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及評析(精選13篇)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及評析 篇1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我非常高興來到育英小學,看到你們幸?鞓返厣睿孀屓肆w慕。我們有幸福的家庭、快樂的伙伴、還有美麗的校園……
(播放課件:一組表現幸福生活的畫面)
開場用精煉簡短的語言,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老師表現出來的親切感,把陌生的師生關系融洽了,師生距離拉近了;二是導入過渡自然,很快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師:可是,幸福的生活并不屬于每一個孩子,請看。
。úシ耪n件:一組表現戰爭環境中人們生活的畫面)
師:看了這些畫面,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1:戰爭,使許多人失去了父母,失去了親愛的親人。
生2:戰爭給人類帶來了沉重的災難,讓我們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生3:戰爭,這兩個觸目驚心的字,讓我們看到了一幅幅悲慘的畫面,雖然我們生活得極為幸福,但是在別的地區,別的孩子,因為戰爭還在受苦受難。
。ㄈ珗稣坡暎
師:是啊,我們多么希望這些孩子能遠離戰爭,過上幸?鞓返纳!今天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傾聽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ò鍟n題)
(生齊讀課題)
正確的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把兩組畫面通過影視和圖片,形象的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幸福生活與戰爭帶來的悲慘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創設了一個有效的情境,并且為之后的教師、學生、教材之間的情感溝通作了有效的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在上節課中,我們知道了這篇課文是一個失去父親的孩子寫給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這節課讓我們繼續體會小作者的真摯情感。先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把最讓你感動的部分多讀幾遍,也可以把你讀懂的講給周圍的同學聽。
。ㄕn件:出示讀書要求:我能這樣做: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2、把最讓我感動的部分多讀幾遍。3、把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與周圍的同學討論交流。)
。ㄉ杂勺x課文,教師巡視。)
師:誰來說說,剛才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生1:我讀懂了這篇課文的小作者呼吁的是“要和平,不要戰爭”。
師:對,要和平,不要戰爭。(板書:呼吁 和平)
生2:戰爭讓無數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就象文中的爸爸,精通四國語言,如果活著的話,他能實現自己的心愿,可是戰爭奪去了我們憧憬的希望!
師:戰爭讓我們的希望破滅了!還有誰能說說?
生3:我讀懂了文中的小作者不希望每一個人失去自己的親人,不愿意看到這一幅幅悲痛的畫面。
師:為什么呢?
生3:因為每一個人失去自己的親人都是很悲痛很傷心的。
師:嗯,文中的作者自己……
生3:也失去了自己的父親。
師:是啊,這是多么慘痛的經歷。∵有誰能說說。
生4:我讀懂了現在雖然生活在和平的環境中,但是還有更多的地區彌漫著戰爭的硝煙。
生5:我不懂什么是藍盔。
生6:藍盔是一頂藍帽子,是專門給聯合國維和部隊戴的。
師:喲,你知道得真多。ㄕn件出示圖片)我們看,藍盔是聯合國維和部隊士兵戴的盔帽,藍色象征和平。
生7:我不明白,和平之花為什么這么嬌嫩,和平之神為什么沒有永駐人間?
師:問得好!在后面的學習中我們將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生8:我不明白,為什么文中的爸爸犧牲了,呼喚的是和平,我聽見了,媽媽聽見了,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為什么他犧牲了,還在呼喚呢?
師:是啊,為什么爸爸犧牲了,還能聽見他的呼喚呢?請說說你的想法。
生9:我覺得,應該是小作者了解他爸爸的心情,還了解他爸爸的心愿。
師:對,這也是我們全世界的心愿,所以全世界都聽見爸爸的呼喚了。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閱讀課的重要一環。教師很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一方面為了讓學生初步感悟文中作者感情,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習慣,采取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讀課文,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欲望和興趣;另一方面給予學生自由發言的表現時間和空間,感動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讀懂了的可以講給周圍的同學聽,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討論,課堂自由發言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當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不能忽視,教師首先提出具有人性化的“我能這樣做”讀書要求,加強針對性,避免盲目性;其次,教師巡視于學生自由讀書的情境中,聆聽學生字詞句的讀音是否有誤,并即時糾正;再次,引導學生由淺入深探討問題,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說自己的想法,這里由學生提出問題,先由其他學生回答,教師只是引導補充,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
三、細讀課文,感悟形象
師:同學們的問題提得真好。小作者失去了爸爸,那么雷利的爸爸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請快速讀課文。
(生快速讀課文)
生1:作者的爸爸精通四國語言,是一位出色的經濟學碩士。本來他應該為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卻被戰爭奪去了寶貴的生命。
師:對,爸爸是一位多么有才華的人哪。ò鍟壕ā〕錾
師:我們真為雷利有這樣的爸爸感到……(生:自豪、驕傲。)誰能再讀這句話?
生2:(讀文中句子)我的爸爸……經濟學碩士。
師:是啊,我聽出來了你為雷利感到驕傲,我們也來讀一遍好嗎?
(生齊讀)
生3:(讀文中句子)兩年以前,我的爸爸……體現了人道與公正的素質。
師:這是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對爸爸的高度評價。(板書:卓越)
師:還有嗎?請你說。
生4:我還從課文詞句中體會到這位爸爸是一位非常熱愛和平的人,他就是犧牲了,還呼喚著和平。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5:我是從這里看出來的,(讀文中句子)“爸爸的嘴張著,……和平,和平,和平!”
師:嗯,因此我們說爸爸是保衛和平的“光榮戰士”(板書:光榮)
師:(指板書)我們看,爸爸不但是一位出色的經濟學碩士,還是保衛世界和平的光榮戰士,所以加利先生贊揚爸爸是一名──(生:卓越的觀察員。)
師:可是爸爸就要出征了,我至今忘不了爸爸臨行時的情景。你能在課文中找到這些句子嗎?
生1:(讀文中句子)我至今都忘不了……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
師:你們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2:我覺得郭飛同學讀得很有感情。
師:什么樣的感情?
生2:讀出了爸爸舍不得走的感情。
師:僅僅是舍不得嗎?哦,你自己說說。
生1:我覺得我還讀出了爸爸自豪的感情,非常自信!
師:說得真好!我也聽出來了,那讓我們像他這樣,讀出爸爸深情的、堅定的語氣,好嗎?
(生齊讀。)
四、品讀課文,潛心體會
師:我多么期盼爸爸凱旋歸來,期盼爸爸能親手把藍盔戴在我的頭上,可是現實是殘酷的,藍盔回來了,可爸爸呢……
。úシ耪n件,師配樂朗讀“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了……”)
教師的范讀,讀出了感情,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孩子們在屏息傾聽的過程中,看見了老師眼中閃爍的淚花。
(全場一片寂靜,教師讀完后,臺下響起掌聲)
師:我看到了你們眼中閃爍的淚花,看來大家都動情了。你們覺得老師讀得怎么樣?請你來說,我看到你流淚了。
生(男)1:我覺得老師讀得非常地好,(哭泣,吞吐)讀出了……作者悲痛的感情……(坐下,趴在桌上哭)
師:(聲音哽咽,極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啊,這位同學情緒非常激動,老師也很激動。還有誰能說說?
生2:老師讀得很不錯啊。讓我想到,如果我的爸爸這時也象文中的爸爸……(表現出悲痛狀搖著頭)
師:會讓你感到非常的……(悲痛)。哪句話最能讓你體會到這種感情?
生2:(動情朗讀句子)我們如約捧著鮮花,接到的確是爸爸那覆蓋著……國旗的……遺體。
師:你覺得她讀得怎么樣?
。ㄈ珗稣坡暎
師:是啊,聽課老師們給你的掌聲,說明你讀得真好。還有誰能說說?
生3:我的感受和她的一樣的。我們如約捧著鮮花來接親愛的爸爸,爸爸卻不能平安的回來。
師:我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這個事實,對吧?請你也讀一遍好嗎?
。ㄉ3讀句子。)
師:你的感情是對的,我建議你讀的時候語調更低一點,語速更慢一點,就更能表達你的感情了。我們也來讀一遍好嗎?
(生齊讀。)
師:還有哪個句子最讓你感動?
生4:(讀文中句子)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血。
師:在這個句子中,“血”有兩個讀音。(板書)“血”在詞語中讀( xuè),單個字出現時念作( xiě)。請同學們跟我讀一遍。
(生跟老師齊讀)
師:讓我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爸爸渾身都是血,爸爸犧牲時一定流了很多血。這真讓人感到心痛,誰能讀出心痛的感覺?
。ㄉx句子。)
師:誰能比她讀得更好?
。硪幻麑W生動情讀句子。)
師:我也感覺到自己的心在痛。還有哪個句子讓你感動?
生5:(讀文中句子)爸爸的嘴張著……和平,和平,和平!
師:在這個句子中,連續出現了四個“聽見了”,這是一個──(生:排比句)。我發現你在讀的時候,語氣一步一步地加強,讓我們象她這樣讀一遍好嗎?
(生齊讀。)
師:還有誰想讀這段話的?
。ㄒ幻麑W生富有感情地朗讀。)
。ㄈ珗稣坡暎
由于教師成功的范讀,充分再現了作者的表達感情,通過學生對重點句子的個別讀,帶著感情讀,學生齊讀,師生共同讀等,使教師、學生、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把課堂教學的情感交流推到了高潮,顯現出“人在課中、課在人中”的教學佳境。閱讀教學僅僅做到以讀為本還不夠,還要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字里行間去體察作者的感情,獲得真情體驗,實現三維目標的融合。在以上教學環節中,除了讀中悟情、悟理外,教師還很注意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鞏固,如“血”字的兩種讀音,雖然是以前學過的,但學生在讀法上容易產生混淆,教師發現學生讀音不準時,能夠以學定教,沒有因趕課而放過這樣的細節,讓學生進行辨別,這雖是一個細節,卻是我們課堂上要提倡的教風,我們教師就是要善于抓住學生出現的錯誤信息,把它變成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有的放矢,開展教學。
師:是啊,你讓全世界都聽見了爸爸的呼喚。再讓我們一起用心、用情去朗讀、去感受吧!
(配樂,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師:爸爸為了和平倒下了,他臨死前仍然呼喚著和平!他的心愿實現了嗎?課文中哪些部分給我們做出了回答?
生1:(讀課文第六自然段)51年前……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人間。
師:我還記得剛開始上課的時候,那位同學提出為什么說“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人間,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課前,我們收集到一些資料,請拿出來在小組內交流交流,談談你們的看法。
(生分組交流討論。)
生2:我在電視上看到,伊拉克和以色列還發生著戰爭,所以我們的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
生3:這是我在網上查到的資料:在1979年至1989年的阿富汗戰爭中,有140萬人死亡,約500萬人成為難民。
師:這是多么觸目驚心的數字。
生4:這是我查到的資料:恐怖分子劫持飛機撞向世界貿易中心大樓那一幕,多少人以為這是好塢萊影片新的特技創意。人們都以為這是好塢萊(師:好萊塢)電影的特技。
師:這是多么可怕的一幕。∥铱吹接械耐瑢W收集到了圖片資料,請你把你的圖片拿上來給大家展示一下。
生5:(把圖片放在展示臺上)這張圖上是一個可憐的孤兒,戰爭奪去了他的父母的生命。父母是他在世界上的唯一親人,現在他不受到任何人的保護。他哭泣,他訴說著那一段段觸目驚心的往事,他似乎在說:戰爭是殘酷的,我不希望看到戰爭,我不希望再有任何一個小孩象我一樣失去親人,失去父母!
。ㄈ珗稣坡暲讋樱
師:(鼓掌)說得真精彩!也道出了我們共同的心聲。
重視學生收集的資料,并在課堂中適時地讓學生展示,既能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課文主旨的理解,還能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資料的收集并展示,讓知識和能力得到遷移。
五、誦讀課文,拓展升華
師:這么多的事實,說明了世界并不太平。
。ㄕn件出示第七自然段,師生齊讀句子)
師:是。∈强蓯旱膽馉,是罪惡的子彈,奪去了千千萬萬人的生命,摧毀了無數個美好的家園!此時此刻,我們禁不住要和雷利一同呼吁……
。◣熒餐粲酰壕染群⒆觽,要和平,不要戰爭!)
師:感情強烈一點,再來一次!
。ㄉ粲酰
師:“為了母親……”請你接著把這句讀下去。
(生讀。)
師:讀得真好。老師發現,你前邊是深情的語氣,后半句讀得非常堅定。讓我們她這樣一起來讀一遍。
。ㄉR讀句子。)
師:讓我們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ò鍟壕S護)
師: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個自然段,再次傾聽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ㄉR讀第八自然段)
師:這不僅僅是雷利的──(生:呼聲),也不僅僅是中國孩子的──(生:呼聲),還是──(生:全世界人民的呼聲)!
師:就讓這和平的呼聲響徹世界,讓和平之鴿飛向藍天!
。ò鍟寒嫼推进潯㈤蠙熘Γ
師:同學們,為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我們能做點什么呢?
生1:我們可以捐獻一些錢或什么東西給那些失去父母和兒子的人,讓他們得到幫助。
師:哦,用實際行動來幫助他人。
生2:我們大家一起來制止戰爭,讓戰爭消失。
生3:我希望能成立一個宣傳小組,專門宣傳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希望人們能理解我們的一片苦心。
師:噢,發動大家的力量,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真好!
生4:我們也可以象雷利一樣向某些政府啊、領導啊寫一封信,通過他們向國際社會呼吁。
師:真是一個好建議!我建議大家課后都寫封信。可以寫給現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可以寫給雷利,也可以寫給其他飽受戰爭苦難的外國小朋友,好嗎?你還有什么好辦法?
生5: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維護世界和平。讓我們班聽不到吵架聲,也不能打架,讓我們班聽到歡笑聲吧。
師:對,團結就是力量,共同維護世界和平。
生6:我覺得我們還可以在互聯網上發表我們的建議,還可以打印一篇文章發表在互聯網上。
師:哦,利用互聯網表達我們的心聲。
師:從你們的話語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對和平的渴望。
。úシ耪n件:放飛和平鴿的場面,音樂《讓世界充滿愛》)
通過反復朗讀作者的呼吁,激發了孩子們的真摯情感,這是一種超越文本的情感,是一種拓展且已升華了的情感,孩子們想象著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實際行動,為維護世界和平做一點什么。從某種角度來說,實際上這也是課堂教學效果的臨場檢驗。
師:讓我們再次呼吁……
。◣熒餐B呼兩遍)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師:最后,請同學們站起來轉過身去,和在場的老師們一起呼吁……
。◣熒嫦蛉珗鼋處熀粲酰┚染群⒆觽,要和平不要戰爭!
師生情感產生共鳴,同時照應課題,一個孩子的呼聲,引起所有希望幸福生活不要戰爭的孩子們的共鳴,這種呼聲是代表著世界熱愛和平的所有人的呼聲。
師:謝謝大家!下課。
【總評】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情動于師”是這節課的突出特點。這篇課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如何注重情感體驗,抓住含義深刻的句(段),揣摩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得到文本熏陶感染,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了解決這個難點,教師在這節課中運用多種手段,盡可能再現情景,調動學生的情感。采用了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學生自由初讀、教師真情范讀、學生表情讀、學生齊讀、師生共同讀、重點句(段)反復讀等方法,情源于文,情生于讀,全方位的把小作者對加利秘書長的無比敬仰、對爸爸的無比自豪、無比崇敬心情,以及用血的事實來控訴戰爭的罪惡發出滿腔悲憤的感情充分的再現,通過真情朗讀,把教師、學生、文本三者情感有機結合,使之融為一體,達到 “人即是課、課即是人”的教學境界,這是該堂課的成功之一。
這節課成功之二是在注重情感體驗的同時,教師始終把握著語文閱讀課的本質任務,既注意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又注意傳授讀的方法,把鑰匙交給學生,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既注意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的良好學風,又很注意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鞏固。雖然在第一課時已經把生字、詞等閱讀課文的障礙清除,但在學生的實際閱讀過程中生成的新問題,同樣沒有忽視。
這節課成功之三是教師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學生的主體性主要表現為: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由閱讀、自行討論交流(交流觀后、讀后感受)、自由發言、盡情想象。讓學生在這節課中學得輕松、學得自在、感悟到了作者的真摯情感。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及評析 篇2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反思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5課,這篇課文屬書信體文章,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的緬懷父親,并代表中國孩子向整個國際社會呼吁:要和平,不要戰爭!課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沒有口號,但讀起來催人淚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傾訴著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這篇文章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次讀完,我都能感同身受地體會到雷利失去父親的悲痛,同時也喚起我對和平的無比渴望。我想,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動那些善良的孩子們的心?通過今天的課堂教學,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們跟我是一樣的。
一、師入情,生入境,情感共鳴
語文課是情感的科目。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入情入境。由于我被本文深深地感染,為此在引導學生體會雷利失去父親的悲痛時,我的心也隨著學生的發言而隱隱作痛。雷利是多么懷念他的父親!當鮮花捧來,藍盔接來,而爸爸卻永遠不能再回來時,那時怎樣的痛楚!我在朗讀第3自然段時,聲音不禁顫抖,在情緒的渲染下,學生的情感也和我達成了共鳴,陷入了對父親深切的緬懷當中。而在他們朗讀的過程中,都能用心去體會,去感受,再化為動情的聲音,每一句話的朗讀都飽含深情。尤其是夏林同學朗讀的2、3自然段,讓每一個人都受到了感染,引起強烈的共鳴,使課堂因為她的朗讀而精彩異常。本文在感受雷利悲痛的同時也有對和平的無比渴望,在教學“雷利的呼吁”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把自己融入語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進行朗讀實踐。當學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語調來呼吁“和平!和平!和平!”時,全班同學的情感達到了高潮,對于戰爭的痛恨,對于和平的渴望溢于言表。其實,讀書,不是人在讀,而是心在讀,是心與心的交融,只有讓學生進入讀書之境,融入作者之情,才能激起共鳴的火花。
二、立足文本,體現學生對教材的個性解讀。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每個學生都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教學中,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畫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交流自己的體會。在交流時,學生能針對同一句話談出自己不同的理解。發言的大部分同學能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的含義。根據“藍盔”加上了引號,體會到它的意思并不單純是指一頂藍盔,而是象征著和平。爸爸是想讓雷利看到世界的和平。這一切,都說明學生對于文本有自己的認識,平時的語文課上的日積月累,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初見成效。
回想這節課,自己的潛心鉆研,終于使本節課收到了比較讓人滿意的效果。雖然這只是一節課,但是帶給我的意義決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我的收獲會更好地運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讓自己的每一節課都收到好的效果。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反思
本文講述的是一位來自中國的聯合國軍事觀察員在執行維護和平的行動中壯烈犧牲后,他的孩子——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學生,在極度悲傷之余,提筆給聯合國秘書長寫了一封情感真摯而又充滿期望的信。他在信中向全世界大聲呼吁:要和平不要戰爭!表達了中國青少年的正義感和愛好和平的愿望。
我在執教本文時重點落實在“悟讀交匯”及“情理交融”兩方面。
在這節課上,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但語文課只有“讀”,沒有“悟”,學生的“讀”往往會流于形式,而成為課堂最華麗的裝點。這節課上,不僅有聲情并茂的“讀”,還有潛心會文的“悟”,學生或“讀”中“悟”,或“悟”中“讀”;或“讀”后“悟”,或“悟”后“讀”。
如:雷利的爸爸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從文中找到描寫他的詞句,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交流后指導朗讀。
又如:句式訓練:此時此刻,如果我是雷利,面對爸爸的遺體,我會想 。帶著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讀第三節。
另外還有:過渡:是啊,是可惡的戰爭、殘酷的戰爭、無情的戰爭,奪去了雷利爸爸的生命,還奪去了許許多多無辜的生命。此時此刻,我們不禁要和雷利一同呼吁,板書:要和平,不要戰爭!這是誰的呼聲?讓我們在文中找到雷利的呼聲,一起有感情的朗讀。
因為悟讀交匯,學生的“讀”因“悟”而更動人心弦,學生的“悟”因“讀”而更啟人心扉。
同時在這堂課上,我通過播放收集到的戰爭場面的畫面及課件,讓學生真切地感受戰爭的殘酷、雷利呼吁和平的美好愿望,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才有破竹之勢。但語文課只有“情”的激發,沒有“理”的啟迪,師生的“情”往往會失去依托。
因此,在導入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配樂講述《和平鴿》的故事。過渡:和平鴿就這樣誕生了,它有沒有把和平帶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和平永駐人間呢?揭示課題。
如何讓學生深切感受戰爭的殘酷呢?我是這樣設計的:你是怎樣理解世界并不太平?(可以結合收集到的資料談)。看課件,親身感受戰爭給我們帶來的災難吧!看了這些畫面,你想說些什么?
在指導學生實踐活動時,我的設計是:過渡:雷利用信發出了他的呼聲,一位記者用手中的攝像機記錄了戰爭的殘酷,發出了“要和平,不要戰爭”的呼聲。欣賞課件后交流:為了制止戰爭,保衛和平,我們又能夠做點什么?
在情理交融中,學生對文中的“父親之愛”、“喪父之痛”這種“情”,自然升華為“戰爭之恨”這種“理”;因為情理交融,學生的“情”因“理”而更震憾人心,學生的“理”因“情”而更發人深省。
上完本課,感覺在落實本單元教學目標中的“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方面做得還不夠。如果能在導入部分,設計一個質疑的環節,效果或許會更好。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反思
浙江省寧波市江東中心小學華光校區 毛燕敏
新課程改革和實施以來,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遠遠落后于現有的教材和學生。傳授式的教學越來越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和發展。因此,在小學中年段的教學中,以導學式的教學方式來代替傳授式的傳統教育,以教師的教授為主轉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從而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思考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語文學習潛在的巨大動力。因此,在教學《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這篇課文時,我就注意了教學中的幾點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把握好教學的時機:
要想真正的調動學生沉睡的潛能,我們必須把握好教學的良好的時機,為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情境。比如說,恰巧,在一夜之間美伊的戰爭再一次打響了。在關注伊拉克戰事情況的同時,我們就可以關注到《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美伊戰爭不就是活生生的教材嗎?學生一定會查閱到很多資料,也能更直觀的感受戰爭,理解課文的內容。
課上,正如我想象的那樣,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對文中感情的體會超出了我的預想。因此,我也更清楚地認識到,我們不能為教教材而教教材,應該更靈活的運用教材,為教學所用,適當安排。
2、確立適合于學生的導學思想:
要調動學生的潛能,還要確立正確的導學思路,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為此這節課我確定了這樣的指導思想: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讀,通過讀中感悟、讀中體會,來理解課文的內容,進而達到感情的升華。圍繞這一主題,我精心設計了如下教學步驟:
、拧∽宰x,初步體會文中的情感。
、啤≡僮x,感知課文內容,在讀的同時體會作者的情感,以讀促感,以感促讀,達到與小作者情感的共鳴。
、恰∽寣W生抓重點詞句讀,讀的同時聯系具體實例理解課文內容。
、取《喾N形式比賽讀,激發學生讀的積極性,讀的過程中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就是說,讓讀貫穿本節課的始終,體現讀中感悟,讀有所思,讀有所得的思想。不僅學生不感到乏味,樂“讀”不疲,而且,課文的內容在讀的過程中已經不知不覺的理解了。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說的特別有道理。書是讀懂的,不是教師教懂的。當然,這里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但讀才應該是最為主要的。只有讓學生自己讀,通過讀去體會,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內容,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的學習!兑粋中國孩子的呼聲》是一篇特別感人的書信體裁。在備課的時候,我就設想將小作者這種失父之痛,渴望和平的感情基調貫穿全文。讓學生通過對朗讀中感情基調的把握來進一步理解課文,達到對課文的深入體會和理解。因此在全文的設計上,貫穿了一個讀字。由潛入深,由易到難,由平淡到感人。讓學生對課文的認識也同時完成了由感知到理解直至深人理解的過程。讓學生的心理完成了平靜到起波瀾直至被感動的過程。我想這種讀甚至要勝過我們枯燥的一千句、一萬句的講解。所以,這節課也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閱讀教學中讀的好處。
3、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充分地進行自主學習:
語文即生活,生活實際才是語文教學取之不盡的源泉。而空洞的講解,乏味的說教,早已經被現在的小學生所厭倦,又何談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因此,本文的教學我就聯系當前美伊戰爭和其他地區的戰爭情況。課題出示后就播放錄像,創設情境;課中聯系具體實例,加強理解;課后激發學生情感,引導實踐。以此完成導學的重要環節,讓學生學習于輕松、不知不覺中。我們語文的閱讀教學,應該是生活的再現和提高,應該是學生感受生活,學習生活的過程。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所以,通過上節課也讓我感受到: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去學習語文,實際上是為學生選擇了一條學習語文有效、有趣的捷徑。
另外課堂中問題的提出要讓學生能夠充分地發揮自主性。比如課前提出的讀了課文你體會到了什么和語文實踐中提出的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愛好和平的美好的愿望,都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潛在動機。不僅學生有濃厚的興趣,而且形式多樣,效果好。
4、讀寫結合,讓學生充分地進行語文實踐:
學生的語文能力哪里來?它來源于學生充分的語文實踐。充分的利用學生的讀寫結合和語文實踐來加強學生對文中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學生寫的能力、實踐能力的提高,也才是我們語文教學之根本。因此,這節課我不拘一格,讓學生自由閱讀,各抒己見。尤其是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讓學生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盡管表述的不同,但都或近或遠地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形成了自己的主觀意識,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和感悟。所以針對本課的內容,我精心設計了學生的語文實踐的環節。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多種形式來表達自己愛好和平的心聲。為此有的學生制作公益廣告;有的畫漫畫,配以一小段說明;有的繡十字繡,繡了和平二字;有的用詩歌、想象文、書信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呼聲。通過多種形式營造了語文實踐廣闊的空間。語文課上學生各顯神通,盡展自己的才能!學生不僅學的高興,而且學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加強,思想教育也蘊涵其中,一舉多得。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照顧學生的差異,不必讓學生‘一二一,齊步走!’我們應該讓語文課的教學更具廣闊的內涵,它應該是多學科的融合,才能有利于學生更充分的發展。
回顧這節課總感覺應該更精彩。不是老師,而是學生們,他們應該更出色些。是什么影響了學生?仔細琢磨,發現:一節課有時為了完成多個目標,課前教師都要進行精心的設計,而這種設計,有時恰恰是成了教師上課的鎖鏈,也成了教學視網膜上的一個盲點,也使學生的自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仔細考慮:教和學是一個學生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這個重要的過程屬于學生,我們也要根據情況把這個權利還給學生們。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及評析 篇3
【字詞薈萃】
1.讀拼音,寫詞語。
zhuó yuè chén jìn kǎi xuán wéi hù
( ) ( ) ( ) ( )
2.形近字組詞。
執( ) 維( ) 浸( ) 樞( ) 腕( )
勢( ) 唯( ) 侵( ) 柩( ) 碗( )
3.多音字組詞。
jì( ) è( )
濟 惡
jǐ( ) wù( )
【句段集錦】
1、選擇關聯詞語填空。
(1)我們( )沒有見過而,我和媽媽( )接到過您的問候。
。2)( )爸爸是為維護世界和平而犧牲的,( )他的死是光榮的。
(3)今天,我們中國孩子( )生活在和平環境中,( )世界并不太平。
a、雖然……卻…… b、因為……所以…… c、雖然……但是……
2、給下列句子加上標點:
。1)他說 孩子 等爸爸回來 我一定送你一頂 藍盔
(2)啊 我聽見了 媽媽聽見了 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 全世界都聽見了
他呼喚的是 和平 和平 和平
【課文鏈接】
戰爭帶給人們的是什么?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及評析 篇4
以下是小學課文《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歡迎閱讀!
一、 說教材
這篇課文屬于書信體文章,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的一封信。這封信首先表達了我和媽媽對加利先生的問候和深深的敬意;接著深情回憶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懷著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學習,用生命捍衛和平;最后,呼吁國際社會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課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系在一起,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內容感人。
我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目標
理解信的主要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 過程與方法目標
了解信的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信中“我”的呼吁,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
教學難點是認識“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二、 說教學準備
由于四年級學齡段的孩子接觸事物直觀、具體,喜歡通過自己的觀察去發現生活,本文內容距離學生的現實生活較遠。學生自主感悟和平與戰爭兩個對峙性強的概念還缺乏一定的感性基礎。因此,在上課前,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布置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國內外大事,關心國際動態,了解維和部隊的使命及工作狀況。
三、 說課時安排
本課的教學,我安排了兩個課時的教學時間,在第一課時當中,我想要達成的目標是讓學生初讀全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交流及課前收集的資料,解決本課的疑難問題。在此基礎上,第二課時主要的學習任務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今天我主要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及教學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及教學理念
崔巒老師曾經說過:“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只有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用心靈感受,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課堂才能在對話中充滿活力,才能呈現出生動活潑、主動的“生命狀態”;谶@樣的想法,我設計了這節課。
第一、情感鋪墊,導入新課。
由于我們的學生生活在中國這片和平的圣土上,對于戰爭,他們缺乏深入的了解。無論是時間、空間,距離學生的實際都很遠。這樣,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之間就會產生一定的障礙。為此,讓學生根據戰爭這個詞,想象畫面,聆聽戰爭的聲音,讓學生形象感知戰爭的殘酷,從內心深處先喚起他們對戰爭的憤恨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之情,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氛圍。為課文的學習做了一個很好的情感鋪墊。
第二、朗讀感悟文本,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
這是本節課教學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我首先圍繞雷利之所以發出了這樣的呼聲是因為他失去了父親,那他的父親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讓學生自由讀書,找出相關的句子,并且勾畫出來。然后再讓學生用一句話自豪地介紹爸爸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即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擁有這樣的爸爸是如此的令人驕傲與自豪。接著我又讓學生想象假如爸爸凱旋歸來時的幸福與快樂,與爸爸的靈柩歸來時的傷心形成鮮明的對比。閱讀的過程,是學生由不會到會;由迷惘到頓悟;由“山重水復”到“柳暗花明”的過程,與文本對話的過程,角色的換位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爸爸的回來,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使學生把自己擺進去,與文中角色合而為一,與作者一起懷念父親,一起悲憤,一起渴望,一起呼吁。不知不覺中游歷于文本之中,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作者情感跳動的脈搏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再一次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痛恨戰爭,渴望和平。引領學生“以讀為主,讀出個性;讀中悟情,以情動人。”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緬懷,無限的渴望”這一感情基調,讀出體會,讀出感情,讀出渴望,與小作者一起傾訴,懷念,同悲,同恨。
第三、拓寬文本,激發情感
文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教師不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在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基礎上,我安排了一些“超文本’’的內容,如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戰爭的資料,讓學生再一次從聽覺上感受戰爭的殘酷。在點燃學生們激情之后,引導學生談談對戰爭的看法,學生文思如泉涌,真情借此暢快流露。從而增強學生對戰爭的仇恨,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五、說板書設計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雷利
痛失父親 呼吁——要和平 不要戰爭
加利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及評析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道信的內容,體會作者的心情.激發學生產生渴望和平,維護和平的愿望.
能夠結合上下文了解難句的意思.
給雷利同學寫幾句話,表達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重點:
理解信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渴望和平,維護和平的愿望.
課前準備:
錄像三段:介紹維和部隊,反映戰爭給兒童帶來災難,介紹和平生活.
及有關聯合國,加利的文字材料.
教學過程:
讀題目:你有什么疑問 (例如:1,這個中國孩子是誰 2,他向誰發出什么呼聲 3他為什么有這樣的呼聲 ……(這些問題作為副板書).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提出自瀆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并想想以上問題中的1,2
檢查字音 :
一組:聯合國 犧牲 凱旋 貢獻 光榮 呼吁 鮮血 凝固的血
二組:藍盔 贏得 永駐人間 硝煙 彌漫 威脅
交流問題 (結合資料介紹加利)
串聯幾個問題說說這封信的主要內容.(板書:和平)
深入理解課文:
導語:一個普通的中國孩子為什么會向聯合國的秘書長加里發出"和平"呼吁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深入的理解課文內容.
理解2自然段,體會雷里盼望爸爸平安歸來的感情.
請看錄像:內容為我國的維和部隊登上飛機出國的情景.
此刻雷利是怎樣的心情 讀2自然段.
重點理解:"我至今忘不了……那深情的目光" (戀戀不舍)"孩子……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驕傲)
我們要帶著最美的鮮花去迎接您.(敬佩,盼望)
學習3-6自然段,體會戰爭給孩子帶來的痛苦.
導語:帶著孩子的期盼,爸爸開始了危險的維和工作.
放錄像:內容為伊拉克,巴勒斯坦等國的戰爭,你從錄像中看到了什么
教師引語:這就是書中6自然段描寫的內容.(教師讀6自然段"今天……和平之花")
雷里的父親犧牲了,下面請默讀3自然段,體會雷里的心情.
有感情的朗讀3自然段,請同學讀后說說為什么這樣讀.
重點:"他們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三個!"表達什么感情
誰來說說:為什么發出"和平"的呼喚
學習7自然段,了解發出的呼吁.
請一個同學朗讀.
怎樣理解"讓21世紀……愛的人類家園"的意思.
這段表達了雷利怎樣的愿望.
放錄像:人們幸福的生活在和平的環境里情景.
為了這美好的愿望讓我們和雷利一起大聲讀大屏幕上的"救救孩子們……人類家園."
給雷利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導語:雷利代表我們發生了"和平"的呼聲,此時,作為一個追求和平的孩子,你想對雷利說什么 請寫下來.
學生寫話.
交流,請同學朗讀自己寫的話.
教師小結.
布置作業:寫一封給全世界小朋友的信.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掌握生字詞,會用"貢獻","呼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掌握字詞,會用指定詞語造句.
教學難點:1,準確書寫"犧凱".
2,能用"呼吁"造句.
課前準備:一字組多詞,找生字的形近字組詞,多音字"血吁"組詞.
教學過程:
回顧課文內容
這封信寫了哪些內容 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
2四人小組合作朗讀課文
3請一小組同學展示朗讀,其他同學評價.
學習字詞,造句
1讀準生詞的讀音
犧牲 聯合國 凱旋 碩士 貢獻 光榮 呼吁
2學習生字的字形
仔細觀察生字"犧凱"的字形,提出書寫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集體交流書寫
3交流組詞,并選擇其中的一個詞語造句
聯 榮 貢 碩
4多音字組詞:
xue yu
血 吁
xie xu
造句
1教師提出幾個話題,請同學任意選擇一個話題用"呼吁"表達自己的心聲
保護環境
孝親敬長
關心他人
有關奧運
2各小組內交流用"貢獻"造句
3請小組代表說本組最有意義的一個例子
五課堂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及評析 篇6
設計理念: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這篇精讀課文屬書信體文章,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的一封信。信中緬懷父親——一個為維護世界和平而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國孩子呼吁國際社會:一致行動,維護和平,制止戰爭。課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父親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文章情感強烈,語言樸實,讀之催人淚下。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著重體現了一下三點:
1、反復誦讀
讓孩子在多次有感情地朗讀中體會情感,滲透思想教育。
2、悉心揣摩
通過多揣摩,讓孩子從作者的失父之痛中體會和平的可貴。
3、適當補充
適時補充實例,讓學生更具體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從而讓學生緬懷那些為維護世界和平而英勇獻身的英雄們,引導學生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學情分析 :學習者特征分析:四年級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技巧,初步學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備了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但生活在和平年代,對戰爭缺少感性認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生字詞,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利用網絡搜集、處理信息。
過程與方法目標:借助網絡資源,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品味課文,讀中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的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難點:展開想象,體會孩子渴望和平的真摯感情。
教具準備:圖片、地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課件:美好生活片斷,指名學生交流感受(鳥語花香、陽光明媚、無憂無慮……使學生感受和平的愉悅)
師: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快樂!但戰爭年代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接下來引導學生感受戰爭的痛楚。學生瀏覽有關戰爭圖片或視頻,然后說感受。
師:是啊,戰爭是殘酷的,戰爭是無情的。它使人們流離失所,飽受煎熬,戰爭使人們失去了本該擁有的幸福和快樂!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聆聽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吧!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借助課件創設情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的感受具體化、形象化、深刻化。和平的美好與戰爭的慘烈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學生產生對戰爭的痛恨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二、自主感悟
在本環節中,①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板書:要和平不要戰爭)。②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初步解決疑難問題。
學生質疑:例如聯合國指什么、什么是維和部隊……
【設計意圖】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公民應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設計質疑問難這一環節,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
師: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什么人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小作者的內心世界吧!請同學們讀課文2~5自然段,思考(出示課件):
雷利的父親是個怎樣的人?把描寫父親的句子勾畫出來,選擇一處你最感動的地方,寫上批注,寫好了在組內討論,交流。
(1)自主學習,寫批注。
學生批注1:從“我的爸爸精通四國語言……”中看出父親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人才。
學生批注2:從“兩年以前……壯烈犧牲,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贊揚他是一名卓越的觀察員”中看出父親是一位捍衛和平的勇士。
學生批注3:從“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臨上飛機前對我和媽媽那深情的目光……” 中看出父親是一個愛妻子、愛孩子的人。
(2)小組交流,討論。教師適時指導朗讀。
朗讀感悟1: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臨上飛機前對我和媽媽那深情的目光,他說:“孩子,等爸爸回來,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保ㄗx出父親的萬般柔情亦或志在必得的士氣,指導個性化的朗讀。)
朗讀感悟2:通過臨上飛機前的美好回憶和迎接父親遺體歸來的悲痛場景,體會“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聯系上下文理解“沉浸”、“巨大”的意思。
師: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對爸爸的遺體,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在低沉的音樂聲中,讓學生把所思所感寫在留言板上,再與全班交流。)
留言板留言:
生1:爸爸是為維護和平而倒下的,他的死是光榮的。
生2:我不僅會大哭一場,我還會說:“可惡的戰爭,你不僅奪去了我爸爸的生命,你還奪去了許多無辜人的生命。……
師:同學們,骨肉分離這種痛帶給雷利一家的只有無盡的悲傷。這種痛產生的不僅是悲傷,還有對戰爭的痛恨和對和平的呼喚。同學們,讓我們用情、用心去朗讀:(師生齊讀)爸爸的嘴張著,仿佛在呼喚著什么。。∥衣犚娏,媽媽聽見了,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全世界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配上低沉的音樂。)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我將從“找、讀、說”三個層次著手,讓學生像作者一樣傾訴懷念之情,達到同悲、同痛的目的。
師:爸爸壯志未酬,為和平而倒下了。那么世界太平了嗎?
教師請學生默讀第6至8自然段,并思考問題:為什么說是嬌嫩的“和平之花”?為什么說世界并不太平?
學生理解“世界并不太平”、“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的意思,匯報觀后感受,交流對“世界并不太平”和“彌漫”的理解。
生一: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市世貿大廈遭到恐怖襲擊,頃刻之間倒塌,死亡3000多人。
生二:印度和巴基斯坦經常為克什米爾發生爭端,長期的爭端給當事國特別是當地的人民帶來了災難。
師:同學們,只要有戰爭,就一定會有犧牲。我們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也許世界的某個角落正在上演著一場戰爭悲。晃覀冋硎苤推降陌矊帟r,也許有人卻因戰亂而失去了生命。和平之花是如此的嬌嫩!雷利大聲呼吁——(指板書,生大聲說)要和平不要戰爭!(出示課件)
師:這僅僅是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嗎?
生:不,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呼聲。
師:這僅僅是全中國的呼聲嗎?
生:不,是全世界人民的呼聲。
師:這是發自內心的呼聲,這是浸滿淚水的吶喊!讓我們將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心聲。讓我們齊讀這段話吧。(多媒體出示如下語段,播放《明天會更好的音樂》)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目標之一是使學生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一環節,指導學生通過網絡進行閱讀和交流,變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突破了教學難點,從而實現了師生與作者之間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品味升華
師:請在書上留言,寫下你的感想:
生1:我想對那些恐怖分子說:生命對于人來說是無價之寶,請愛惜它吧!
生2:戰爭是閻王派來威脅我們的惡魔,和平是上帝派來保護我們的天使,讓我們趕走戰爭,讓和平永駐人間!
生3:和平就像一道七色彩虹:赤橙黃綠青藍紫,如果少了人們的維護,這道七色彩虹將不再美麗,愿全世界人們共同來描繪這道彩虹,讓它更絢麗,更迷人!
(教師查看留言,相機點評)
師:同學們的留言都很精彩,愿和平鴿叼著橄欖枝,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自由自在地飛翔!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我有效地發揮教學成果的共享性、教學反饋的實時性等特點,開展更充分、更深入的互動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溝通情感,分享智慧,將和平的種子植入學生心田。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及評析 篇7
教材分析: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八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屬書信體的文章,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緬懷父親,并代表中國孩子向整個國際社會呼吁:要和平,不要戰爭!本文情感強烈,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讀來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教學這篇課文一是緬懷那些為維護世界和平而英勇獻身的英雄,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二是進一步學習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體會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具有重視體驗和感悟的特點”。本設計盡可能結合有關資料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對課文內容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加深對一些重點語句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礎上,獨立發揮,讀出個性。新課程理念還強調拓展語文教育資源,本教案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采用多種方法,鏈接了豐富的課外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突破教材難點。
設計思路:從戰爭入手,緊緊抓住“一條主線”: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要和平,不要戰爭!兩個板塊”:“感悟父親形象”和“體味喪父之痛”。通過各種手段感受到呼聲的重要,體會其深刻的含義,激起學生呼喚和平、維護和平之情,并付諸行動。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理解信的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結合課外資源理解重點詞句和體會情感,以及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4. 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緬懷為維護世界和平而英勇獻身的英雄,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對重點詞句的誦讀導引、涵詠品味,感悟爸爸為維護和平壯烈犧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親人的悲憤,從而體會和平的可貴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以及熱切呼吁和平的真摯感情。
難點:理解“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人間”“世界并不太平……”等含義深刻的句子,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收集一些戰爭圖片,制作課件。向學生推薦一些戰爭題材的電影、電視作品。
2.學生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戰爭的圖片、資料。
(2)了解維和部隊的使命、工作狀況。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交流課前搜集,導入新課
1、教師導入新課:最近我們一直在談論著一個有關戰爭與和平的話題。課下同學們又了解了很多這方面的信息。下面把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向大家作以介紹。(學生交流,教師相機指導分類。)
師:戰爭與和平,總是伴隨著人類歷史的進程。生活在戰爭中的人們,他們無時無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臨,因為和平意味著生的希望,意味著能盡情享受陽光。同學們,今天老師想帶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國孩子,一位曾經被戰爭奪去父親的生命、飽嘗失去親人痛苦的孩子,讓我們一起去聆聽這位孩子內心的呼聲吧。(出示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3.從課題中,你想知道什么?
4.師:這個中國孩子是誰?他發出什么呼聲?他為什么要發出這樣的呼聲?這只是“—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嗎?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輕讀課文。
要求:(1)借助生字表讀準字音;讀通、讀順
(2)這篇課文寫了什么?
5.學生自由讀文。
6.指名朗讀課文。朗讀中注意進行正音。
[設計意圖]
這篇課文是—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的一封信,信中飽含著一個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摯情感。現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環境中長大,較難體會這種情感。因此,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戰爭的圖片、資料,對戰爭的殘酷性有所了解,擴大學習本課的知識背景。而在課上做簡單交流,意在將學生帶入戰爭與和平的話題,帶人情境,引出新課,從而更好地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默讀課文.學習詞語
1.學生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詞語。
2.結合學生的問題,解釋一些詞語,讀好含有這些詞語的句子。
3.認讀詞語:執行、維護、給予、素質、沉浸、凱旋、遺體、碩士、貢獻、圣壇、威脅、呼吁、妻女、充滿
解釋:“藍盔”。
課件:出示維和部隊的照片
維和部隊士兵統一戴藍色盔帽或貝雷帽(藍色象征和平),上有聯合國英文縮寫“un”,臂章綴有“地球與橄欖枝”圖案,也稱藍盔部隊。
[設計意圖]
這篇課文中難解的句子較多,結合詞語的學習讓學生先讀好這些句子,進而為進一步理解打下基礎,—些不需要放在具體語境中理解的詞,如“藍盔”,通過補充資料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掃除閱讀的障礙,為深入體會感情做了鋪墊。
三、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請你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師:這篇課文是書信體的文章,是一個中國孩子雷利寫給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的一封信。
這封信首先表達了“我”和媽媽對加利先生的問候和深深的謝意(板書:問候與感謝),
接著是對爸爸出征前后的深情回憶(板書:傾訴與懷念),最后向國際社會發出呼吁,要維護和平,制止戰爭。(板書:發出呼吁)
這篇文章情感真摯、催人淚下。
下面請你再讀課文,從以下三部分內容中選擇感受最深的地方來讀。
問候與感謝 傾訴與懷念 發出呼吁
2.學牛自由讀。然后指名讀有關段落,教師相機指導:讀出對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讀出孩子心中強烈的渴望。
[設計意圖]
在學生陳述課文主要內容之后,教師進行梳理、歸納,意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把握課文的內容。教師邊歸納邊板書,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結構。再次讀書時,要求按照三部分內容選擇自己最想讀的段落,一是加強讀的訓練,為深入理解奠定基礎,二是在讀中進一步強化文章的層次,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結構。
第二課時
一、指名學生讀全文.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二、探究“呼聲”,感悟父親形象(精讀課文1—5自然段)。
1.師:在信中,失去爸爸的雷利先回憶了兩年前那一段痛苦的經歷,請同學再讀課文1—5自然段,體會一下雷利當時的心情。
學生自由讀1-5自然段。
說一說,你從中體會了雷利什么樣的心情?(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
2.師:雷利悲傷,雷利痛苦,雷利懷念自己的父親!這又是怎樣的一個父親呢?再讀1-5小節。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邊讀邊思,可勾畫,可寫小注。
。2)學生交流。教師相機評價、點撥、指導朗讀。(以加利先生評價爸爸的一句話中的“卓越”一詞為支點,進行層遞性拓展:在學生通讀課文后,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找出有關語句,抓住關鍵詞,運用語言多角度多層面談談自己眼中的雷利的父親是個怎樣的人。)
(3)情境創設:
師:雷利多么熱切地盼望爸爸凱旋回來,把那頂藍盔戴在自己頭上。爸爸回來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
學生根據文本內容,充分想象雷利等爸爸在一起的快樂情景。
師:我忘不了的是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呀,讓我們一起再來讀。 生齊讀3小節。
3.師:多美好的約定呀,我們要帶著最美的鮮花來迎接他。飛機已經在機場的上空盤旋,近了,更近了……雷利仿佛看到了什么?他會說些什么?
。ㄔO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想象,再現雷利一家其樂融融的幸福生活場景,形成蘊生活、引導、想象于一體的多元、遞進的新情境,與下文的不幸形成強烈的對照。)
4.師:現在,爸爸回來了,藍盔回來了,誰能想到是用這種方式回來的,沒有鮮花,沒有擁抱,沒有歡笑,有的,只是這樣的場面(課件出示圖片、音樂二泉印月),學生配著音樂讀。
相機出示:
語段一:“ 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了,……腕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血!
語段二:“ 啊,我聽見了,媽媽聽見了,……和平!和平!和平!”
(抓住染紅、浸滿等關鍵詞,揣摩體味,采用齊讀、配樂情境引讀、個別讀、分組讀等多種形式讀。)
師:爸爸的嘴張著,仿佛在呼喚著什么。
(課件染紅“爸爸的嘴張著,……”幾句。)爸爸仿佛在呼喚什么7
應怎樣讀。“和平!和平!和平!”?
指名試讀。(可從低到高,表達出爸爸和我們對和平越來越強烈的渴望也可從高到低,越來越堅定,讓爸爸的心聲宇字句句去撞擊每個人的心靈。)
5.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對爸爸的遺體,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展開與文本,深入對話,對雷利的“喪父之痛”有了深切體會,進一步升華情感。)
6.過渡:一位捍衛和平的勇士,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愛的父親,就這樣被戰爭奪去了寶貴的生命。作為兒子,小作者面對這一切,心情會怎樣?我們怎樣把作者的真實感受讀出來?
(訓練有感情地朗讀,把握作者的內心世界)
朗讀3、4、5自然段
7.師:作為—位維和戰士,爸爸呼喚和平,更用生命捍衛了和平,所以今天,兒子向爸爸獻上了—束最美的鮮花。(課件打出第5自然段最后幾句:“他的死是光榮的,他是為和平而飼下的,他倒在了維護世界和平的圣壇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獻上一束最美的鮮花,因為他是保衛世界和平的光榮戰士!)
指名學生讀。
師: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也為爸爸獻上了一束最美的鮮花。 (課件打出加利的一段話:“一名卓越的觀察員,在執行聯合國維和行動中體現了人道與公正的素質!)
指名學生讀。
這是聯合國秘書長對—個普誦的維和戰士的最崇高的贊賞。齊讀這一句。
[設計意圖]
語文教學是通過語言的感悟、情感的熏陶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的;诖,在第3自然段的學習中設計了“創設情境”的環節,意在幫助學生和作者達成一種情感的共鳴,幸福的團聚場面與下文的生離死別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的想象,為學習下文作者接到爸爸靈柩時的巨大悲痛做好情感的鋪墊。哀婉的大提琴曲及教師深情的導引,也為學生的動情朗讀做了無痕的指導。
學習第5自然段時,把“我”對爸爸的熱情謳歌與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的評價放在—起,更能讓學生體會到爸爸是為和平而獻身的優秀的維和戰士,他熱愛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和平。
三、感受呼聲,激熱愛和平之情(精讀6-9自然段。
1. 教師點撥:和平的環境是美好。雷利緊緊是為失去這樣可愛的爸爸而發出了呼聲嗎?不是!
讀6-9小節。
學生根據自己讀課文所得回答出自己的看法,找到重點句子。
2.出示: “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人間”。
“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1)聯系現實,體會“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人間”。
(2)體會“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俳涣髡n前搜集的圖片或資料,認識到當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灣戰爭、波黑戰爭、美國轟炸南聯盟、9·11事件、美國轟炸阿富汗、巴以沖突……
“和平之花”指什么?{和平太美好了,所以將它比喻成花。)
結合資料談一談,為什么說“和平之花”是嬌嫩的?
為什么說“罪惡的子彈’?
、趲煟赫沁有那么多罪惡的子彈威脅著無辜的人們,所以說,我們的“和平之花”是嬌嫩的,盡管美麗,卻很容易被摧殘。有這樣一份資料,從1945年至今,在60多年的時間里,全世界沒有戰爭的日子只有26天。請看這些圖片。
課件打出戰爭圖片:
1991年海灣戰爭。1995年車臣戰爭。1999年科索沃戰爭。2002年阿富汗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
師:再讓我們看一看戰爭給人類帶來了什么。
課件打出—幅幅戰爭災難照片,教師做必要解說,如:
①這些伊拉克兒童,他們在美軍炸毀的殘垣斷壁旁學習,頭上還有轟鳴的美軍飛機
②這位父親,他身旁的木盒里放著的是他的三個幼小的孩子的尸體,他多么想聽到孩子們再叫他一聲爸爸呀!
、圻@個孩子在戰爭中受傷,趴在醫院的地板上,他還不知道在敵機的轟炸中,已經永遠失去了爸爸媽媽。
有這樣罪惡的子彈威脅著,它讓我們失去了摯愛的親人,讓國家失去了棟梁,讓我們的生存環境慘遭破壞……正是因為有這罪惡的子彈的威脅,我們的和平之花才是嬌嫩的。
。3)感情朗讀6、7自然段,體會作者的心情。
。4)匯報交流作者在為誰呼吁。
師:此時此刻,雷利究竟是為了什么發出了呼聲呢?
引導學生用“不僅僅……而更是……”等多種句式表達。
。ㄒ驗樽约菏チ刷僭跒椤拔摇钡募胰思吧钍軕馉幙嚯y的各國孩子呼吁!、谠跒槿澜缢袩釔酆推降母改、妻子、孩子呼吁。)
師:讓我們和作者雷利一起向國際社會發出呼吁。
齊讀第8自然段。
(5)師:讓那已經能夠聽到腳步聲的21世紀,為戰爭敲響喪鐘,讓明天的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出示這句話)
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師:這句話飽含著一個失去親人的孩子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同時也表達了中國孩子向國際社會的呼吁,那就是: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設計意圖]
“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這句話學生很難理解,為突破這一難點,課前讓學生收集了有關信息資料,并精心編輯了課件,將一些不同時代的戰爭畫面以及戰火中無辜百姓慘遭涂炭的照片、圖片展示給學生,意在喚起學生心靈的共鳴,感受戰爭的殘暴以及和平的“脆弱”。教師精心設計的解說詞,與驚心動魄的畫面相互配合,不斷激起學生的感情的波瀾,對理解句意、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拓展呼聲,升華維護和平之情。
1.學生聆聽配樂詩朗誦《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節選)
此時此刻,你想對誰說些什么嗎?
指名學生練習說話。(可以對“恐怖分子”說,對“戰爭的發動者說,可以對“武器的制造者”)
師:就讓我們向整個國際社會發出呼吁—
學生齊讀第8自然段
2.師(指板書)小節:
如果我們都具備“人道與公正的素質”,和平之花就不再嬌嫩(捧去“嬌嫩的”,補寫“永駐人間”),就會永駐人間,這不僅是—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更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的共同心愿。
3.師: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少年兒童,為了制止戰爭,維護和平,我們能做些什么呢?(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教師要正確引導。)
[設計意圖]
此處設計“說話練習”,意在讓學生在需要表達的時候練習表達,情動而辭發。這是借助閱讀課提供的資源,對學生進行表達能力的訓練。同時,這個練習,也是對學生情感目的達成情況的—個檢驗,對強化“憎恨戰爭,愛好和平”的情感,起著重要的作用。
五、實踐延伸,表達熱愛和平之情。
1.可以把課前搜集的資料制作手抄報。
2.可以給飽受戰爭之苦的外國小朋友寫一封信。
3.可以利用多種方式,如網絡等呼喚和平。
[板書設計]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人道與公正的素質——(嬌嫩的)“和平之花”永駐人間
[設計意圖]
“人道與公正的素質”是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對“爸爸”的崇高獻身精神的評價,也是本課、本單元課文教育教學的重點。“嬌嫩的和平之花”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最后采用動態板書,在學生理解了“嬌嫩的和平之花”的含義后,擦去“嬌嫩的”,在“和平之花”后面補寫“永駐人間”,預示著人們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教師的總結語與板書內容相互配合,揭示了本課的中心思想。
[特別建議]
這篇課文屬于書信體的文章,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飽含著—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鑒于學生對戰爭的陌生,本課設計了多媒體課件,這些課件對突破難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條件有限,也可使用部分圖片進行教學?傊,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資料的收集工作,將本課教學內容納入本單元“戰爭與和平”的主題,鏈接教材以外的豐富材料,幫助學生真切了解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緬懷那些為和平英勇戰斗的英雄們,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
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可能會選擇與本案不同的照片或圖片,建議老師們精心設計圖片的解說詞,使解說詞與圖片的展示相互配合,共同刺激學生的視聽,以達到激起情感的作用。
課前讓學生收集、整理有關戰爭的資料,在收集和整理資料與的過程中了解戰爭,了解戰爭給人類造成的災難,是為理解課文、突破難點做準備的,教師可將其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課堂上有選擇地介紹幾個,能夠將學生帶人情境即可,不要過多耽誤時間。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及評析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兩條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閱讀課文,感悟雷利與爸爸訣別時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戰爭的決心。體會他從心底里迸發出的讓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與愛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通過閱讀課文,感悟雷利與爸爸訣別時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戰爭的決心。體會他從心底里迸發出的讓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與愛的美好情感。
【教學準備】開展“世紀回望,百年戰場”的活動:收集有關戰爭的圖片、資料,對戰爭的殘酷性有所了解,擴大學習本課的知識背景,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匯報課前收集的資料。
2、師述導語:
當人類滿懷和平的渴望步入21世紀的時候,戰爭卻仍在這個星球繼續……愿這些戰爭的畫面能夠到此靜止、凝固--成為歷史。這就是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詞句,讀通課文。遇到不懂的詞語,盡量自己動手掃清障礙。
2、檢查自學效果:
指名輪讀課文,理解生詞意思。
三、再讀課文
1、學習課文第一段:
⑴ 自由讀課文第一段,討論:“秘書長為什么評價他爸爸是一個卓越的觀察員?”
、啤↓R讀。
2、學習課文第二段:
⑴ 學生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要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
、啤≈该x,評議,練讀。
⑶ 全班練讀第二段,讀出雷利與爸爸依依不舍的語氣。
⑷ 學生自讀第三段后,用悲傷的音樂作背景,讓學生配樂朗讀。
3、學習課文第三段:
、拧熓觯喊职譃榫S護世界和平而英勇獻身了,作為兒子的“我”怎樣呢?
、啤∽宰x課文第四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雷利的決心與呼吁。注意用上“彌漫”、“威脅”、“嬌嫩”、“比例失調、”“制止”、“充滿”等詞。
四、齊讀全文
五、注意書信的格式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及評析 篇9
四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主感悟能力,但對文本的內涵還不能深刻解讀,因此我采取多種策略引領學生深入文本、細細品讀。再者,學生的生活經歷與文本內容有較大差距,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悟情、動情,激勵學生大膽去想、去說、去品、去讀。
一、創設情境,悟讀交匯,深入文本。
在教學之前,播放視頻《孩子眼中的戰爭》,創設情境,引發談話。根據學生的談話,我覺得學生對戰爭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也為后面的學習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在教學“痛失父親”這一部分時,我運用語言創設這樣的情境:雷利是多么愛他的爸爸!當爸爸去國外執行任務時,他無時無刻不在盼望爸爸帶著藍盔凱旋!到那一天,他要捧上最美的鮮花,還要和爸爸深情地擁抱!可是當“我們如約捧著鮮花,接到的卻是——————”(出示相關文段,交給學生有感情朗讀)。在學生飽含深情地接讀之后,讓學生說說雷利這時會怎么做?會說些什么?這一創設,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被激活。教學這一板塊,我通過語言情境引導學生把自己融入語境,化成文本主人公去進行朗讀實踐,實現了與文本的對話。學生的“讀”因“悟”而更動人心弦,學生的“悟”因“讀”而更啟人心扉。
二、廣泛利用教學資源,將語文與生活結合
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們進一步了解戰爭,了解它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何等的深重,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課前我收集了大量有關戰爭的資料及圖片,通過自己的解說,從感官上予以學生刺激。在教學中,我創造性地還原課文的本真,創設情境,才易于學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及評析 篇10
學習目標
1、認識“卓、盔”等7個生字,會寫“犧牲”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執行、維護、給予”等詞語。
2、理解信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含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都在和平的環境里生活著?墒牵阒绬幔窟@樣安定的生活并不屬于每一個孩子,因為世界上有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
2、多媒體配樂播放戰爭場面及戰爭中人們的悲痛與無奈。
3、看到這些情況你們想說些什么呢?
過渡:是呀!生活在戰爭中的人們,他們無時無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臨,因為生平意味著生的希望,意味著能心情享受陽光。同學們,今天教師想帶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國孩子,一位曾經被戰爭奪去父親的生命、飽嘗推動親人痛苦的孩子,讓我們一起聆聽這位孩子內心的呼聲吧。(出示課題)
二、重點學習第二部分
1、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讀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著重寫了什么?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3、請同學們重點朗讀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這幾段話中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刻,請找出來,再談談自己的體會。
4、集體交流:哪些地方讓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時,要特別關注下列語段,并按語段后的教學步驟 ,指導學生體會。
。ㄕZ段:兩年多來,我們全家沉浸在失去父親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臨上飛機前對我和媽媽那深情的目光。他說:“孩子,等爸爸回來,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我們與爸爸相約,等爸爸凱旋的那一天,我們要帶著最美的鮮花迎接他。)
1)爸爸說這句話的時候,心里會怎么想?
2)雷利寫信時想起爸爸那覺悟的目光和堅定的話語,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應怎樣把這種心情讀出來。
3)指導朗讀
。ㄕZ段: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柩上回來的。我們如約捧著鮮花,接到的卻是爸爸那覆蓋著國旗的遺體。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張著,仿佛在呼喚著什么。。∥衣犚娏耍瑡寢屄犚娏,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全世界都聽見,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1)朗讀這段話,一邊計一邊想:讀著這段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如果當時你面對些情景,會有怎樣感受?
3)指導朗讀。
。ㄕZ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國語言是一位出色的經濟學碩士,本來他應該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卻被戰爭奪去了寶貴的生命。他的死是光榮的,他是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維護世界和平的圣壇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獻上一束最美的鮮花,因為他是保衛世界和平的光榮戰士。)
1)哪些同學對這段話的印象最深刻,談談自己的感受。
2)“本來。。。。卻被”,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5、對于在維和行動中壯烈犧牲的父親,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學生齊讀“一名卓越的觀察員,在執行聯合國維和行動中體現了人道與公正的素質”。
6、怎樣理解“卓越”“人道與公正的素質”?
7、伴隨著音樂,讓我們和雷利一起再次緬懷用生命保衛世界和平的爸爸,齊讀課文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 新課
聽寫本課新詞。同桌互相檢查。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過渡:雷利給聯合國秘書長寫這封信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緬懷被戰爭奪去生命的父親嗎?你是從課文哪幾個自然段知道的?
2、默讀課文五、六、七自然段,邊讀邊想:這幾段話中哪些句子讓你學得最難理解,請畫出來。
3、著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們中國孩子雖然生活在和平環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A你從這句話中能體會到什么?
B結合課前你們收集的資料,舉出具體事例,請你在四人小組內說一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C過渡:戰爭是殘酷的,戰爭更是無情的。只要有罪惡的子彈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殘。難怪作者會說---今天,我們中國孩子雖然生活在和平環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不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4、戰爭給不少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帶來災難,,那些深愛戰爭苦難的孩子,他們過著怎能樣的生活呢?我這兒有一份資料,大家可以小聲地讀一讀。
。ǔ鍪緮祿Y料:
在過去10年里,200多萬兒童在戰爭中被殺死,另有600萬兒童受傷,100萬兒童成為孤兒。
87個國家的兒童生活在6000萬枚地雷的陰影中。每年陸續有1萬名兒童成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國約有30萬男女少年和兒童在軍隊中當“兒童兵”,許多人還不到11歲。)
5、讀了這份資料,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6、(出示難民兒童畫面)戰爭中的孩子,飽受著戰火的煎熬,陽光般的年齡卻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時此刻,你想對他們說點什么?
7、成千上萬的兒童因為戰爭失去了親人,失去了家園,失去了本來應該擁有的幸福和歡樂。正因為這樣,作者在文章最后發出強烈的呼吁。鼓勵學生反復朗讀最后一段,邊讀國體會作者的情感,邊讀邊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指導實踐,升化情感
1、為了制止戰爭/保衛和平,雷利給聯合國秘書長寫下這封信。那么,我們能夠做點兒什么呢?
2、從大家的發言中,我能感受到你們以地和平的期盼。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最后的這段話,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更深的感受。
3、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最后一段。
四、課外延伸
短暫的40分鐘的課堂讓我們無法停止對和平的呼喚。“和平、和平、和平”的心聲永不停息。同學們行動起來吧!我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給那些深受戰爭苦難的外國小朋友寫封信,也可以召開“制止戰爭,保衛和平”的主題班會。因為,讓和平永駐人間不僅是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更是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的共同心愿!
教學反思: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及評析 篇11
師: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是一篇書信體文章。還記得嗎?這是雷利寫給誰的信?
生:加利先生
師:雷利發出了什么呼聲?
生:要和平不要戰爭
師:雷利為什么要發生這樣的呼聲
生:世界上有很多戰爭
生:他的爸爸失去了生命
生:戰爭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
師:戰爭奪讓雷利失去了怎樣的爸爸呢?讀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劃下來。
生自讀
交流: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爸爸是一名卓越的觀察員
師:同學們,你是怎么理解卓越的呢?
生:很優秀
生:很好
生:很勇敢
師:卓越,它包含勇敢,但更突出的是優秀
生:很出色
師:是呀,這是對他很高的贊譽,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
生:我還讀懂了爸爸是一個熱愛和平的人,因為他為和平而倒下了。
生:他熱愛和平,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衛和平。
生:我從課文中三個和平中知道爸爸是一位熱愛和平的人
師:是的,剛剛有同學還提到了,爸爸精通四國語言——師與生接讀
師:這樣的爸爸,你能用個詞來形容嗎?
生:淵博
師:什么淵博
生:知識淵博
生:經濟學淵博
師:那就是說知識淵博。
自讀這一段——齊讀
師:自讀第二段,你還能讀懂這是一個怎樣的爸爸呢?
生:爸爸還是一個愛雷利的爸爸。
師:從哪看出來的?
生:爸爸臨走前,說要送雷利一頂藍盔。
師:來,把你的感受用朗讀來表達。
生讀
師:讀得多好呀
師:自己再讀讀這一句話,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很盡職。
生:爸爸非常舍不得我和媽媽,臨走前那深情的目光。
師:同學們,這深情的目光呀,正是兩年來,我一直都忘不了的,你從深情地目光中讀懂了什么呀?
生:爸爸有信心戰勝反法西斯
生:很愛這個家庭,從這個等,信心很足,一定回來和家人團圓。
師:盡管爸爸非常舍不得,盡管很愛家人,但為了世界的和平,他一無反顧地踏上了征途,留給我們的只是那深情的目光。讓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
師:我忘不了的是爸爸那深情地目光呀,讓我們一起再來讀
生齊讀
師:孩子,等爸爸回來,等爸爸回來,雷利一直等,你猜,雷利在等什么呢?
生:等爸爸回來
師:雷利想,等爸爸回來了,他可以——
生:送我一頂藍盔
生:放風箏
生:一起看日出日落
生:教我四國語言
師:你們剛剛說的這些,都是這個孩子心中最最真切的心聲,誰再來讀這兩段(我至今都忘不了……藍盔)
個別讀(2名)
師:多美好的約定呀,我們要帶著最美的鮮花來迎接他。
現在,爸爸回來了,藍盔回來了,誰能想到是用這種方式回來的,沒有鮮花,沒有擁抱,沒有歡笑,有的,只是這樣的場面(課件出示圖片、音樂二泉印月),自個兒讀,把心情寫在臉上,自個兒讀。
師:誰想一個人來讀
個別讀
師:讀得這樣深情,我想問問你此刻的心情
生:很難過
生:我為雷利難過,他失去了一個那么有責任感的爸爸。
師:是呀,躺在靈柩中是那至親至愛的爸爸呀,誰再來讀
個別讀
師:同學們,還記得爸爸的承諾嗎?孩子呀,等我回來,一定送你一頂藍盔,讀——接讀
師:還記得我們的約定,要把鮮花送給爸爸,可是——接讀
師:爸爸的嘴張著,仿佛在說——
生:和平、和平、和平
師:爸爸還在說——
生:讓和平永駐人間
師:這一聲聲和平,媽媽聽見了,我聽見了,爸爸在呼喚——生接讀(和平)
在場的叔叔阿姨也在呼喚——生接讀
全世界的人們都聽見了,爸爸在呼喚——生接讀
師:雷利寫這封信僅僅因為失去了爸爸嗎?
生:世界上還有某個角落也發生了戰爭。
師:噢,書上找找看,是怎么說的。
生:今天,我們中國孩子雖然生活……但是世界并不和平,罪惡的子彈……
師:現在,不少地區不彌漫著戰爭的硝煙,你知道哪些地區曾經彌漫或者現在正在彌漫著戰爭的硝煙,并給人們帶來了怎樣的災難。
生:美國攻打伊拉克
生:美國對蘇丹進行狂詐,七十一天。
……
師:只要有戰爭,這世界就不會有——
生:太平。
課件出示一系列圖片。師配樂解說
師: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生;救救孩子
生:戰爭又能得到什么呢?只能讓更多的人死去呀
生:大家一起和平起來,為戰爭敲響喪鐘。
生:動物都能和睦相處,為什么人類不能呢?
師:是呀,雷利和你們的心是一樣的,他正因為看到了這一些,所以,他發生了(師板書),一起說,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請六位孩子讀“救救孩子們……家園”這一段話
師:為了母親不再失去兒子,為了……還為了呢?請大家動筆寫下來
交流
師;讓我們一起呼喚
讓世界充滿陽光,讓和平永駐人間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及評析 篇12
一、說教材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這篇課文屬書信文章,是一個中國孩子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的一封信。這封信首先表達了“我”和媽媽對加利先生的問候和深深的謝意,接著深情回憶“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懷著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學習,用生命捍衛和平。最后,呼吁國際社會一致行動起來,維持和平,制止戰爭。 本文情感強烈,課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痛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沒有口號,但讀起來催人淚下。
二、學說情
本班學生有一定的自學生字、詞語的能力,但概括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情感能力有所欠缺,現在的中國孩子生活在和平年代,對戰爭感到很遙遠,特別是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更是無法體會,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體驗這些情感,進行熏陶、感染,讓學生對文章所描繪的景物、人物、故事等留下深刻印象,對語言文字有上有所感悟。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認識七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的讀寫“執行、維護等詞語。
2、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理解信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法的真摯情感,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信中“我”的呼吁,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難點是認識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五、說教法學法
教法是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感悟,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創設情境,生成情感 ;2多重對話,迸發情感;3、拓寬文本,激發情感
學法是學生通過讀文質疑,抓住含義深刻的重點語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畫、批注、體會、朗讀),學生在體驗情感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個性,悟出自己的理解。
六、說教學流程
教學本課時,根據本課教材特點 ,我進行了以下處理:
第一、創設情境,生成情感
情境是引發學生積極學習的動機,閱讀之前,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去感悟、去探究,它是體驗的引信、探究的前奏,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促使學生自發地進行并獲得情感體驗。上課伊始,我播放了有關中國維和部隊執行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錄像。讓學生了解維和戰士的工作情況,看到維和戰士們用自己的生命維護世界和平,從心底對他們產生崇敬之情。然后教師用沉痛的聲音告訴孩子們,有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孩子的爸爸,在執行任務時壯烈犧牲時,孩子們心靈一顫,獲得情感體驗,自覺地潛入文本,用心靈去充分感悟。
第二、多重對話,迸發情感
現代對話理論認為:閱讀就是一種對話和交流的關系。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教師應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傳遞激qing,和學生在充滿情感的氛圍中對話、交流,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在課堂上,我先讓學生圍繞孩子的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進行朗讀、感悟。在師生的互動交流中,讓學生體會到爸爸的可敬、可親、勇敢、偉大,激起學生對戰爭的憎恨。然后抓住文中兩段震憾人心靈的文字,即生前分離和死后重逢兩部分內容進行探究。比如讓學生從 “深情的目光”中體會爸爸臨上飛機前與妻兒依依惜別之情。讓學生想象爸爸臨走時,究竟想要告訴孩子什么?爸爸的靈柩回來了,當小作者看到爸爸覆蓋著國旗的遺體時,引導學生想象這是一具怎樣的遺體呢?從而打動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的情感與小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感悟到“!我聽見了,媽媽聽見了,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全世界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這不僅僅只是爸爸在呼喚和平,而是全世界善良的人民都熱切地期盼著,呼喚著和平,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聲。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實際上是全世界的呼聲?傊 ,學生在多重、開放、深刻的對話中,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心靈的接納中,知識不斷積累,情感更加豐富,體驗更加深刻。
第三、拓寬文本,激發情感
文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教師不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在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基礎上,我安排了一些“超文本’’的內容,如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戰爭的資料,讓學生從聽覺上感受戰爭的殘酷,然后再播放戰爭的圖片,讓學生從視覺上再次感受戰爭的無情,激發學生情感。在點燃學生們激qing之后,引導孩子們寫一句呼吁和平的口號,使學生文思如泉涌,真情借此暢快流露。從而增強學生對戰爭的仇恨,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情感是教學藝術的核心,情感是教學藝術的生命。用情打動學生,用情感染學生,用情震撼學生,愿語文教學喚起學生內心的情感,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感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七、說板書設計
抓住文中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要和平不要戰爭”進行板書。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體驗情感,把自已融入語境,化成不同的角色去進行朗讀實踐。當學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語調來呼吁“要和平,不要戰爭”時,全班同學的情感達到了高潮,實現了與文本的對話。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及評析 篇13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信的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真摯感情。
3、能聯系實際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信中我的呼吁,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
2、認識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二課時。
【設計理念】
以讀代講。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請伸出你的右手食指,跟我一起畫一種最可愛的動物。
2、齊畫和平鴿。
3、同學們,你們愛它嗎?
(愛)
因為它象征著和平!是呀,這純白的鴿子在向我們呼喚著和平,然而,這世界卻并不太平。
4、觀看錄像:(美國和伊拉克戰爭中兒童哭喊的情景)
戰爭帶給人們的是什么?
5、小結:
戰爭,使晴朗的天空不再陽光普照,而是一片陰暗,那彌漫著戰火硝煙的地區,有多少孩子失去父親,有多少妻子失去丈夫,有多少母親失去兒子!同學們,在這樣殘酷的戰爭面前,讓我們一起呼吁
世界要和平!(板書)
二、新授課文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就在我們呼吁和平的同時,有一個中國的孩子也發出了同樣的呼聲。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板書課題)
2、自由初讀課文,注意讀準確。
3、我們一起來再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讀到你愿讀的地方你就站起來和我一起讀。)
4、同學們,這篇課文感人之深,催人淚下。請你們再讀讀,找出文章中你最感動的一處,反復品讀。
⑴ 四人小組交流。
、 集體交流。(學生讀句子,談感受)
重點指導:
(出示)句子一:爸爸的嘴張著,仿佛在呼喚著什么。啊!我聽見了,媽媽聽見了,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全世界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 指名讀:
搭橋引路:誰聽見了?還有誰,還有誰?
⑵ 你是怎么讀和平!和平!和平!的?
、 還有誰愿讀?
、 愿讀的同學一起讀。
小結:雷利的父親是一位和平的使者,他用博大的胸懷來愛他的孩子,來愛全世界的人.
(出示)句子二:我們中國孩子雖然生活在和平環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 指名讀。
、 你為什么把罪惡、嬌嫩讀得那么重?
⑶ 還有誰讀,男生讀。
、 看世界地圖。(出現有戰爭的國家放映爆炸場面,有硝煙的圖景)
、 學生結合當前形勢談對句子的理解。(美伊戰爭、9·11事件,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等等)
⑹ 教師激情(放戰爭災難的圖片,配悲樂)
敘述:同學們,你們看!每一次戰爭的爆發,都將是一連串悲劇的開始。戰爭,讓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呀!戰爭,它只會帶來犧牲!犧牲!犧牲!
、 此時此刻,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大聲地說出來吧!(生述)
小結:戰爭太殘酷了,我多么想向那戰爭呼喊-----停止吧!我們要和平!和平!(板書)
過渡:然而悲劇卻無法避免地發生了。十年前,雷利的父親在一次維和戰爭中犧牲了。十年后的今天,我們中國又一位偉大的父親在這美伊戰爭中犧牲了,他就是──郁建興。(齊說)
(出示圖片)(配樂師述)他,一位偉大的生化學家,他的死是光榮的,然而他的死,意味著又一個母親失去了兒子,又一個妻子失去了丈夫,又一個孩子失去了父親。
句子三:為了母親不再失去兒子,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親,全世界應該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⑴ 教師范讀。
、 指導學生讀。(站立讀,加上動作,表情)
、 同學們,從你們的朗讀中,我聽到了雷利的心聲,聽到了全中國人的心聲,聽到了全世界人的心聲,那就是──和平!和平!和平!(板書)
5、孩子們,你們都是和平的使者,為了和平,你能做些什么?
(學生談)
教師指導:我想寫──請拿起你手中的筆,大膽地寫,可以給安南,薩達姆,布什或者正在深受戰爭苦難的小朋友寫一寫你的心聲。
6、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夢想實現了,世界一片和平,那會是一幅什么的景象呢?拿起你手中的畫筆,畫和平的景象,并給你們的畫取一個題目。
(四人小組作畫,師生演板作畫)
三、總結全文
我們的呼聲永不停止(全體起立)讓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聽到我們的呼吁──讓二十一世紀那已經能夠聽到的腳步聲為戰爭敲響喪鐘,讓明天的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
【板書設計】
和平鴿
和平!!!和平!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