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田園詩情》教學設計
(這一段師生用對話的形式,一帶而過.)
(四)夜景圖
1,時間過得真快,現在天已經是傍晚了,我們又看到了什么 小聲地讀第5節.
總結:是的,在這里在這個時候誰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鈴鐺也沒有響聲,擠奶的人更是默默無言.他們也在享受著這份寧靜與詳和,收獲與喜悅.
2,過渡:在這一天中,動物們盡情地享受這草原無限的美感,也從嫩草中汲取了無限的營養,這里他們也該休息了,而在運河之中,在馬路之上又是一番繁忙與收獲.
默默讀第六節,看看這時的田園風光又是如何.
指名配樂輕聲朗讀這節,看看入夜的荷蘭田園風光.
――這才是真正的荷蘭王國.
(五)總結
現在讓我們反思這一天的所見所聞吧,我們知道,說荷蘭是水之國,是因為--(碧綠的低地鑲嵌在一條條運河之間)
說荷蘭是花之國,是因為--
說荷蘭是牧場之國是因為那里有---
由此看來,我們可以說真正的荷蘭應是--花之國,水之國,牧場之國.
模塊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在這個美麗的國度中暢游了一兩天,天亮了我們就要回家了,想帶點什么留作紀念呢
(突出這里的特產的獨有的特點.)
附簡短資料:
1,荷蘭又稱為荷蘭王國,在歐洲西部,面臨大海以低地為主.面積相當于江蘇的一小半,人口相當于江蘇的百分之一.2,國旗是自上至下分區是紅白藍.3,荷蘭的國花是郁金香.
附板書設計:
草 花 河…
田園 詩情
牛 馬 羊…
第三課時教學
教學目標:
1,繼續引領學生針對重點語句進行再現地深入品讀.
2,能有感情地背誦自己喜歡的兩小節.
3,指導學生完成課堂作業.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背誦自己喜歡的兩小節.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默寫詞語,并有針對性地指導
頑皮 嚴肅 舒緩平穩 牲畜
偶然 汽笛 悠然自得 一抹晚霞
(特別注意"偶"字要與"離"區分開來)
2,通過上兩節課的學習,你們對荷蘭這個國家有了哪些了解
(讓學生回憶說出)
3,品讀重點,自己喜歡的語句.
課文的語言很優美,不知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針對一些重點語句,再次進行深入性,品讀式,回品式誦讀.)
二,指導背誦
1,選取自己最喜歡的兩小節,并能說出自己喜歡的原因.
2,能有感情地誦讀這節,并能背誦下來.
三,課堂作業指導.
(略)
教學解讀與反思:
這篇課文原來是屬"獨立閱讀"類課文,只需一教時,而現在被劃到精讀課文之列,所以我用了三教時.
第一教時設計突出一個"實",即求實與扎實,即讓學生對整個文本有所感知,又得老老實實地讓他們"流利朗讀",還得讓他們實實在在地寫好字,完成寫字作業.
第二教時,我沒有采取多媒體手段,只是力求讓學生通過再現式的有感情朗讀,深入地感受荷蘭田園的美.
第三課時,前20分鐘是對文本的再次回味與嚼咀,同時完成背誦兩小節的任務.后20分鐘是指導學生完成課內作業的過程.這兩個過程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學時,我盡可能用入情入境的語言引引領學生進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去.由于課文比較長,而每一部分的語言都比較美,但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有限,所以教學時,我重點引導學生感受第二段和感受第三段,這兩節是牧場的代表景觀.對于第四節,采用師生對話的形式一下帶過,而第五節與第六節,采取讓學生通過輕輕讀,邊讀邊看,看自己能看到什么的方法,讓牧場的夜景在他們的腦海中時時浮現.
在教學時我仍遵循著從整體到細節,再到整體的方法,如開頭為學生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再次走入牧場,看看牧場中的風光到底是有何特點,有何詩意.他們通過一個整體的朗讀,對文本應該有一個鳥瞰的感知.最后,以第一節和最后一節為切入點,讓學生再一次深深地明白:"說荷蘭是花之國,是因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真正的荷蘭就是花之國,水之國,牧場之國."這樣,就讓學生從微觀世界中走了出來,重新整體認識了荷蘭的田園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