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套教案:7.人類的“老師”
仿生學是向生物學習的科學,是人們有意識地將自然原理加以推廣應用的一種思維方法。
從生物的結構想到人工產品的結構——人們創造了類似茅草的鋸子,制成了類似蛋殼的屋頂,建成了類似大樹的電視塔。
從生物的行為中得到啟示——學者們研究袋鼠的育兒行為(把幼鼠放進育兒袋中),美國醫學家研制出模仿袋鼠袋的裝置,拯救了世界上無數早產兒。
從生物的習性中發現其中的價值——英國女人類學家古多你在坦桑尼亞的森林中發現猩猩每天要到較遠地方去吃幾片阿斯辟里亞灌木的樹葉,經過對葉子的化驗、分析,從中提煉出有效成份生產出高效殺菌劑。
從生物的形態特征中,啟示了人們仿制出魚雷艇。
近30年來,人們向生物系統索取設計藍圖,使軍事、化工、機械、建筑等科學領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事物層出不窮:從雪地行走的企鵝,人們發現了越野汽車;利用六角形結構蜜蜂窩,生產出了蜂窩材料;從青蛙突出的眼睛,制造了電子蛙眼等。
科學家們又想到,目前飛機雖飛得高,但在陡然起飛,向上飛升方面不如昆蟲;核潛艇的航速還比不上海脈……,今天,通過仿生學一定會揭開更多的生物界奧秘,在21世紀將會解決一些重要的科學難題。
附錄2: 生物對建筑的啟示
北極熊的“御寒外套”啟示科學家進行節能建筑的研究,法國建立了第一批示范性試驗性透明熱防護系統;英國建筑師根據蜘蛛網原理,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足球俱樂部設計出一座帶屋頂的看臺;津巴布韋建筑師根據白蟻巢(cháo)穴調溫的原理建立了一座新型的節能大樓;英國建筑師約瑟根據王蓮葉片結構,設計建造了一座頂棚(péng)跨度極大的展覽廳,整個建筑很有特點,既結構輕巧,又明亮壯觀,還經濟耐用。
附錄3:動物的定向與導航,對于研制新的航空和航海導航儀有很大的幫助。如海龜游出幾兆米外,3年后仍可游回原產卵地。海龜的導航系統正在成為航天、航空、航海等研究工作的重點。
酶學仿生也是人們研究的重點。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氫是無污染的能源物質,利用光合作用獲得氫能源,將引起動力工業的革命。
“機器人”有應用生物電流的技術裝置——假手。假手不僅能做動作,而且能夠隨環境的變化而自動調整動作。
附錄4:高子陽:首先這一課的課題非常有意思,即出現了每個同學都熟知的詞——老師,這個“老師”是有雙引號的,這個引號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讀完課文,他們就能夠明白。但我個人認為,這只是對這篇文章“老師”的理解,我們最好別忘記“老師”的本意,因為本意也是重要的。“老師”的職能就是教育啟發學生努力學習,人類的“老師”給予我們的同樣是啟發,但這種啟發不是告訴,而是人類在遇到問題之后的進一步研究,這位“老師”把好東西早就放在那里,但因為人們沒有重視它,所以發現不到,當遇到困難后,才想起來,這是教訓給予人的再創造。當然這也是人類一步步走向科學、文明的必走的路。我們這樣認識,就可以在教學之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一切。所以“老師”一詞應該讓學生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