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天辟地》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師:如果還需要他撐上一萬年——
生:(齊)他就會再撐一萬年!
師:直到“天地再也不會合攏——
生:(齊)才“含著微笑倒下了”。
師:現在你對盤古有了新的認識嗎?
生1:我認為他是一個很負責任的神。
生2:他是一個造福人間的神。
生3:他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神。
生4:他是一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神。
【點評:對仗的六句話,主要通過誦讀感受,教師只用一句話小結句式的特點,惜墨如金:蘊含人物靈魂的一句話,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品味,挖掘淺顯詞語的深刻意蘊,不惜濃墨重彩。處理得重點突出,詳略分明】
師:盤古雖然倒下了,但臨死的時候,他的身軀化成了萬物:口中呼出的氣變成了——
生:(齊)風和云;
師:發出的聲音變成了——
生:(齊)轟隆的雷霆;
師:左眼變成了——
生:(齊)光芒萬丈的太陽;
師:右眼變成了——
生:(齊)皎潔明媚的月亮;
師:隆起的肌肉變成——
生:(齊)三山五岳;
師:流淌的血液變成了——
生:(齊)奔騰的江河;
師:筋脈變成了——
生:(齊)縱橫交錯的大道;
師:皮膚變成了——
生:(齊)萬頃良田;
師:就連流出的汗水也變成了——
生:(齊)滋潤萬物的雨露甘霖。
師:以后你們走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都可以想一想,這山,這水,這風,這云,這日月雷電,都是盤古身體的哪一部分變的,你還可能想到什么?
生:我會想盤古真是個偉大的神啊!
生:我會想盤古是個最最有奉獻精神的神。
生:我想用一句詩來贊頌盤古大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師:讓我們懷著深深的敬意。齊讀最后一段,記住開天辟地的大神盤古。
(齊讀)
【點評:教師很自然地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復習背誦,并教會孩子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師:還記得我們開頭提到的問題嗎?古代勞動人民在那荒蠻的時代,為什么會想像出這樣的神話呢?
生1:也許他們的日子很苦,希望有個像盤古這樣的大英雄來解救他們吧。
生2:也許他們常常想,天地是怎么有的呢?就想出這么個故事來了。
生3:可能他們發現山河日月都很像我們身體的一個部分,就覺得那一定是個巨人變的。
師:你們提出了有趣的設想,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去圖書館,或者上網找找“古代神話的由來”,你會有新的發現。此外,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天地誕生的故事,有興趣的同學不妨找來讀讀,對比著研究研究。
【點評:與開頭呼應,把問題的解決指向了課外,把更多的閱讀放在了課外,把對比研讀的方法伸向了課外】
【反思】
《開天辟地》是一個神話故事,也是一個人物故事。
因為它是一個以人物(盤古)為核心的故事,所以教師把對人物的認識作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來處理。其處理方法是:由表及里,層層深入。第一個層次是想像人物形象,這是“表”,但通向“里”。引導學生通過誦讀,穿透語言文字,在腦海中浮現生動畫面,感知人物形象,這里在閱讀實踐中教給了學生一個重要的讀書方法。第二個層次是感悟人物精神,分三步完成:從“開天辟地”感悟盤古的勇武氣魄,從“頂天立地”感悟盤古的鞠躬盡瘁精神,從“改天換地”感悟盤古的偉大奉獻。如此漸進漸深,一個外有偉岸形象,內有偉大靈魂的大神盤古就從文本的閱讀中呼之欲出了。一篇淺顯的故事在課堂上講得就很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