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激情與魅力的體驗——聽《鳥語》有感
作者:南京市四方小學 張靜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40 一次激情與魅力的體驗——聽《鳥語》有感南京市四方小學 張靜
“希望杯”是白下區在中青年教師中開展的一項比較高層次的賽課,初為人師的我,雖然還不夠資格參加比賽,但我抱著一種學習的心態去聽了幾節課,這些課都讓我受益非淺,更有幸的是我聽到了四方小學蘆翠萍老師的一節課——《鳥語》,讓我感受到了這位老師的上課的激情,體味到了她的魅力。
(下面是這節課的實錄)
師: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生:喜歡。
師:今天老師就給大家講一個公冶長的故事。(講故事)
師:聽完故事你有何感想?
生:這個公冶長一定是一個有學問的人。……
師:你說得沒錯!……
…………
師:誰愿意來做一次布谷鳥?
生:我!我!(競相發言)
師:好,那請你和我合作,我們一起來扮演一次布谷鳥和人類的對話。
師:布谷,布谷!
生:布谷,布谷。
…………
《鳥語》這篇課文是是一篇充滿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課文以生活中生動真實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達了“我”傾聽、揣摩鳥語的情景,字里行間都充滿著作者對鳥兒的喜愛之情。文章寫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環境中產生的獨特感受,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經歷著“我”的經歷,感受到“我”的感受,使孩子們在與文本對話的同時,體會到深深的人鳥情,這時就需要老師發揮自己的個人魅力,把學生帶動起來,走進課文,走進人物。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張華先生說,教師的觀念是學生精彩觀念的關鍵。這節課蘆老師穿著一身十分干練的小西裝,這身貼身小衣服把她本來就十分苗條的身材體現的更加完美,讓我們感覺到這是一位全身充滿著智慧而又十分和藹可親的女教師。隨之我們便不由自主地跟隨著她那響亮而又略帶沙啞的聲音走進了《鳥語》。她的身體語言十分豐富,時而是一只可愛的布谷鳥,時而又變成了一只飛來飛去的喜鵲,孩子們此時表現的十分有興趣,都愿意參與到活動中來,和老師一起感受人物特征。這節課結束時她設計了一段配樂解說,聽著她那優美的聲音,能感覺到她自己已經被陶醉,而我和學生們也被感染,她像是一位導游,帶著我們走進了一片大森林,讓我們認識了鳥的家族,甚至和鳥兒交上了好朋友。
小孩子都是有靈性的,天生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和表現欲,他們對課文中的人、事、物都會產生自己獨有的感受和想法,雖然他們說不清,但一心想表現,蘆老師給了他們充分的機會。學生在初讀感知時,蘆老師扮演“我”與鳥兒進行了動聽的交談感染著他們,由動聽到動心,學生們此時也想嘗試著做鳥兒的知音。于是,蘆老師放了一段音樂請學生欣賞,并創設讓他們表現的空間,即:聽后可把自己的收獲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出來。在這種“有我之境”中,學生便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放進他們曾經經歷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他們獨特的心態聆聽鳥語,并將他們的獨特的感受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有的在文中搜索與“我”同感的句段,細細欣賞品味;有一位學生談到“‘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說‘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嗎?”這一句時說:“有一次,我考了雙百分,放學的路上,喜鵲枝頭叫,仿佛在說:‘恭喜你呀,恭喜你呀!’所以我認為喜鵲真能給我們帶來喜訊。”說完,他動情地朗讀了第10自然段;有的迫不及待地尋找恰當的語言,進行了創造性的表述:鴿子“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分明是催促我“多讀點書,多讀點書”,白頭翁在告訴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的學生說,上次我過生日,同學們為我唱了這樣一首歌“小斑鳩對我說:‘咕咕’,幸福,‘咕咕咕咕’,真幸福。你可真幸福”,這次聽鳥語,我仿佛又聽到這首歌……孩子們盡情地渲染著,多角色、多層面地觸摸語言、揣摩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