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套教案:8.三顧茅廬
二、指導用 “來到……只見……”說幾句話。(仿書上寫)
1、指名讀:“他們來到隆中……秀麗宜人”。
2、分析:寫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順序寫的?描寫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導用“來到……只見……”說話。
(1、提示:寫你去過的地方,三分鐘寫三句話。
(2、生寫
(3、師檢查擇優賞讀:
引導學生回想校園一角、名勝古跡、趙元古銀杏等地方。
4、自由練說,同桌說,指名說。
三、背誦課文3、4節。
四、練習
1、形近字組詞;
2、用“來到……只見……”說話;
3、比喻句辨別。
附錄1:
《三國演義》系列郵票從1988年發行第一組開始,到1998年十年間共發行了五組郵票,共20枚郵票3枚小型張,以“桃園三結義”始,至“三分歸晉”而終,內容上基本包羅了三國時期的主要戰役和重大事件。因為《三國演義》的政治傾向是“尊劉抑曹”,因此郵票設計內容也是以劉備一方為主,其中對孔明先生的偏愛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和他有關的郵票共有“三顧茅廬”、“舌戰群儒”、“智激孫權”、“草船借箭”、“赤壁鏖兵”、“白帝托孤”、“孔明班師”、“空城計”、“秋風五丈原”九枚之多,基本包括了諸葛亮一生中所有重大事件。當然,無庸置言,這些故事也是書中濃墨重彩所描繪的精彩華章。《三國演義》五組郵票設計時都是采用中國工筆重彩畫的形式在仿古絹上繪制而成,為了在方寸之間表現出原著的神髓,設計者頗費苦心。在五組郵票中,前兩組由陳全勝所設計,主要描繪了三國前期主要人物與事件,劉關張、呂布、貂禪、趙云、曹操、諸葛亮都在此時粉墨登場。后三組全部由溫州書畫院專業畫家戴宏海設計,核心事件是赤壁之戰,第三組描繪的是赤壁之戰前兩軍的斗志斗勇,包括膾炙人口的舌戰群儒、智激孫權、蔣干盜書、草船借箭四個故事,為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的戰勝作好鋪墊;第四組描繪了赤壁之戰及戰后形勢,包括合肥之戰、彝陵之戰;到第五組后,三國英雄老去,劉備、曹操先后辭世,三國故事基調也由雄壯變為悲涼,郵票在選材上如白帝托孤、秋風五丈原無不貫徹這一基調,最終由三分歸晉收尾。
附錄2: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蜀漢瑯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少年時父母雙亡,逐隨叔父避亂荊州,隱居于南陽隆中,常自比管仲、樂毅,愛唱《梁父吟》,結交龐德公、龐統、司馬徽、黃承彥、石廣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謀為大家所公認,人稱「臥龍」。娶黃承彥之女為妻。
劉備屯兵新野時,徐庶為幕僚,向劉推薦諸葛亮。劉備三訪其廬,諸葛亮才與其相見,并立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即占據荊、益二州,聯合孫權,對抗曹操,統一天下的建議。深得劉備的贊賞,自此成了劉備主要后助劉備敗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曹丕代漢為帝后,劉備也稱帝,諸葛亮出任丞相,總理國家大事,關羽鎮守荊州。
章武三年(223)春,劉備在永安病危,召諸葛亮矚托后事說:「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助,便給以輔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盡力相輔,效忠貞之節,死而后已!」后主即位,諸葛亮受封武鄉侯,建立丞相府以處理日常事務,又兼任益州牧。當時,全國的軍、政、財,事無大小,皆由諸葛亮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