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套教案:8.三顧茅廬
2、學生朗讀課文后,課件出示下列關聯(lián)詞:“……之所以……是因為……、……正因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會……”
提示學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關聯(lián)詞,把自己的讀后感表述的流暢、準確。
當然,也要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學生的各種表述,教師不作點評,待學生充分表述個人的讀后感之后,再引導學生對剛才的信息進行處理。)
3、雖然大家的說法各不相同,但是每個人的話語中都包含著一一樣的意思。
劉備是 邀請諸葛亮出山。(板書:誠心誠意)
(二)、細讀課文, 從對話、神態(tài)、行動中體會誠心誠意(讀—找—說—悟—讀)隨機
過渡:
1、劉備的真心到底有多誠?真情到底有多真?還需要我們進一去讀讀課文,細細品味劉備這深深的誠意。請同學們仔細默讀課文,找找可以劉備打動諸葛亮的關鍵詞或句子,感受感受。
2、學生默讀課文。
3、交流。
對話、神態(tài)中體會誠心誠意(張飛與劉備的對話)
當一學生讀到以下這組對話時:(出示)
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1)你是從劉備和張飛的對話中體會劉備的誠意的,很好!
——(看學生把感悟點落在哪里)
(2)指導“嚷”
a、師:嚷什么意思?(喊叫)誰來試一試?個別讀,體會出嚷。
b自己練讀,指名讀出猛張飛。
c引導想象:張飛嚷時是怎樣的心情?(生氣、不耐煩、討厭)
d師:從一個“嚷”字讓我們看到了魯莽。還可以看出對諸葛亮的無禮。帶著這種心情再來嚷一嚷。(齊嚷)
(3)指導“捆”(學生點到即可,不說也不要緊)
師:張飛把諸葛亮當作了東西,用“捆”字可看出對諸葛亮的無禮。
(3)引導:劉備怎么說?
a你們知道劉備和張飛是什么關系嗎?(學生介紹“桃園三結(jié)義”故事,教師評:你了解的真多!)
師:——是啊,為了請諸葛亮,劉備竟然斥責自己的結(jié)拜兄弟,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
b誰來用斥責的口氣讀讀這句話,體會體會劉備當時的心情。
(指名一學生讀)——你們注意到這句話后面的標點了嗎?劉備不要張飛去,他就要----親自去(學生接話),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敬仰(學生接話)。
誰帶著這樣的心情,再來讀這句話。(再指名一學生讀)
c師生分角色讀對話。
教師導:短短的一組對話,我們就從張飛的不耐煩、魯莽,對諸葛亮的無禮。更讓我們體會到了劉備求賢的急切,對諸葛亮的敬重。劉備的這份誠意可真是令人感動呀!
行動中體會誠心誠意
1.師:除了劉備和張飛的對話,你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劉備的深深誠意?(學生讀有關語句)
2.你們是從行動中體會到劉備的誠意的。
重點指導以下句子:
(1)“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引導生自己說體會)
或師引導t:劉備是打馬一路奔去的嗎?
s:“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半里地的時候就下馬了,這說明劉備很有誠意。”
t追問:“半里多地大概有多少米?”
s算:“250米。”
t繼續(xù)問:“這么遠,諸葛亮又看不到,為什么這時候就要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