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7單元教案
2.學習用“無論…總是…”和“只要…就…”造句。
3.培養學生的重點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聽寫詞語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掌握樟樹外形及特點。
1.邊讀邊思考:作者從哪幾方面寫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的?并圈畫出有關詞語,反復品讀。
2.交流:
(1)通過枝干和樹葉來突出樟樹的外形。
枝干:粗壯、伸向四面八方(看圖體會,朗讀這一句。)
樹葉:稠密、綠得發亮(看圖體會稠密,朗讀這一句。)
2)出示寫生長特點的句子:樟樹四季常青,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
讀好“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看圖體會蓬蓬勃勃。)
是只有夏天才蓬蓬勃勃的嗎?引導同學讀好“無論…總是…”
讀出了什么?(不管在什么條件下,總是有蓬蓬勃勃這種景象。)
你會仿照例句也來說一個句子嗎?(學生造句)
3.誰能連起來讀好這一段。
4.教師小結:你讀得真好,讓我們欣賞了樟樹的外形美,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樟樹不僅外形美觀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它的內在的品質更是博得了人們的稱贊,我們一起來看看。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感受樟樹的內在品質美。
1. 默讀課文用“—”畫出寫別的樹木的句子,用“﹏”畫出寫樟樹的句子。
2.學習第1—3句
a 指名讀。
b 理解“繁衍”“寄生”等詞語。
c 說說別的樹不好在什么地方。
石榴樹招蟲的情形是怎樣的?
(從同一棵樹上可以捉到三四種不同的蟲子。)
“三四種不同的蟲子說明什么?
(突出害蟲之多)
“在樹上生兒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孫孫都寄生在樹上”寫出了什么?
(害蟲對石榴樹侵害的時間之長)
根據自己所見到的想一想:樹木招蟲的后果是什么?
為什么這些樹木這么容易招蟲?
(因為沒有讓蟲類害怕的香氣。)
3.學習第4—7句
a 自由讀課文。
b 理解句子。
出示句子:而樟樹卻不招蟲,因為樟樹本身有一種拒蟲的香氣。更可貴的是,這種拒蟲的香氣能永久保持。
說說這句話中哪個詞能表示樟樹和別的樹不一樣。(拒蟲)
為什么?(因為樟樹本身有一種拒蟲的香氣。)
小結:是啊,樟樹生來就有一種香氣,一聞到這種香氣蟲類就害怕,令蟲類不敢靠近它,更可貴的是——它的這種香氣能永久保持。
讀好這個句子。
哪些句子具體寫了樟樹的香氣能永久保持?
c理解句子。
出示句子:即使當它枝枯葉落的時候,當它已經作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時候,它的香氣仍然不變。只要這木質存在一天,蟲類就怕它一天。樟樹的可貴之處就在這里。
讀讀這些句子,你從哪里體會到它的香氣永久保持?
抓住關聯詞“即使…仍然…”(外界環境隨便怎么變化,它的香氣不變)“只要…就…(只要有木質,它就能驅蟲)
讀讀例句,仿照例句造句。
4.再讀第5自然段,說說樟樹高貴在什么地方。
5.上課一開始大家提出的疑問現在能解決了嗎?(宋慶齡為什么這么喜愛這兩棵樟樹?)
(她熱愛故居的樟樹,是因為樟樹不論生存環境如何變化,“總是那么蓬蓬勃勃“,充滿活力。更可貴的是樟樹具有永久保持香氣的特點。)
6.學生談談對宋慶齡的了解。
師補充:她從青年時代起就追隨偉大的革命家孫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事業,在長達70年的革命戰斗生涯中,她永葆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她在危難時刻,大義凜然,英勇戰斗,從不向反動勢力妥協,她一身正氣,令敵人畏懼。她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著堅定的政治原則,威武不屈,富貴不淫,貧賤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