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勤奮教學設(shè)計
學習目標:
1、學習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奮是實現(xiàn)理想的橋梁的道理。
2、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yīng)有的貢獻。
3、略知說理文的篇章結(jié)構(gòu),擺事實,講道理。
重點難點:學習課文例舉的故事,懂得勤奮能使天資聰明的人成才,反之也會流于平庸;勤奮也能使基礎(chǔ)較差的人成為可用之才,不應(yīng)自暴自棄。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補拙的道理。
略知說理文的篇章結(jié)構(gòu),擺事實,講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理想,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生齊答——勤奮!(投影)是的,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你讀了這句話,是怎么想的?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研讀課文
1、(投影)勤奮是實現(xiàn)理想的橋梁。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學生辨析,再讀第一自然段。【設(shè)計意圖:一是引導學生比較句子表達方式的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樣。二是訓練語感,提高朗讀水平。】那我就把這個觀點對他們反復說,說十遍甚至百遍,他們就會信了嗎? 那如何才能讓他們相信呢?
2、想要別人相信你,要用事實說話,事實勝于雄辯。(板書:擺事實)圍繞這一中心,我還得學習作者舉些例子,那么課文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相機板書:司馬光、童第周)
輕輕打開課文,請同學們認真仔細地自讀課文第2、3小節(jié)。
(閱讀前,教師出示閱讀要求:①認真地讀讀課文的第2、3小節(jié),可以讀出聲來,也可以默讀。②四人小組討論:司馬光與童第周相比,哪些地方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用筆劃出有關(guān)詞句。)
3、學習情況交流。(根據(jù)表格的完成)
(討論后交流,教師出示比較表格)
(1)司馬光成功的標志是什么?
學生找出句子,教師隨機出示:(他用了19年時間,終于編成了著名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
他是怎么編成史學巨著的?這句話中應(yīng)強調(diào)哪幾個詞?為什么?指導朗讀,重讀“19年”“終于”。 (板書:編成《資治通鑒》。)
(2)童第周的成功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學生找出句子,教師隨機出示:(后來他遠渡重洋,到比利時去留學,由于完成了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shù),在歐洲生物界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那么童第周成功的標志是?(板書:青蛙卵剝離手術(shù)。)
追問:童第周的成功,關(guān)鍵體現(xiàn)在那個詞上?(在歐洲生物界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齊讀這句話。
兩個人能獲得成功,關(guān)鍵靠的是什么?對,就是勤奮。
(3)你從課文的哪些句子讀出來司馬光的勤奮?
學生回答后,教師隨機出示:(①他卻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②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xù)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
師生交流:
a、上面一句寫他小時候勤奮?下面一句呢?從小到大一直勤奮這就叫“一生勤奮”。誰來讀上面一句?
b、學生讀,點“滾瓜爛熟”追問:什么叫滾瓜爛熟?他是怎么做到滾瓜爛熟的?點“一遍又一遍”追問:是幾遍?哦,無數(shù)遍的讀書,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這就是勤奮!齊讀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