,交流。
a畫面內容:一二兩句字中無“雪”,其實處處有雪!真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孩子們,讓我們走近這幅畫,看得清楚再清楚些,讀。
b感覺:寒冷、孤獨、凄清……
絕、滅——都是“沒有”的意思。沒有飛鳥,沒有行人,也沒有聲音,仿佛所有的生命都被這大雪深深掩埋!帶著這十分的凄涼,百分的寒楚,吟!
孤、獨——與“千”“萬”的鮮明對比;孤看似寫舟,實則寫人;“孤”也是單獨,
“獨”也是單獨,強調——千萬孤獨。誦。
3、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就是說人們的眼中之景總是和心情息息相關。那么,詩人心中的寒冷、孤獨僅僅是自然界的暴風雪帶給他的嗎?還有什么別的原因嗎?師介紹:柳宗元做官為民,進行革新,可是革新不到半年就失敗了。他被一貶再貶,貶到了永州。那是個人煙稀少、荒僻可怕的地方,流放中67歲的老母去世了,女兒夭折了,朋友們也杳無音訊,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甚至百病纏身。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寫下了《江雪》這首詩。 現在你探尋到詩人寒冷、孤獨的真正原因了吧?吟。
4、蓑笠翁就是柳宗元的影子啊——孤獨的柳宗元。我們再去讀一讀,再去看看那幅畫,你從這獨釣寒江的蓑笠翁身上,又看到了怎樣的柳宗元?師補充:柳宗元被貶后,謠言四起,政敵把他丑化成“怪民”。面對罵聲,他沒有妥協;永州之貶,一貶就是10年!其間,面對每天都有可能遭遇的殘酷的迫害,柳宗元沒有畏懼;艱苦的生活環境,加之幾次無情的火災,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使得他“行則膝顫、坐則髀痹”,柳宗元悲憤、憂郁、痛苦,但他始終沒有屈服。這一切的一切,絲毫沒能動搖柳宗元的理想!(堅守、不屈、高潔、傲骨) 這也是“詩言志”啊!
柳宗元無言的獨釣,哪里是在釣魚啊,其間包含了千言萬語。感情朗讀。
4、寄興高潔,寓意豐富,難怪這首詩被后人尊崇為“五言之冠”!讓我們把它銘刻在心。
三、對比賞析。
1、王安石、柳宗元同屬“唐宋八大家”,寫下的這兩首詩都與冬天有關的,卻帶給我們截然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心境就有不同的表達,詩人是在寄情于景,寄情于詩啊!“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