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勤奮教學設計
c、誰來讀下面一句?學生讀,追問:司馬光的枕頭與你平時用的枕頭有什么不同?如果讓你用這種枕頭習慣嗎?真是煩死了,但司馬光卻自己親手做了這種枕頭來煩自己,還管它叫作(“警枕”)。“警”在這里什么意思?那你知道提醒他什么嗎?(提醒他起來讀書寫作。提醒他要抓緊時間,不要睡懶覺,白白浪費時間。)爭分奪秒的學習、寫作,連睡覺的時間都要擠出來,這就是——(“勤奮”)
d、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兩句,好好體會司馬光的勤奮。
司馬光的成功,印證了課文中的哪句話?再讀“古今中外……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4)又有哪些句子能反映童第周的勤奮?體現在哪里?
學生讀,教師相機指導:(a、每天天剛亮,他就在校園里讀書。晚上睡覺前,他總是習慣地回顧一下當天的學習內容。b、他還十分注意改進學習方法.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于趕了上來,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
師生交流:
從這兩句話里,我們可以讀出童第周起早貪黑的學習,每天如此,這同樣是——(“勤奮”)他用勤奮來彌補自己的——相機理解“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名列前茅后童第周就滿足了嗎?沒有,他也是“一生勤奮”,引說——因為勤奮,所以他(才能去比利時留學),因為勤奮,他(才能完成那么高難度的手術!)
童第周的成功,再次印證了課文中的哪句話?再讀“古今中外……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5)他們的共同點是:都很勤奮,都成功了。【讓我們把司馬光和童第周的“勤奮”放在一起再讀一讀。
對于時間,有人說過: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力量;對于時間,魯迅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是有的;對于時間,老師要說:勤奮的人總覺得時間那么短,懶惰的人總覺得時間那么長。】
(6)我們再看看他們的不同點是什么?
一個是古代的,一個是現代的。一個天資聰明,一個起步晚、基礎差。
①你是從課文的哪里知道的?
(出示“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那個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到了17歲才進中學。第一學期他的學習成績很差,但他毫不氣餒,急起直追。”
②為什么作者要選一個是古代的,一個是現代的事例?為了證明了(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③現在理解了嗎?手中的鮮花是指(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 )
(7)今天我們通過學習司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知道了要想成功靠什么?
是啊,從古至今,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付出了許多的汗水和心血才獲得成功的。
可惜,我那幾個學生不明白這個道理。現在,你能幫我勸勸他們嗎?師生對話。(師扮演學生1:老師,我天生聰明,所以不需要勤奮也一定能成功;師扮演學生2:老師,我基礎比較差,恐怕再怎么努力也趕不上聰明的同學,也就不想努力了。)
如果加上一些名言警句,我想會讓他們印象更深刻些。相機投影出示名言警句。(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發明家愛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