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親說課稿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情感型課文《第一次抱母親》。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程序三個部分進行說課。
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選編的三篇課文組成了“情感篇”主題單元,著重歌頌人間真情,教育學生要關愛他人,懂得回報。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張揚個性,讓課堂噴涌真情”是教學追求的目標。語文課需要淚光閃爍,需要感動,需要震撼,需要心靈獨白。這感動是作者之情、文本之情、教師之情、學生之情匯流而成的生命潤澤。《第一次抱母親》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由此可見,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錘煉語感的好素材
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確立
由于當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不知不覺地溺愛,已使孩子們對父愛、母愛的認識變得淡化,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難度。針對以上學情,結合教材的特色及新課程標準,我初步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a、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b、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這也是教學的重點。
c、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感恩之情。這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師的教學應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分析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結合教材及教學對象的特點,在教學中采用了如下手段和方法。
1、創設情境法:本課的教學我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情境,用圖畫展現情境、用音樂和視頻來渲染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語文。
2、對話法: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來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然后展開課堂對話。
3、自讀自悟法:“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說教學流程
根據本文的教學思路及模式,為了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如下四大板塊。
第一板塊:歌曲調查,激情激趣
上課伊始,我將播放周杰倫的歌曲《聽媽媽的話》,流行音樂的導入能迅速把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然后問:這首歌是歌頌誰的?當學生知道這是歌頌母親的歌曲后,我順勢引導:在正式學習新課前老師想做一個關于媽媽的調查,看看同學們對自己的媽媽有多少了解,通過多媒體展示問題:1、媽媽的鞋碼是多少?2、媽媽的生日是什么時候?3、媽媽最喜歡的顏色是什么?4、媽媽的身高體重是多少?5、媽媽有什么興趣愛好。給同學們五分鐘左右的時間小組交流,暢所欲言,一定要以最真實的態度回答問題。然后各小組長代表本組發言,談談對媽媽的了解。我將根據同學們的回答做適當引導、點評。聽了同學們對自己媽媽的了解,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今天要學的課文中作者對自己的媽媽有多少認識吧!板書課題《第一次抱母親》,接下來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劃出重點字詞,如“瘦”、“重擔”、“愧疚”、“責怪”、“竟然”“翻山越嶺”、“突發奇想”等詞。學生初讀課文,逐步做到正確、流利,學會生字詞,了解本文講述了一件什么樣的事并理清文章的結構,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