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7單元教案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授課日期:5月27日,累計課時:86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知道黃河的主人是誰?
2.自學生字。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板書:黃河
2.你知道黃河嗎?
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炎黃子孫在這里繁衍生息。又是我國第二大河。源自青海巴顏咯拉山,流經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等省區,在山東省北部入渤海。它氣勢磅礴,激流險灘不知其數,滔滔河水一瀉千里。唐代詩人李白寫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3.補全板書。
4.誰能夠成為黃河的主人呢?他憑什么能成為黃河的主人呢?其中又有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呢?
二、 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
漂流 萬馬奔騰 磁力 整個兒 吞沒 體積 竹篙 嘗試 憑著 羊皮筏子 濁浪排空 提心吊膽 談笑風生 波浪滔滔
鼓浪前進 專心致志 膽戰心驚 驚濤駭浪
3.自學生字,說說記法。教師指導“滾”。學生描紅臨寫生字。
三、 4.朗讀課文。再次感知。
1.默讀課文,想想每一段的意思。試著給課文分段。
(1-4)一只洋皮筏子在湍急的黃河上破浪前進。
(5-6)羊皮筏子上的人們沉著從容。
(7-8)艄公為什么能成為黃河的主人。
2.你知道誰是黃河的主人?
# 課文哪些句子點明了艄公是黃河的主人,把它畫出來。
# 為什么說他是“黃河的主人”?
四、 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完成課后第四題。
第二課時
(授課日期:5月30日,累計課時:87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讓學生領悟人們為什么稱艄公為“黃河的主人”。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們為什么稱艄公為“黃河的主人”。
教學準備:課件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黃河的主人是誰?
2.上節課有同學問,一個普通的艄公怎么會成為黃河的主人?今天我們就圍繞這個問題繼續學習課文,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用課文的一句話回答這個問題。
交流出示: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
要點:勇敢 智慧 鎮靜 機敏
“驚濤駭浪”什么意思?(駭:驚嚇 兇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浪)
“如履平地”什么意思?(履:走 在有危險的地方行走就如同走在平地上一樣)
指讀,齊讀
二、體驗黃河的壯美
1.那作者眼前的黃河是怎樣的呢?
交流出示第一自然段:黃河滾滾。那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氣勢,令人膽戰心驚。
讀著這樣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一瀉千里的氣勢,萬馬奔騰、渾濁的浪頭排山倒海而來的景象。我仿佛聽到了滔滔的聲音、仿佛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
帶著你看到的、聽到的,自已讀一讀這一段。
指名讀。
想不想看看那氣勢磅礴的黃河。
課件演示:黃河奔流的情景。
你心里感到怎樣?
(我感到害怕、自豪、激動)
帶著這樣的感情來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生齊讀
2.作者第一次看到黃河,心情怎樣?作者用了什么詞。 (膽戰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