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7單元教案
第七單元備課
★單元名稱:第七單元
一、單元概述
本單元由3篇閱讀課文《愛因斯坦和小女孩》、《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黃河的主人》和一篇習作、一個練習組成。第七單元國魂篇,是關于歌頌領袖人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本單元三篇課文表現了不同的任務形象:《愛因斯坦和小女孩》表現了潛心科研、不拘生活小節的愛因斯坦。《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借物喻人,含蓄表現了宋慶齡愛滿天下、一身正氣的風范。《黃河的主人》謳歌了普通勞動者身上蘊含的民族精神。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單元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論……總是……;只要……就……”“只好”“一面……一面……”等詞造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3.理解樟樹的可貴之處,領會樟樹的象征意義,體會作者對宋慶齡的懷念之情。感受黃河波濤洶涌的氣勢,領悟“黃河主人”的機智勇敢及勇于與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4.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象棋術語,理解歌訣,借助歌訣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規則。
5.學會傾訴煩惱,培養學生運用口語與人溝通、談心的能力。
6.激發學生參加體驗活動的興趣,能有詳有略地描寫出來,并把自己對這次體驗活動的感受寫出來。
三、教學重點:
緊扣本單元課文中的重點語句,重點段落,引導學生研讀,層層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思想內涵;能有詳有略地描寫體驗活動,把自己對這次體驗活動的感受寫出來。
四、教學難點:
在讀中感悟愛因斯坦潛心科學研究、不拘生活小節的平凡而又偉大的品格;在讀中感受樟樹的蓬蓬勃勃和香氣永久保持的可貴之處;在讀中感受黃河波濤洶涌的氣勢,領悟“黃河主人”的機智勇敢及勇于與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五、分課教學思路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學可由“愛因斯坦在小女孩的父親和大家的心目中是偉大的人,而愛因斯坦自己卻說并不偉大,小女孩也這樣認為。”這一矛盾激發學生的思考,從文中的相關的課文朗讀體會,從而感受愛因斯坦潛心科學研究,忽略生活小結,平凡、謙虛、和藹可親的特點。課文通過對愛因斯坦的語言、動作、外貌等方面的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是學生利用文本學習寫人方法的好范例。教學時力圖找到“讀”和“寫”的結合點,在體會人物特點時,讓學生說說是通過哪一方面的描寫來表現這一特點的。利用文本的留白之處,讓學生想象經過小女孩“包裝”后的愛因斯坦的樣子,指導按從上到下、從部分到整體的順序來觀察和描寫人物的外貌。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的四、五自然段是重點段,在教第四小節時,先引導學生找出一個最能反映樟樹生長特點的詞語——“蓬蓬勃勃”,要求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這個詞的含義。那么哪些地方反映出樟樹的蓬蓬勃勃呢?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圈畫出有關語句,隨機交流,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樟樹“蓬蓬勃勃”的樣子。在引導學生體會樟樹的內在美時,要求學生默讀第五小節,把樟樹跟其他樹木進行比較,體會樟樹的可貴品質。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和層次,抓住“即使……仍然……”“只要……就……”這兩個表示假設、條件關系的句子來理解這個香味保持得的確夠久!帶著這種理解,再次感情朗讀,讀出對樟樹的贊美之情,最后理解“人們為什么要在樟樹前留影呢?”時,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結合搜集到的資料,將樟樹和宋慶齡聯系起來思考,找出樟樹的可貴品質和宋慶齡高尚品格的相似之處,進一步體會作者對樟樹的熱情贊美和對宋慶齡的深切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