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親說課稿
在閱讀教學中要以讀為本,讀中識字,讀中感悟、通過讀內化語言。正確流利地朗讀是做到有感情朗讀的基礎。
第二板塊:引導精讀,感知文本
1、以課題《第一次抱母親》中的“抱”字為線索把握作者情感的變化。默讀課文,找到文中“抱”的動作
a.“抱”的動作
課件出示: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為了讓母親容易入睡,我將她輕輕地搖動著。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這兩段話。同樣是抱母親,你有沒有感受到這兩處有什么不一樣呢?
指名說。第一處是怎么樣的抱?第二處呢?(板書:使勁、輕輕)
b.“抱”的感受
(1)同樣是抱著母親,由最初的“使勁”一抱到后來發自內心的“輕輕”地抱。這個過程中作者的內心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作者的心情怎樣呢?(課件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2)理解:“竟然”。
細細讀這個句子,你從哪些詞體會到什么?
(3)指導朗讀:你看,抓住重點詞語好好品味,我們就能感受到作者此時出乎意料、難過后悔的心情,請大家把這句話再讀一讀。
2、抓住三處“沒想到”,呈現輕與重的對比,體會兒子心里的難過、愧疚。
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摔倒。
△“我沒想到我媽這么輕。”
△“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請你讀讀這三處沒想到,從三個“沒想到”中你能讀出作者此刻內心的感受?
組織交流,呈現文中描寫作者內心感受的句子:
☆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我愧疚地望著母親那瘦小的臉
3、這究竟是一位怎樣的母親,讓我如此難過與愧疚?我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二、三兩小節,在打動他們的地方作上記號,并用批注的方式記錄下他們的感受。
抓“母親形象”,探究愧疚原因。
1、讓學生自由交流:你讀出了怎樣的母親形象? 出示“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一段話。著重引導學生抓住“翻山越嶺”理解母親的艱辛。
2、繼續交流:你還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你從哪兒知道的?引導學生抓住母親的話語“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感受母親的樸素不求回報。
第三板塊:讀寫結合,表達心聲
在學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礎上,通過語言實踐——傾訴,讓學生表白內心,使他們的情感得到宣泄,讓學生回憶自己的母親平時所付出的操勞,當堂寫篇小文章。選擇其中的一兩篇,由作者誦讀,全班同學共同幫助修改,使之成為一篇優秀習作,其他同學也對各自的寓言進行修改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