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套教案:7.人類的“老師”
附錄5:《人類的“老師”》小練筆:要求他們以原題模仿原文也寫一篇,但人類的“老師”不能是原文中的,必須是自己新了解或新發現的。
人類的“老師”
——四(7)班賈茹
人類十分善于模仿和學習,所以大自然里許多動物都成了人類的“老師”。
比如說烏龜。烏龜外殼堅硬,不易受到侵害,當它遇到攻擊時,它會用自己的硬殼來保護自己,很多它的天敵都拿它的硬殼沒辦法。所以烏龜壽命特別長。當然,烏龜壽命長還有別的原因,從醫學方面來說,烏龜壽命長是因為它的細胞繁殖代數較多,而繁殖代數較少的龜,壽命則不長。人類曾經模仿烏龜造出了外殼堅硬的坦克。有了這種坦克,軍隊作戰時所向披靡,無堅不摧。
除了烏龜,豬的嘴也給了人很大的啟發。細心的人會發現,防毒面具跟豬嘴很像,這是為什么呢?莫非防毒面具的發明和豬嘴有關?事實確實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使用化學毒劑,朝英法聯軍陣地放毒.結果致使5萬英法聯軍士兵中毒死亡,大量野生動物也喪命。可是,這一地區的野豬卻生存下來。這事引起了科學家的興趣。經考察研究后,發現當野豬聞到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就用嘴拱。根據這一發現,科學家們設計,制造出了防毒面具。防毒面具可以說是模仿豬嘴的一件杰作。
陸地上許多動物都堪稱“人類的老師”,其實,海底也有“老師”。海蟄,是一種極古老的腔腸動物,還是預報風暴最早、最準確的“順風耳”。人們模擬海蜇感受次聲波的器官,設計成功精確的“水母耳”儀器。這種儀器,可提前15小時左右預報風暴。
我相信,每一種動物身上都有人類可以學習的地方,只是我們還未發現。日后,人類一定還會有更多的發現,更大的發明!
附錄6: 人類的老師
筆墨緣 -9-3 14:59:00
一天,一個朋友托我從家里給他捎一雙鞋。鞋交給他后,無意間瞥了一眼包鞋的紙,是一張年畫,畫面很一般,但卻被上面的文字深深吸引住了。這是一篇叫“品德修養家訓”的短文,全文如下: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返哺之情,孝親之仁也。鹿得草而尋群,蟻得食而報眾,愛群之義也。蜜蜂職責分明,大雁飛行有序,尊紀之禮也。蜘蛛結網而食,鸚鵡學舌而語,自強之智也。雞非定時不鳴,燕非春社不至,持誠之信也。諸物無知,各具天性美德,人為萬物之靈,立身處世,豈肯愧對于物”。
這是一段發人深思的妙文,難得的是作者把身邊一些日常司空見慣的動物習性總結歸納出來,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做人信念仁、義、禮、智、信結合,并將其引入現代社會文明范疇,文辭簡潔,瑯瑯上口,事例生動,通俗易懂,對人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現在的人,是該補補課了。想想大家平日里都忙些什么?房子、位子、帽子、票子,追名逐利,虛妄浮躁,心中只有自己膨脹的私欲,什么國計民生,什么世道人心,與己無關的事一概不過問。反映到思想行為上,精神空虛,麻木冷漠,消極混日,享樂至上,道德淪喪,貪婪腐化,各種丑聞常見諸于媒體報端,社會上的傷風敗俗、悖謬乖張之舉更是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