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案例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認真作風。
一、研讀課文感知苦
1、讀題導入。
2、通過昨天的學習你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交流:主要內容)
3、是呀,為了編寫《本草》,李時珍和弟子龐憲——(引讀課文第一小節)
4、然而,對于這一切,李時珍卻認為:
出示:我們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齊讀)
5、吃點苦就是——(吃一點點苦) 難道修訂《本草》真的只要吃一點點苦嗎?
6、他們到底吃的是什么苦?請同學們自讀課文2——13小節,找一找。
(生讀文)
生自由交流,師相機點撥
*交流一:課文第2——4小節(他們住的是一座破敗的古寺。)
1、(卡片出示:破敗)課文哪些地方能讓我們具體地感受到古寺的破敗呢?(請你再讀讀課文第四小節,體會體會)
2、學生交流(到處是灰塵——很臟;長滿了青苔——陰暗潮濕;厚厚的蜘蛛網——很久沒有人住了;斷垣殘壁——年代久遠,墻壁破損了)
3、理解這么到位一定也能讀好是嗎?指讀第4小節,點評:你讀出了古寺的荒涼;你讀出了古寺的殘破;你讀出了古寺的危險。
4、假如讓你在這兒住下,你愿意嗎?為什么?(室內很臟;四處都沒有人,讓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險……)
5、可李時珍為什么愿意住進這個荒涼甚至危險的古寺呢?請快速讀讀課文2、3小節,找找原因。(交流:因為一心趕路,錯過了客店。)
6、這里的“一心”可以換成哪些詞?(專心、認真……)“一心趕路”是為了什么?(察訪藥材)
7、師小結:原來,為了尋訪藥材,李時珍一心趕路;又因為一門心思都撲在了修好《本草》上,所以面對這樣的古寺,他毫不猶豫地對龐憲說:“我們就在這兒住一夜吧。”(出示,齊讀)
8、一個“就”字,你讀出了什么?(隨便;對住哪兒沒有過多的要求)
9、看來,李時珍真像他所說的——我們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齊讀)
交流二:課文5——7小節
1、他們還吃了那些苦呢?
2、學生繼續交流。(吃得苦,行得苦……)
3、吃這樣的苦僅僅是一天?一個月?或是一年?
師補充:李時珍35歲時就開始編寫《本草》了,時至今日,已經有15個年頭,在這5000多個日日夜夜里,在這長年累月的奔波中,你認為這還是“吃點苦”嗎?
出示:
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李時珍……
夏天,驕陽似火,酷暑難熬,李時珍……
4、同學們的描述,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仿佛親身感受到了那種種艱難困苦。然而李時珍在談到這尋訪之苦時卻還說——我們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5、在這里你注意到他說話時的表情了嗎?(笑著說)那此刻這句話該怎么讀?(指讀、齊讀——讀出以苦為樂的精神來)
交流三:課文8——13小節
1、你們知道嗎?其實,要想編好《本草》,除了要承受著各種生活之苦,還要承擔更為繁重復雜甚至危及生命的編寫工作。接下來老師就請同學們去細細的品讀課文8——13小節,從人物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神情中去體會李時珍在編寫中還要吃什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