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2單元教案
“瞧”注意是左右結構。
(3)按要求描紅。
三、再讀課文,概括大意。
1.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領居家的小男孩用橫切蘋果的方法,讓“我”看到了蘋果里有一顆五角星。這使“我”從中受到啟發。
2.試著給課文分段,說說大意。
(1-4)領居家的小男孩橫切蘋果后,蘋果里有顆五角星。
(5)我從橫切蘋果中獲得的深刻感受。
四、作業。
1.抄寫生詞
2.給多音字組詞。
第二課時
(授課日期:3月11日,累計課時:19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我”切蘋果前后的心情變化。
2.用實驗的方法,理解兩種切蘋果的方法。
3.培養比較分析的能力。
4.理解“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齊讀課題。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讀課文,感悟道理。
1.蘋果里的五角星是誰給我看的?課文一開始就概括介紹了這個小男孩。讀讀課文的第一句話,他是一個怎樣的小男孩?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
(通過“?汀、“差不多每天”“報告”、“新聞”“顯示顯示…
…新本領”等詞語體會這個小男孩活潑天真和好奇心強的特點。
2.指導朗讀這句話。
切蘋果前
3.當小男孩要向“我”顯示他在幼兒園學到的新本領時,我是怎么說的?“我”心里在想什么?(不以為然,不屑一顧:根據自己切蘋果的經驗,里面不就是蘋果核嗎?)
4.朗讀對話,學生互評是否讀出了男孩的自豪,急于表現自己,“我”的不以為然。
切蘋果后
5.不過小男孩卻堅持要切給我看。結果,“我”看到了什么?是我預想的嗎?結果讓我(出乎意料)當“我”看到蘋果里的五角星時,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讀讀第四自然段。
6.交流,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真的”、“果然”、等詞句體會我的驚奇)為什么這么驚奇?(比較分析)
(1)出示“我見過許多人切蘋果,他們對切蘋果都不生疏,總是循規蹈矩地按照通常的切法,把他們一切兩半,卻從未見過還有另一種方法,更沒想到蘋果里還隱藏著‘五角星’”
這“另一種切法”指什么?(攔腰切下去)自讀第三自然段。
(2)通常人們是怎么切的?(從頂部切到底部)
(3)說說“生疏”的意思。
(4)人們總是按照這樣的規則去切蘋果,就叫(循規蹈矩)
7.你見過攔腰切蘋果嗎?我們也來試一試。(實驗兩種切蘋果的方法)
(兩種不同的切蘋果的方法,構成一組比較關系。運用食物演示的方法幫助理解“從頂部切到底部”、“攔腰切下去”、“循規蹈矩”這些詞,提高比較分析的能力。)
8.一般人為什么不“攔腰切”呢?(因為好看、美觀,人們發現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為公平,人們少了發現;因為習慣,人們缺少思考,少了創造發明……)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第一次這樣切蘋果,也許是出于無意,也許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觸。
出示句子“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1.“鮮為人知”是什么意思?
2.鮮為人知的圖案”指什么?
3.“魅力”在字典中的解釋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這“蘋果里的五角星”為什么這么有“魅力”呢?(攔腰切蘋果的太少,而又能發現“五角星”的人更少;其中的思考方法于眾不同,很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