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米修斯盜火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
《普羅米修斯盜火》是根據古希臘神話故事改編的。它濃縮了《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和《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的主要情節,記敘了普羅米修斯為了解除人類沒有火種的困苦,不惜觸犯天規,勇敢地盜取天火,頌揚了他富有同情心、勇敢機智、甘愿為人類受苦的偉大精神。
這篇課文以“無火—盜火—受罰—獲救”為主要線索。在具體敘述上,作者有意識地留下一些空白,如普羅米修斯把火種帶到人間后人們的反映,這些空白的存在給人以想象的空間,為我們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供了資源,是一篇訓練語言、發展思維的好課例。 [學情分析 ]
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對神話故事興趣濃厚,尤其對神話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更是情有獨鐘。電視劇《西游記》中能“七十二”變的孫悟空,三年級課文《哪吒鬧海》中頑皮、可愛、為民著想的哪吒都是孩子們心目中的偶像、英雄。對這類課文的學習,學生熱情高漲,主動參與,有較強的表達欲望。在教學中,我將創設“審案”情境,引導學生深入課文,感悟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品讀重點詞句,抓住教材留白,展開想象,理解 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課文。
過程和方法:以“自讀—感悟—體驗—探究”為主 ,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了解普羅米修斯盜火的英雄壯舉,學習其不畏強暴、為民造福的偉大精神。
[教學重點]
在自主探究中反復感受文本語言,潛心研讀、品詞析句,感悟普羅米修斯的英雄精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人物形象。
[教法學法設計]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預設的教法是:以讀為主線,創設情境,整合圖、文等各種資源,采用自主探究、朗讀感悟等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預設的學法是:以讀促思,讀中體驗,合作互動,角色體驗等,最終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師:身著法官衣服,桌上擺有“審判長”牌子。)
昨天我們對普羅米修斯盜火一案已進行了初步的調查,今天我們進行進一步的審理。我們絕不放過一個壞人,也絕不冤枉一個好人。好,我們“深入案情”。
二、“深入案情”分析
(一)回顧普羅米修斯作案經過。
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注意所填詞語,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觀看盜火圖片1: 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普羅米修斯的動作、神態,猜猜他心里會想些什么?他會說什么?
觀看盜火圖片2: 展開合理想象,此時普羅米修斯的心情如何?他會想些什么?
[變抽象為具體,通過觀看形象的畫面使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二)分析作案原因。
1、認真閱讀第一自然段,思考后填空:
人們的生活非常困苦,沒有( )只好( );沒有( )只好( );沒有( )只好( );沒有( )只好 ( );真叫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