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初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的朗讀理解內容、探究引導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通過動植物和人三個生命躍動的事例,感悟生命的力量,提升對人類生命意義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交流格言,揭示課題
1.教師導入:“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丑陋的毛蟲,可能蛻變為一只五色斑斕的彩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跡!边@是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對于生命的感悟。同學們,能不能把你喜歡的有關生命的格言或精彩語段、篇章讀給大家聽?
2.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欣賞。
3.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聽老師的范讀,邊聽邊想作者從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對生命的思考?
2、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文中的事例。
3、再次認真默讀這三個故事,看看哪個句子打動了你?
三、品析課文,體會生命頑強
1、飛蛾求生:
句子1: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1)說說什么打動了你?從哪里體會到的?
(2)為什么我會“忍不住”?
(3)指導朗讀
(4)此時,你覺得這只飛蛾怎么樣?
(5)齊讀課題。
2、瓜子抗爭:
句子2: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一種多么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1)說說什么打動了你?或者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里體會到的?
(2)這粒香瓜子的生長環境會是怎樣的?由此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3)如果你就是這株小瓜苗,心里會想什么?
(4)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這種聲音嗎?
3、傾聽心跳
(1)請大家齊讀第四自然段。
(2)為什么杏林子會為它感動呢?我們有必要讓大家回顧一下杏林子的一些資料。
(3)師:請同學介紹杏林子的資料。
(4)你覺得杏林子是個怎樣的人?你敬佩她嗎?為什么?
四、拓展知識,升華情感
(1)師:像杏林子這樣,通過自己善意而偉大的舉動,創造出無限價值的人還有很多。
(2)課件出示(文字和圖片)
(3)學習了課文你想怎樣珍惜生命?
五、總結全文
文章可以結束,但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愛生命。
六、板書設計:
生命 生命
飛蛾求生
瓜子抗爭 珍愛生命
傾聽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