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贊歌——《“生命橋”》教學設計
另外,在教學中還應該及時追問,善于質疑。在讓學生理解“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一句話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說“弧線”是老羚羊跳躍的方向和跳躍時的身影;有的學生說“弧線”就是“生命橋”,是年輕羚羊跳崖時方向;還有的學生說“弧線”是老羚羊的死亡……顯然,當時學生的回答是不夠到位的。如果我當時讓學生再回到課文中,多讀幾遍句子,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來理解,并緊接著追問:“老羚羊在年輕羚羊跳崖時起到了什么作用?沒有老羚羊的支撐,年輕羚羊能完成第二次飛躍嗎?” 然后從學生提出的許多問題中梳理出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再讓學生去朗讀課文自己找出答案,學生就不難理解這幾話的含義了。
我想,《“生命橋”》就是一曲生命的贊歌,而老師就像是引領學生演奏這首贊歌的指揮者,心與歌的交匯,情與義的升華,全然蘊涵于課堂中的一份份感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