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凇》一
作者:wy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220 《霧凇》課堂教學實錄評析
課文《霧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千姿百態,奇特壯美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河山的歌頌之情。全文層次清晰,景物特點鮮明,給人們以身臨其境之感。語言清新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淀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由于霧凇離我們南方的學生生活較遠,教師在教學中設計了六個環節:一、欣賞霧凇景觀美;二、感知課文整體美;三、感悟景觀譴詞美;四、了解霧凇形成美;五、總觀霧凇姿態美;六、個性實踐留住美。
片段一:(欣賞霧凇景觀美)
師:孩子們你們都去過什么地方玩過?
生:……
師:這些地方都或多或少給你留下了較深的印象,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到吉林的松花江畔去看一道奇異的風景線——霧凇(板書霧凇)。
師:(播放視頻) 三九嚴寒,北國大地萬木蕭條,當走進東北的吉林市你卻會看到一道神奇而美麗的風景,這就是著名的吉林霧凇奇觀。
生:哇,真美呀!
生:真壯觀呀!
師:大家看到霧凇了嗎?此時如果讓你跟霧凇說一句話,你會說什么?
生1:你真美呀,像披著潔白的紗衣。
生2:霧凇形態各異,真神氣呀!
生3:我真想親眼看看你呀,美麗的霧凇。
生:……
片段二:(了解霧凇形成美)
師:霧凇這潔白晶瑩、銀光閃爍的衣服是怎樣穿上去的呢?(指名朗讀內容)
師:與你們平時穿衣服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不一樣在哪?
生:比較慢、比較輕。
師:你是從哪感受到的?
生:“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
師:誰能通過朗讀,讀出霧凇穿衣服的樣子?(指名讀)
師:要慢到多長時間才能穿上這一件衣服啊?
生:一夜。
師:為了讓人們欣賞到這么美麗的衣服,她艱難地穿了一夜,穿得這么慢。下面我們來一起來欣賞一下,她是怎樣穿上這件衣服的。
播放動畫課件:(課件內容:霧凇形成的過程:“每當夜幕降臨,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時……最初像銀線,逐漸變成銀條,最后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松雪柳了。)
師:看清楚了嗎?現在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把她穿衣服的樣子給讀出來嗎?(“每當夜幕降臨,……都是銀松雪柳了。”)指名朗讀,重點指導讀好“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
師:哎呀,我仿佛看到了霧凇像美麗的花仙子一樣慢慢地、輕輕地穿上了飄逸的長裙,天多冷呀,誰能讀得讓她再多穿點嗎?(指名讀)
師:還能再多穿點嗎?(指名讀)
師:這下皮衣都穿上了,真暖和。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讀,細細品味一番。
片段三:(個性實踐留住美)
師:在我們祖國的遼闊國土上,還有許許多多的自然奇觀,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號稱祖國的四大奇觀吧!(圖片欣賞:吉林霧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長江三峽,師作適當講解。)
師:希望你能去探索這些自然奇觀的形成原因,也寫出像《霧凇》這么美的文章來。
[點評]
1、源于生活,用舊知導入新知。新教材內容的切入要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經歷和體驗,很好地體現課標理念。在具體教學與導語內容的設計中,也應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這易使學生產生共鳴,激發學習和探究新知的積極性。上課伊始,教師問學生“你們都去過什么地方玩過?”這個問題激起他們的生活經歷。接著播放霧凇的實物錄象,真實的畫面和優美的音樂使學生情不自禁地呼出:“真美啊!”“真壯觀啊!”的贊嘆聲。接著,教師又讓學生對霧凇說一句話。此環節的安排,一方面豐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喚醒學生喜愛霧凇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