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綠洲 教學設計
莊才卓教師:優點,對學生體現了人文的關懷。缺點,教態不嚴肅,實物投影的細節應加強,寫字教學法要落實指導寫字。
林志士老師:鄭老師的亮點,很注重學生的互相評價。不足之處:對優生關注過重,如某個優生回答問題達6處,而某些學生卻一次都不回答。關注每一位學生,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郝艷群老師:這節課給我的感覺是自然、真實,教學效果比較明顯。一節課要讓學生學什么,怎樣引導學生學習?鄭老師作了不少努力,感受很深。
鄭老師的課強調學生通過學習,有所感悟,有所體驗。比較強調學生的讀,能讓學生走進文本又跳出文本,這種做法是對的,但效果不是明顯。教師的提問有些瑣碎,能否構進一個中心,進而發散出去,讓學生有所感悟、有所體驗。如“沙漠”是怎樣的?學生是否有深刻的體驗?“培育一棵小話小樹如同培養一個孩子”,是否挖掘深透些? “培養孩子”不僅需要經費,還有精神、情感等。語文課要訓練學生的思維、情感、感悟等,要找準切入點……
林伊靜老師:這節課的優點以上老師都說了,我不再重復。我提兩點引起注意的問題:第一:改“!”處,為什么要改?讓學生自覺接收“愛護花草”是否做到位?學生是否認識“花草樹木”對改變環境的重要性?第二,教師講課的容量太多,什么都講,沖淡了主題。
夏竟文主任:我總的說三點感受:
①語文教學,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我們授課不能面面俱到,強調一堂課解決一個問題。
②這節課的優點:第一,是生成的課,俗話說“計劃快不比變化快”,依拐仗走路就走不遠。授課教師基本功很扎實,很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第二,把握了語文課的精隨-----讀,但存在問題,如何通過讀讓學生感悟文本呢?這是值得探究的;第三,課堂實在、實用。“學生互動”很好,積極性、主動性都很高,不是像其他的公開課那樣無度“互動”。第四、每位老師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要有自己的教學思想。
③第一,情境創設的問題,創設到位,事半功倍。“海南、沙漠”有天壤之別,如何讓海南的孩子理解沙漠?創設到位了嗎?第二,鼓勵一本多解,珍惜學生的獨特體驗。對某些問題的理解,不要怕與教學預設不一致。對文本的理解,只要不背離文本,如何理解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