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課題: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8個,會寫“峽、桂、移”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海峽、桂樹、移植、中國臺灣、彼岸、襲擊余震、滿懷、空曠、暫停、同胞、血脈”等12個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點:
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
教學準備:
1、收集兩岸同胞互相關愛幫助的故事。
2、一張中國地圖(或制作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搭石》的作者從不起眼的小事中發現了人間的真情。今天要學習的卻是從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贊美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
2、揭題。引導學生理解“中國臺灣海峽”,適當講解一些兩岸現狀,突出兩岸同胞的親情。指導寫“灣、峽”。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用一兩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從地圖上找出“杭州市”和“中國臺灣花蓮”,理解“跨越”。
3、思考:“生命橋”在課文中指什么?
三、自學生字詞
1、自學,互教互幫,借助拼音讀準確。
2、分類檢查讀音
3、寫字指導。9個左右結構的字歸一類,以“峽、灣、脈”為重點;2個上下結構的字,以“暫”為重點;另一個為一類。
4、指名分段試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
四、學習一、二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2、出示重點句,與課文原句對比閱讀: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如果不盡快移植骨髓,將面臨死亡。
3、討論:你覺得哪句寫得更好?為什么?
4、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原句。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收集兩岸同胞骨肉親情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情境導入
1、出示課文插圖。談話:兩岸同胞怎樣全力搶救小錢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
2、學生自讀課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二、教師的引導策略:
可以從正面引導,如
a.面對地震,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
b.面對余震,李博士和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他們為什么能這樣做?
c、李博士怎樣將骨髓帶到杭州?
也可以從側面引導,如:
a、這位青年難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
b.李博士和青年難道不怕余震嗎?
c、李博士是怎樣“奔波”的?(想象“奔波”的情景)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五自然段。
三、升華情感
1、有感情地朗讀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a、小練筆(或口頭填空):聯系課文內容,用“終于”寫(說)一句話。 小錢幾經輾轉,終于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 。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李博士終于 。經過兩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錢終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