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
一、說教材《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這篇課文屬書信文章,是一個中國孩子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的一封信。這封信首先表達了“我”和媽媽對加利先生的問候和深深的謝意,接著深情回憶“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懷著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學習,用生命捍衛和平。最后,呼吁國際社會一致行動起來,維持和平,制止戰爭。 本文情感強烈,課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痛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沒有口號,但讀起來催人淚下。
二、學說情
本班學生有一定的自學生字、詞語的能力,但概括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情感能力有所欠缺,現在的中國孩子生活在和平年代,對戰爭感到很遙遠,特別是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更是無法體會,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體驗這些情感,進行熏陶、感染,讓學生對文章所描繪的景物、人物、故事等留下深刻印象,對語言文字有上有所感悟。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認識七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的讀寫“執行、維護等詞語。
2、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理解信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法的真摯情感,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信中“我”的呼吁,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難點是認識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五、說教法學法
教法是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感悟,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創設情境,生成情感 ;2多重對話,迸發情感;3、拓寬文本,激發情感
學法是學生通過讀文質疑,抓住含義深刻的重點語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畫、批注、體會、朗讀),學生在體驗情感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個性,悟出自己的理解。
六、說教學流程
教學本課時,根據本課教材特點 ,我進行了以下處理:
第一、創設情境,生成情感
情境是引發學生積極學習的動機,閱讀之前,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去感悟、去探究,它是體驗的引信、探究的前奏,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促使學生自發地進行并獲得情感體驗。上課伊始,我播放了有關中國維和部隊執行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錄像。讓學生了解維和戰士的工作情況,看到維和戰士們用自己的生命維護世界和平,從心底對他們產生崇敬之情。然后教師用沉痛的聲音告訴孩子們,有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孩子的爸爸,在執行任務時壯烈犧牲時,孩子們心靈一顫,獲得情感體驗,自覺地潛入文本,用心靈去充分感悟。
第二、多重對話,迸發情感
現代對話理論認為:閱讀就是一種對話和交流的關系。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教師應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傳遞激qing,和學生在充滿情感的氛圍中對話、交流,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在課堂上,我先讓學生圍繞孩子的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進行朗讀、感悟。在師生的互動交流中,讓學生體會到爸爸的可敬、可親、勇敢、偉大,激起學生對戰爭的憎恨。然后抓住文中兩段震憾人心靈的文字,即生前分離和死后重逢兩部分內容進行探究。比如讓學生從 “深情的目光”中體會爸爸臨上飛機前與妻兒依依惜別之情。讓學生想象爸爸臨走時,究竟想要告訴孩子什么?爸爸的靈柩回來了,當小作者看到爸爸覆蓋著國旗的遺體時,引導學生想象這是一具怎樣的遺體呢?從而打動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的情感與小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感悟到“!我聽見了,媽媽聽見了,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全世界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這不僅僅只是爸爸在呼喚和平,而是全世界善良的人民都熱切地期盼著,呼喚著和平,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聲。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實際上是全世界的呼聲。總之 ,學生在多重、開放、深刻的對話中,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心靈的接納中,知識不斷積累,情感更加豐富,體驗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