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
你們還找到有“驕傲”的句子嗎?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
這次,我為自己的女兒——溫迪而驕傲。
(1)引導學生讀句子,并和自己勾畫的句子比較,看有什么區別?
(2)明白“!”的作用。
通過比較發現少了“!”和“14歲”,引導學生明白加上“!”,表達的感情更強烈些,順勢指導讀出“驕傲、自豪“的語氣。
(3)體會強調“14歲”的原因。
師:作者為什么要強調“14歲的溫迪“呢?
如果學生對于這個問題犯難,可引導學生看前文,琳達的母親去世后捐贈眼角膜時,琳達也是14歲,可她們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4)比較琳達和溫迪的態度。
師:琳達14歲時和溫迪14歲時對捐贈器官的態度有什么不一樣呢?請同學們在課文中畫出相關的句子。
學生匯報:
我痛苦難忍,不顧一切地沖進了自己的房間。“你怎么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沖著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
師:琳達當時對于捐贈媽媽的眼角膜是什么感受?為什么?(學發言)
根據學生發言引導學生深情齊讀——我痛苦難忍,不顧一切地沖進了自己的房間。“你怎么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沖著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
(5)體會重點句的含義,找到琳達態度變化的原因。
師追問:如果你們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是什么看法呢?(生發言,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師:是啊,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人,也是我們最愛的人,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媽媽完整的來到這個世界上,也能完整的離去。可是,琳達的態度后來發生了變化,是誰讓她改變了看法?(琳達的父親和溫迪)
師:父親、溫迪的哪些言行深深地影響著琳達,也影響著在座的同學們?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勾畫出相關句子,還可以簡單地寫下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度,勾畫,潛心體會)
學生匯報,根據學生匯報,相機引導體會句子。
①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師:父親在說這話時是怎樣的語氣?(平靜)
指名讀出父親的平靜,其他同學并思考:父親說這話時為什么那么平靜呢?
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認為死后器官對自己沒有用處,但是對別人卻有很大的幫助,因而捐贈是理所當然的。
師:從這句話中,你能感受到琳達的父母是怎樣的人?
師:的確只有這種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人才會為壯舉而感到平靜,讓我們通過朗讀表現出父親的那份平靜吧!(生齊讀)
師過渡:父親和溫迪還有那些言行影響著琳達?
②父親愉快地告訴我,他去世后要捐贈所有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角膜。
師:父親不只是有美好的想法,而且他決定在去世后捐贈所有完好的器官多么偉大呀,我們一起用朗讀贊美這位偉大的老人。(生齊讀)
師:為什么父親特別強調要捐贈眼角膜呢?根據學生回答出示: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