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天鵝的故事》教案
一.教學目標 :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借課文中的語言材料,讀懂課后練習中的有關問題,體會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領悟人與動物(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學習第(5—7)自然段,憑借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體會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
三.教學準備:文字,圖片。
四.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天鵝的故事》,這節課我們再次走進這個故事。
2、回憶:天鵝身上發生了什么故事?
3.再讀課文,討論交流:《天鵝的故事》這篇課文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誰能用一兩句話概括一下課文主要講了天鵝的什么故事?(一群天鵝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鵝的帶領下,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故事)。
[評:書不讀熟不開講。對這樣情滿全篇的文章,初讀必須充分,讓學生自讀、自究、質疑、交流,對文本獲得鳥瞰式的全景圖。]
二、自學思考
1、明確要求: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用( )畫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也許有些詞語最先映入你的眼簾、最先打動你的心,就在詞語下面畫上“△△”符號,細細地讀一讀、品一品。
2、學生自讀思考,教師巡視指導。
三、精讀感悟
(一)老天鵝破冰的場面
1、課件出示:為什么這一自然段令你感動?
突然,一個個兒特別大的老天鵝騰空而起,不過它并沒有飛走,而是利用下落的沖力,像石頭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著冰面。經過這沉重的一擊,鏡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顫動起來。接著是第2次,第3次……
(1)、老天鵝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與堅硬的冰面相撞擊,不疼嗎?(疼)它怕不怕?(不怕)這叫什么?(勇敢)
(2)、老天鵝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撞擊著冰面,可是冰并沒有碎,它又是怎么做的?(學生接讀)
(3)、鏡子般的冰面僅僅被撞得顫動起來,可是仍然沒有碎,它又是怎樣做的?(學生接讀)
2、體會“騰空而起”“重重地撲打”。
(1)學生演示天鵝的“騰空而起”和“重重地撲打”,提示要表現出力度。
(2)口語交際:上節課資料介紹,冬天,貝爾加湖的冰層一般有1米厚。比劃一下,一米大概有多厚?現在是早春的寒潮,假設冰層是冬天的一半,那也有多厚?(學生比劃)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天鵝為什么還要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著冰面呢?請你來替老天鵝當一次代言人吧!
——老天鵝啊老天鵝,你像石頭似的撲打冰面,難道真是鋼鐵之軀,就不怕那鉆心的疼痛和刺骨的寒冷嗎?(多么堅強的老天鵝!)
——老天鵝啊老天鵝,以你的威望完全可以命令年輕天鵝行動,何苦要自己忍受這般苦痛?(多么無私的老天鵝!)
——老天鵝啊老天鵝,難道你就沒有看到冰面上那片片白羽、斑斑血跡?(多么勇敢,不怕犧牲的的勇士啊!)
(3)朗讀:(分行朗讀)在你們的解讀中,老天鵝的行動簡直就是一首詩,是世界上最壯麗的篇章!誰來讀一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老天鵝
騰空而起
利用下落的沖力
像石頭似的
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
重重地撲打著冰面
第1次、第2次,第3次……
師:面對這樣一只舍身為群,以血肉之軀為武器的老天鵝,我們可以給他一個光榮的稱號,敬重地稱它為——破冰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