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快樂練習:達標訓練(精選12篇)
《長城》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1
一、看拼音,寫詞語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 )gāo dà jiān gù
( )qì pò xióng wěi
( ) bǎo lěi
( )zhì huì
( )pán xuán
( )tún bīng
( )
二、照樣子,寫句子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能再搜集一些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嗎?
《長城》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預習】
1、預習生字新詞,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了解預習情況
1、檢查學生預習生字新詞的情況,對重點詞語的理解進行指導。
2、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獲。
二、瀏覽全文,梳理順序
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
理清作者的觀察順序。
2、讀后交流,梳理文章脈絡。
三、重點感悟,加深體驗
1、感悟長城的雄偉氣魄:
⑴ 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
在讀中感受長城雄偉的氣勢。
⑵ 通過品讀“蜿蜒盤旋”等重點詞語,借助形象的畫面,激發學生的想象,想象出長城在崇山峻嶺間蜿蜒盤旋、綿延萬里的壯美景象。
⑶ 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2、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了解長城的結構特點:
⑴ 默讀第二自然段:
圖文對照,了解長城的結構特點。
⑵ 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了解長城的歷史作用。
3、體會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⑴ 輕聲朗讀第三自然段:
在誦讀涵泳中靜心感悟。
⑵ 品讀重點詞句:
展開聯想,體會修筑長城的艱辛。
⑶ 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
在讀中體會中華民族勤勞勇敢、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在讀中抒發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回歸整體,抒發情感
1、畫面欣賞:
《長城風光》。
2、抒發情感,贊美長城。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回讀全文
二、指導書寫生字
1、引導學生觀察要求會寫的字:
重點指導“嘉、隔、慧”三個字的書寫。
2、練習書寫13個生字:
教師提示正確的書寫姿勢并及時展示學生的字,進行評價、指點。
三、拓展延伸
展示、交流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資料。
四、小練筆
贊美長城。
《長城》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3
教學目的要求:
1 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
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觀察順序和寫作思路。{難點}
教具準備:
鵬博士軟件、中國地圖。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默讀本組“導讀”,了解本組內容,明確訓練要求。
二、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見過長城嗎?長城給你的印想怎樣?[請同學們自由發言]
2、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它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體現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學了這篇課文從內心深處來體會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板書課題]
三、檢查預習:
1、仔細看圖,說說你從兩幅圖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攝點分別在哪里?
2、找出兩幅圖對應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別寫的是什么?
3、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畫下來。
四、圖文對照學習課文[出示鵬博士軟件的圖片]
1、指名讀課文的第一段,畫出描寫長城的句子,說說用什么方法寫的?
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結合圖,體會遠看長城的樣子。
教師小結:描寫長城的樣子使用比喻、數字說明、太空拍攝的照片來描述的。
2、默讀課文第二段,說說長城的近景及長城的建造特點。[板書:略]
思考:從哪里看出長城高大堅固、結構合理的?
[1]建筑材料:巨大的條石和城磚
[2]城墻頂上:很寬,可以五六匹馬并行
[3]城臺:每個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傳遞信息
3 指名讀課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長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從哪里看出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艱辛呢?
4 齊讀最后一段,想一想: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五、朗讀全文,學生質疑問難
課后小記:
板書設計 :
遠景:像一條長龍
城墻------很寬
近景:高大堅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臺-------互相呼應
長城聯想:凝結著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歷史地位:偉大奇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鞏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長城的結構特點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長城的?
3、學習了課文,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4、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鞏固練習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萬里長城像( ),在崇山峻嶺之間( ),她高大( ),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 )。長城是由( )建造的,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 )和( )。
2、給生字注音組詞
3、抄寫課后生詞
4、比較句子,把想到的說給同學們聽。
[1]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成萬里長城。
[2]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5、背誦課文的第一、而自然段
三、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書籍
《長城》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4
《長城》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課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長”,這是遠看長城;第2自然段,具體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高大堅固”,這是近看長城;第3自然段,由長城展開聯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第4自然段,總結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根據文意,教材配有兩幅圖片,一幅是氣勢磅礴的長城鳥瞰圖,一幅是長城城墻的近景,使學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長城的氣勢。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教學設計思路:
進行這堂課的設計時,我采取了以圖為主線組織學生閱讀,通過“三看長城”而達到理解感悟課文的設計思路。如,初次讀圖,感受長城之長;再次讀圖,圖文結合,讀文與畫示意圖結合,感悟文本,解決疑問,了解長城的特點與構造;三讀插圖,課內外結合,啟發想象,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激發情感。
因此,我設計了四個主要環節。
一是導入。通過一個小小的智力搶答賽,自然引入長城的學習。
二是“一看長城”。利用遠景圖,引入對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朗讀理解。只是(長城與龍哪些地方是相似的,由于對課文的理解剛起步,導致這部分內容的引導占用了太多的時間且效果并不好。這就是預設與生成的一對矛盾。教學時,本想利用對龍與長城的對比達到對課文本段落的理解,并運用朗讀來進一步表現長城的氣勢磅礴。可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整個課堂效果并沒有朝著我當初所預設的美好方向而去,反而導致了這個環節的四不像,拖拉。如果當時如及時改變措施,對與龍相似部分點到之后,抓住“長和崇山峻嶺”,并運用課前準備的圖片資料,通過欣賞感受到長城的氣勢磅礴,從而達到朗讀理解的效果會更好)
本課的教學時,對詞語的理解點撥不透,也是造成這部分內容形成拖拉的原因所在。
三是二看長城(近看長城),通過圖文結合式的認知,搜索信息式的閱讀。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圖文相標,了解長城的特點與構造。
四是資料拓展。現場展示資料的搜索,以及對信息的提取。
反思:縱觀整堂課的教學,有得有失,有成功也有失敗之處。希望能給大家的一借鑒,反思課前教學的設計與課中的實施過程中的變化。在實際課堂的教學中,當教學的實際進程并沒有向著課前所預設的方向而去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靈活應對?
《長城》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5
【設計理念】
本設計安排了讓學生感知,感受,感悟和感染四個層次。感知,以朗讀為主;感受,以口說為主;感悟,以學習語言為主;感染,以誦讀為主。
【設計特色】
在反復朗讀中感知感染,在學習語言中感受感悟。
【設計目標】
1、引導學生不斷深入感悟長城的偉大,進一步激發民族自豪感。
2、抓住特點,幫助學生以主要句概括主要內容,以及由物聯想到人的典型寫法,從而深刻領會題旨。
3、以各種形式多讀,領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設計重、難點】
第2、3兩段典型段,通過多讀,引導學生感悟長城的偉大,通過多讀,口語中進行升華,讓學生領會長城是我過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設計過程】
一、在初讀中感知、感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讀準、讀通、讀暢。
2、學生各自談自己閱讀的感受,不受限制,暢所欲言。
3、從初讀中你感受到萬里長城是怎樣建成的?請再讀有關段落:
⑴ 從第三段可看出萬里長城是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⑵ 從第四段可以知道萬里長城的建成,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充分感知教材是學習教材的前提,因此我安排了多次讓學生讀書的時間,學生讀了課文后就有表達的欲望,可見遵循學生的學習心理,讓學生反復讀書之后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時的感受最真切、最自然。)
二、在學習語言中感悟、感染
1、讀了全文后你感覺到哪幾段最打動你的?
(第2、3段)
2、學習第2段:
⑴ 領悟第3句的比喻句,找出本體、喻體是什么?
⑵ 找出描寫人民勞動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勞動人民的智慧。
3、練習感情朗讀第2段。
4、學習第3段:
⑴ 這么高大堅固的長城令“我”想到了什么?從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⑵ 師深情朗讀這段話:
生凝神傾聽后告訴老師想到、看到、聽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講:
① 我看到民工沉重的腳步。
② 我聽到民工那痛苦的呻吟。
③ 我看到民工倒斃路上。
④ 我想到長城是用民工的血汗、生命筑成……
⑶ 仿照老師感情朗讀這段話,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
生:讀多少次?我不能再讀下去。
師:讀到懂!讀到能理解!
(充分感知教材是學習的前提,因此安排了多次讓學生讀書的時間,學生讀了課文后就有表達的欲望,讓學生反復讀書之后暢所欲言表達自己感受,這時的感受最真切、最自然。例如:學生通過多讀上述這段話,學生感情真是流露出來,當時我掃視教室,學生真的流出了眼淚,怪不得有些學生說無法讀下去。)
⑷ 嘗試背誦第3段。
三、在口語中升華
你讀了這篇課文,肯定印象很深?請同學們用一句話體現出來。
1、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2、勞動人民你真偉大。
3、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4、長城!我生長在幸福的生活中,我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社會建設作出一份貢獻。
【評點】
情感性是語文學科的個性,本文設計以“感知、感受、感悟和感染”四個層次逐層推進,既體現了教材的特點,也完全符合學生的情感心理發展過程,有“知”才能有“愛”,有“愛”才能有“悟”,而 入于“化”(感染)。在導讀過程中,本人以多種手段煽情,把教學推向高潮。
《長城》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6
【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是看圖學文。它由兩幅長城的圖片和一篇短文組成,直觀的圖畫和具體形象的短文緊密結合,表現了長城的雄偉壯觀和高大堅固,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這篇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可依自然段分成四部分閱讀。第一部分,配合第一幅圖,概括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長”,這是遠看長城;第二部分,配合第二幅圖,具體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高大堅固”,這是近看長城;第三部分,由長城展開聯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第四部分,總結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
【預設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積累文中的佳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的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課程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的積極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讀為基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
2、根據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教學組織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獲取基本的語文素養,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教育融為一體。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內容,激發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
2、難點:
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多媒體(教學錄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初識長城
1、揭題:
出示多媒體長城圖片,據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介紹,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見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長城。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地吸引著中外游客,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游覽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設計理念:多媒體演示,激發閱讀興趣。板書課題《長城》,指導學生自豪與深情地讀課題。)
板書課題:
長城
2、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長城嗎?
引讀課文。
二、欣賞課文,初步感知
1、請同學們輕輕打開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談談你對長城的感受。
2、學生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圖文對照,感知長城
教師指導觀察圖,讓學生感受畫面。
1、看第一幅圖:
說說你從圖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觀察圖時,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體進行重點觀察。)
2、看第二幅圖:
說出你從圖中看到了些什么?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的?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抓住細節認識事物的特點。學習作者運用準確的語言表述所觀察到的具體內容的方法。)
3、從兩幅圖觀察到的不同景物,說說作者的觀察點有什么不同?兩幅圖各表現事物什么不同的特點?
(設計理念:讓學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重點賞析,品味長城
1、學生自讀自悟:
深入閱讀課文,體味文中的哪些詞句給你了很深的感悟。
2、交流閱讀感受,品味、感悟、體會,并指導朗讀:
⑴ 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引導學生抓住“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感受長城的雄偉,運用比喻的方法寫出了長城的氣魄。
⑵ 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垛子,……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引導學生領略長城巧妙的設計,體味長城在軍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據文意和搜集的資料展開想像,說說古人怎樣利用城臺、垛口、嘹望口、射口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
(設計理念:學生結合課文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增強學生的美感,達到學科整合的作用。)
3、情境體驗,觀看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游覽長城。
(設計理念:課件的展示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知識。)
五、披文入情,傾動長城
1、假如你登上了長城,看到高大堅固的城墻綿延起伏,摸著巨大的條石,踩上平整的方磚,領略巧妙的設計,你會想起什么?
討論后歸結到: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2、默讀第三自然段:
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難有哪些?
聯系文中句子體會磚石多、重;運輸的工具原始;環境險惡。
文中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智慧體現在哪里?
(精心設計使之易守難攻,開鑿搬運巨大條石的方法等。)
3、這段第三句中的“凝結”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這磚石那么重、運輸的工具那么原始,環境那么險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發揮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里的“才”字既表達出建造長城的不容易,又飽含著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創設情境(配樂描述):
想象古代勞動人民的勞動場景:逶迤綿延的山峰記錄了勤勞勇敢的古代勞動人民一個個堅實的足印,遼闊無邊的天空記錄了聰明智慧的古代勞動人民一聲聲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號子。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5、指導感情朗讀,要求:
讀出勞動的艱辛,讀出非凡的創造,讀出由衷的贊嘆。
6、小結:
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奇跡”?
(設計理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去學習課文。)
六、自由抒情,贊美長城
1、通讀全文引發學生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佩,激發民族自豪感。
2、心里話大聲說。高呼對長城的由衷贊美。
3、2008年,奧運會將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行,到時,會有很多的外國朋友來到我們國家,他們大都會來參觀我們的萬里長城,如果你是一位導游,你會怎樣把長城介紹給這些外國朋友呢?請你創作一篇長城介紹詞。
(設計理念:朗讀訓練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強語感的重要途徑。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
七、知識拓展延伸讀──深識長城
閱讀課后“資料袋”,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興趣。
1、自主交流搜集的有關長城的傳說、故事、歌曲、圖片資料,如:
毛主席詞中名句“不到長城非好漢”,傳說故事《孟姜女哭長城》等。教師適當追問資料搜集的辦法,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多搜集相關資料。
2、課件出示29處中國的世界遺產圖片,讓學生談一談感受,讀一讀“資料袋”,激發探究興趣。
建議學生自主或小組合作在課外去搜集資料,建立專用的資料袋,為后面課文及語文園地的學習作準備。
(設計理念:輕松、和諧、民主的氛圍,激發了學生探究讀文的欲望。)
3、展示積累:
你們一定有了許多美麗 的收獲,那就讓我們共同分享吧!
4寫感悟:
看來大家收獲頗豐,現在讓我們回顧全文,靜靜地想一想,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知識,寫一句話,寫在書上。
個別交流。
(設計理念:發揮教材的示范作用,給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訓練思維的獨創性和合理性。)
八、結束語
長城建筑規模宏偉,氣魄雄偉壯觀,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它高大堅固,建筑結構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嶺,施工環境艱難;它動用的材料重大、數量多;他建筑于兩千多年前的秦代。學習《長城》這一課,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種愛國主義的情感在我們胸中回蕩。
第二課時
一、導言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讀過了《長城》這篇課文,了解了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它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體現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它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它和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埃及的金字塔一樣都是舉世文明的偉大建筑。
二、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蜿蜒、嘉、隔、壘”五個字。要注意到具體筆畫、筆形和結構上的特點,落實到位。
(設計理念:學習生字時,先讓學生起來說說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什么,教師只是做歸納總結,加深學生對生字的鞏固。)
三、選讀課文,自主積累,練習背誦
1、展示讀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說說自己讀后的體會。
2、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積累:
可以讀讀背背,可以讀讀抄抄,也可以試著默寫。
然后讓部分學生展示交流自己積累的詞句或段落。
(設計理念:讓學生讀、摘、寫詞語,養成積累優美語句的好習慣,激發了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板書設計】
遠景:像一條長龍
城墻──很寬
近景:高大堅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臺──互相呼應
長城聯想:凝結著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歷史地位:偉大奇跡
《長城》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7
教學背景:
《長城》是小學語文四年級的一篇課文.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并用朗讀來表達這一情感.四年紀的孩子較小,再加上現在的生活環境,讓他們體會作者的聯想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比較困難,于是,我在課前布置孩子們搜集了有關長城的各種資料,這為學生在本節課中對萬里長城的認知和進入相應的情境,體會民族自豪感打下了基礎.
教學片段:
片段一:圖文結合,全班交流.
1,cai:長城的錄象(近景,遠景)
師:長城是我國世界遺產的一扇窗口,它以雄偉壯觀的氣勢,高大堅固的結構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長城,了解長城.
看了錄象后,長城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長城很長.從遠處看,它就像一條長龍.
生:長城不但長,它還非常的高大堅固.
2,能不能結合你找到的資料,來介紹長城的特點
生:我了解到長城共經過了16個省市自治區,如果步行要60多天才能走到頭.(自己帶了一幅地圖,指出長城所經歷的省市自治區.)
生:我知道如果把修筑長城的條石用來修筑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長墻,它可以環繞地球一圈多呢!
片段二:以疑促讀,讀中悟情:
1,作者站在長城上,思緒萬千.讓我們接著往下讀,看作者有何感受
cai: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點名讀.
2,為什么說"長城是由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而成的",誰能聯系課文談談
生:我從"數不清"這個詞語感受到了條石非常的多.
生:條石不但多,而且非常重,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勞動人民要把這么多,這么重的條石搬上那陡峭的山嶺肯定是相當的辛苦.
生:"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說明當時設備的簡陋.勞動人民不但耗費了許多的血汗,而且肯定想了許多的方法,可以看出他們的智慧.
生:我想要在平地搬運那么重的條石肯定都相當的困難,更何況是在崇山峻嶺之間呢,修筑長城肯定是相當艱難.
3,cai: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師:是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沒有火車,沒有汽車,也沒有起重機,就憑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嶺.
讓我們一齊讀讀這段吧!
片段三:發揮想象,情境再現.
cai:錄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場面.)
師:在遙遠的古代,要把重2000多斤的巨石搬上陡峭的山嶺是何等的困難!想象一下,當時勞動的情形是怎樣的 勞動人民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配音樂,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象.)
生:我仿佛看到在在寒風中他們一刻不停地干活.只要他們一停下來,馬上就會遭到旁邊那些可惡的官兵的毒打.無情的鞭子一下一下地抽打在他們身上,慘叫聲聲,鮮血直流,有的人被活活打死了.
生:我眼前仿佛浮現了這樣一幅畫面.一群穿得破破爛爛的人吃力地抬著這些巨大的條石,其中有一個身材單薄的人就快要摔倒了.
生:我仿佛看到他們的手上,身上,腳上全部都是鮮血,一群人正在抬一塊條石上陡峭的山嶺的時候,前面的一個人突然摔倒了,條石滾下來,把人砸傷了,砸死了!
師:孩子們,你們說得太棒了!長城的偉大不僅僅在于它的高大堅固,綿延萬里,更重要的是它是在那樣艱苦原始的條件下修建起來的,它凝結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讓我們一齊讀課文的第三段,讀出勞動的艱辛,讀出由衷的贊嘆.
生齊讀.
片段四:領悟感情,表達感受.
師:此時,如果你也登上了雄偉的萬里長城,目睹這壯觀的景象,你會有何感受 把你的感受和組內的同學說一說!
生:此時,我仿佛登上了長城,我看到許許多多的游客都在登長城,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我想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建筑而成的,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長城.
生:如果我登上了長城,看到那綿延萬里的長城,我一定會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因為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生:我仿佛看到了萬里長城,我不僅感受到了長城壯觀的景象,也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當時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這樣長的長城人們都能筑成,那還有什么我們華夏兒女會辦不到呢!
教學反思:
1,由認知到了解.
只有一部分孩子去過長城,所以一上課首先放映了一段長城的錄象,讓他們對于長城有一個更為直觀的印象,再加上學生課前搜集了許多長城的資料,為學生了解長城的長和高大堅固這兩個特點奠定了基礎.如果有更充裕的時間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長城的圖片拿出來互相分享,也許效果會更好.
2,以讀促疑.
通過讀,讓孩子們了解長城,感受情感.從讀中,他們體會到了作者的感受.教師隨機提出疑問:為什么說"長城是由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而成的".學生通過讀,自己在文中找到答案,更好的理解情感.
3,創設情境.
在第一次上這篇課文時,四年紀的孩子由于年齡的關系要理解作者那份贊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情感比較困難,而又不能通過老師的講授讓他們被動地接受,我就感到了學生理解的困難.這次上課時我就想到了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手段來創設情境,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一邊播放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創面,一邊配上憂傷的歌曲,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勞動人民勞動的情景和可能遇到的困難.此時,孩子們的情緒被感染了,在加上那真實的畫面,他們都仿佛看到了當時勞動的場面,體會到了勞動人民的艱辛.在學生再讀第三段時,學生的感情已經是水到渠成,得到激發和升華.
4,結合文本表達感受.
根據教學重點,我選擇課文的第三,四段讓學生反復誦讀,品味,在學生已經領悟了作者的真情實感,并激發了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后,我讓他們發揮想象,表達自己的感受.學生邊想象,邊體味那份驕傲,自豪之情,讓他們達到情感上的真正高潮.
《長城》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8
1、正確認識、讀寫本課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
4、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祖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紹景點的方法,學會在寫作中運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說起長城,大家并不陌生,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長城被寫起國歌之中。
我知道長城是我國文化遺產之一。你是怎么知道的?資料袋都為我們介紹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提出問題。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請同學談讀后的感受。讀完了課文,你此時的心情如何?(驕傲、自豪)
2、順勢提問:課文中哪些句子讓你覺得自豪?請你帶著這種驕傲和自豪的心情再來讀一讀這個句子,注意把這種自豪感表現在臉上。
3、質疑:為什么課文最后說“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我們將帶著這個問題,來深入學習本課。
三、再讀課文,學習具體內容。
1、圖文結合,學習第1自然段。
請同學們找出課本中的長城遠景圖,誰能說說你看到長城像什么?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長城比作長龍,寫出了長城長的特點。蜿蜒盤旋的意思是彎彎曲曲地延伸,這個詞語寫出了長城彎的特點。)
到底長城有多長呢?(一萬三千多里)
文中還有一個詞語形容了長城之長,看誰能最快地把它找出來。
(前不見頭、后不見尾)
2、學習第2自然段。
導入語:我們再來看長城城墻的近景圖。結合第二自然段,想想長城的構造。從圖中找出具體的位置,想想它所起的作用。我將請同學為大家介紹。
長城的獨特構造,突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高大堅固)
小結:學習了第一二自然段,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觀察長城的嗎?(從遠到近的順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讓讀者更能感受長城的雄偉壯觀)
3、學習第3自然段。
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你剛才是怎么朗讀這一自然段的?
①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重讀“站”、“踏”、“扶”這三個動詞。
這三個動詞有什么好處?(說明作者已經身臨其境來到長城了。)
“很自然地”這一詞說明作者被長城的雄偉氣勢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②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重讀“多少……才……”表示長城的修筑是多少不容易。
男生齊讀第三自然段。
師: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條件下,就肩膀和手把數不清的巨大的條石抬上了山嶺,從而修筑起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此時此刻,你有什么話想說?
生:我很佩服古代勞動人民!
生:古代勞動人民太有智慧了!
生:我為萬里長城感到驕傲和自豪!
生:怪不得課文結尾說:這樣一個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
齊讀第三自然段。
小結: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呢“你心中的疑問解開了嗎?
讓我們用自豪的心情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4、國際友人對長城的贊譽之詞。
師:外國友人對我國的長城有極高的評價,你們想不想聽聽。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美國前總統尼克松)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之一,確實令人鼓舞。人們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當年建造長城時需要什么樣的智慧和力量。(美國前總統里根)
四、情感升華,演唱歌曲《長城長》。
五、板書設計。
17、長 城
長
偉大的奇跡 高大堅固
血汗和智慧
《長城》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長城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及寫作特點。
4、通過學習,認識到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課件。
2、學生準備:
廣泛搜集長城的文字、圖片、影像資料及民間故事等。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信息,資料共享
1、師:據報道1969年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斯特報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辯識出地球上兩項特大的工程。一項是荷蘭的圍海大堤,另一項是我國的一項偉大的工程,你們知道它是什么嗎?
(長城)
關于長城,你們還知道些什么呢?請大家展閱和簡介課前搜集到的關于長城的資料和信息。
2、師:大家的課前準備工作令老師相當滿意。對于長城,你們都有了相當的認識和了解。下面,我們來讀一篇專門描寫長城的文章,看看作者筆下的長城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板書課題:
長城
二、充當導游,感知課文
1、讓學生結合課文插圖讀課文:
感知課文內容,在不明白處做記號。
2、組織學生談讀后感。
3、師:看來大家的感受和老師一樣,這篇《長城》真是景奇文美呀,稍作加工,便能成為絕佳的解說詞。大家知道嗎,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去游覽這個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之作。誰愿意充當小導游,把長城介紹給大家?
(在學生試著解說時,教師提醒其注意生字、新詞讀音,并幫助其梳理解說詞的結構,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及組織材料的能力。)
4、請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練讀課文:
初步讀出語言的靈魂感,然后在全班自由展讀,互評提高。
三、觀察遠景,感受雄壯
1、課件出示長城遠景圖:
請大家看這張圖,試著用一句話來描述。
(學生描述長城的雄偉時,教師提示學生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表達更形象和更有吸引力。)
2、師:這張圖是在飛機上拍攝的,從中可以看出長城從遠處看的一個大概模樣。同學們的描述各有特色,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寫的,請大家齊讀第一段。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詞語來概括長城從遠看的模樣,并讓學生對照圖片體會“蜿蜒盤旋”的意思。
4、讓學生思考:
作者說長城像條龍,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從“龍”字中體會出作者對長城的敬重之情。)
四、近看長城,剖析結構
1、在飛機上鳥瞰可長城后,作者又來了長城腳下,對長城進行了一番近距離的考察。我們接著看課文,思考一下:
讀了這一節,你知道了長城的哪些建筑?
學生讀書后回答。
2、課件出示長城近景圖:
讓學生走上講臺,對照圖介紹課文第2段的內容。師生共評,歸納出長城各建筑的特點。對于跺子、瞭望口和射口這三個部分,學生可能認識不夠清楚,教師可以用圖示來講解。
3、討論:
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長城的構造的?
作者先寫整個長城高大堅固,再寫城墻頂,接著寫城墻頂上的跺子,垛子中的射口和瞭望口,這是先整體、后部分的說明順序。
4、讓學生就這一段內容發表感想,體會長城構造科學,利于防守。
第二課時
一、走上長城,體驗偉大
1、學生齊讀第3段。
2、范讀: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作者為什么會想起長城的修建者?
3、提問:
從哪里可以看出修建長城的艱難?
4、小組討論:
為什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5、全班交流: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怎樣發揮自己的智慧來修筑長城的?
二、品味長城,升華情感
1、指名朗讀最后一段。
2、師:他讀得怎樣?有沒有人覺得自己比他讀得更好?
學生自告奮勇地朗讀。
3、師:老師從大家的朗讀中聽出大家將“氣魄雄偉”和“偉大”讀得特別的重。誰能告訴我,你在讀這句話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學生說出自己是帶著自豪的心情來讀這句話的。再請大家帶著無比自豪的心情齊讀這一段。
4、師:長城對于我們來說不僅是一個偉大的建筑,它甚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外國人一提起中國,首先想到的通常就是長城。由于古代的統治者修筑長城的目的是為了防御外敵的入侵,使得長城被賦予了一種自強不息、抵御外辱的精神,有了護國安邦的使命。它被印上了人民幣(課件出示一元紙幣的長城圖像),被寫進了國歌,為無數文人墨客所歌頌。下面讓我們唱起國歌,去感受長城的豪邁,去體會中華兒女的氣概吧!
(播放國歌)
三、拓展交流,學習資料袋
《長城》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10
人教版第七冊第五單元是一組世界遺產專題的課文。這一單元的文章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是引領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一扇扇窗口。其中《長城》是這組課文的第一篇,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感受其宏偉氣魄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這種歷史性文本是中華文學的經典。所謂的經典,是指其為人類與本民族文化的精華,人類精神文明的凝聚點。引導學生從經典閱讀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審美情趣,從人生一開始就占據精神的制高點。經典閱讀會影響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精神的發展,但由于歷史性文本無論是時間上還是故事背景方面,都與學生相距甚遠,因此,每當面對此類文本時,我們往往會發現學生的學趣驟然降低,甚至還會產生“厭學”的狀態。因此,如何有效地發揮歷史性文本在教學中的作用,成為了擺在老師們面前的一大難題。
就長城而言,我感覺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無論是在情感上,還是空間上都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著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于是,我格外重視資料的收集工作,即讓學生有充分的知識準備。有許多教師習慣讓要上的課文先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等破題時才把它揭開。而我認為面對歷史性文本,則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學生有權利知道自己的學習內容并進行預習,或提前拜讀原著,或提前收集資料等,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自主地學習、有效地學習。因此,在教學前,我就組織學生圍繞“長城”進行課前收集資料,通過翻閱課外書、上網等方式多渠道地獲取了大量知識,間接地了解了許多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文本的興趣。從學生最后在課上交流的資料來看,他們下的功夫沒有白費,接收到的信息量非常大。
這篇課文共四段,按人的觀察和思維發展方式進行的:遠看長城——近看長城——聯想古代勞動人民——贊美長城和古代勞動人民。備課時,我將這課的重點定為: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理解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由遠及近的表達方式。在上課時,我借助錄像與圖片,讓學生在充分的品詞悟句中感受長城的特點和勞動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課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句話。那么,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
首先從遠看長城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我先請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后,體會到長城很長,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里、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對于“一萬三千多里”,課文中僅僅以列數字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的眼前,我感覺還不夠說明問題,于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來理解:先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所經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字有多長。然后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說,曾經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多的時間。這樣就把“一萬三千多里”這個抽象的概念轉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長城的長也就一下子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一個來回,對長城的長有了具體的感知。很自然地就回到了我設計的主要問題:“因此長城被稱為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
到了近看長城一部分,學生從長城條石的大、長城的寬,感受到了長城的高大堅固,因此被稱為“偉大的奇跡”,而對長城的結構卻沒有太深的體會,于是我順著學生的思路,直接跳到理解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呢?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數不清”“抬”“陡峭”“無數”“兩三千斤” “沒有……沒有……”“一步一步地”等詞語,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于我們多少個同學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再經過多種形式反復讀,引導學生體會無數古代勞動人民在修筑長城時付出的血汗。我還給學生創設了無限的想象空間,讓他們閉上眼睛想象:透過這厚厚的城磚,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從而產生情感共鳴,體會長城建筑的不容易。又如: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個重點句,我課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多少……才……”,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勞動人民的血汗,從中說明長城是個“偉大的奇跡”。
“血汗”從文中的第三段很快就體會出來,關鍵是“智慧”該怎樣讓學生體會呢?我抓住契機,帶領學生回頭去默讀第二段描寫長城的結構的句子,要求學生邊讀課文,邊對照小圖,邊思考:“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么地方?在圖上把長城各個部位的名稱和位置標出來。這樣的設計有什么用?然后通過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和看真實的圖片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長城的這些設計十分巧妙。這樣讀、看、畫、思結合,很快使學生從長城的設計中品味到了其中的智慧,但是僅僅有這些是不夠的,我又出示小資料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烽火臺、選址、方法中的智慧,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了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個環節把課文與拓展結合,拓展了語文學習的外延,也使“智慧”變得更加直觀可感,從而,自然更加深刻體會到長城是個“偉大的奇跡”。
順勢,我通過引用名人在登上長城之后發出的感慨引導學生進行了小練筆。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
以色列前總統: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
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杰作!”面對這萬里長城你最想說什么?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學生寫得還是比較精彩的。
在課的結尾,我將“長城”進一步延伸,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收集跟長城相關聯的語文知識,比如:“有關長城的成語”“有關長城的諺語”“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有關長城的詩歌”等等。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我就針對學生的喜好進行了課外進行了課文的擴展延伸,相信這種語文的綜合性活動會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回顧整節課,雖然語文課離不開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但在課堂中,我總感覺語言點有了,如何有層次的訓練,讓學生的語言與情感在一次次地提升中達到高潮,讓教材在解構中在不斷的重組與建構方面,做得還不夠。如在學習“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我抓住了“單看、數不清、兩三千斤重 、沒有……沒有……、無數……無數……、一步一步地 ”等詞讓學生感受長城建筑的不容易和勞動人民付出的無數血汗。雖然學生的情感有了,但總感覺讀和悟沒有深入,沒有層次性,感悟的方式還是比較單一的,學生情感的高潮沒有迸發。如何努力使語文課有深度、有內涵、拓展語文課堂的外延是我今后要研究的重點內容。
《長城》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11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長城》一文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課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紹了長城的“長”,這是遠看長城;第2自然段,具體地介紹長城的“高大堅固”,這是近看長城;第3自然段,由長城展開聯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第4自然段,總結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
教學這篇課文,可以“‘遠看’‘近看’長城特點──‘單看’條石體會血汗、智慧──‘多看’其它方面體會血汗、智慧”為教學思路,引導學生通過自讀體會、觀察、想象、感情朗讀等手段理解長城的特點及修筑長城的艱辛,感受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及民族自豪感。
一、整體感知課文, 引導質疑定標
1、檢查字詞,了解每個自然段寫什么。
2、學生質疑,提煉定標:
學生自由質疑,篩選定標:
從哪里可以看出長城的氣魄雄偉?
板書:
氣魄雄偉?
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奇跡?
板書:
世界奇跡?
師:同學們經過認真讀書思考,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這節課我們就通過自讀體會、觀察、想象、感情朗讀等學習方法來解決這兩個問題。
二、從“遠看”到“近看”,體會長城特點
1、研讀“遠看”,體會長城特點:
⑴ 學生自由閱讀第一自然段,思考:
這段話寫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
⑵ 順學而導,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
① 聯系生活實際體會“一萬三千多里”:
13000里除以8里每天等于150天,要走整整一個學期──長。
② 用形象觀察法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
先觀察課文下邊的插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兩個詞語的意思,然后再出示長城視頻,感悟長城的──氣魄雄偉。
⑶ 指導感情朗讀:
多么長、多么氣魄雄偉的長城啊!你能用朗讀把長城的雄偉氣魄表現出來嗎?
⑷ 小結過渡:
這樣長,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其他國家有嗎?所以作者這樣贊美長城:
(指向中心句)
學生齊讀──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2、略讀“近看”,體會長城特點:
⑴ 學生自由閱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這段話寫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
(高大堅固)
⑵ 圖文對照,了解長城結構:
出示長城近景圖,讓學生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的位置。
⑶ 從長城的設計巧妙體會勞動人民的智慧。
① 引讀:
城墻頂上___________。城墻外沿___________城
墻頂上___________。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___________。
② 自由談設計特點,體會勞動人民的智慧。
⑷ 小結:
這么高大堅固的工程,讓人不禁為其壯觀震撼;這么巧妙的設計,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怎能不讓人驚嘆!
學生齊讀中心句──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三、從“單看”到“多看”,體會勞動人民的血汗、智慧
1、“單看”條石 ,體會勞動人民的血汗、智慧:
過渡:
每一個站在長城上的人,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這么偉大的工程是怎么建成的呢?
⑴ 出示句子:
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⑵ 學生默讀:
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思考、體會、批注自己的體會。
⑶ 學生匯報交流: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緊緊圍繞數量多、重量大、設備差、山勢陡來體會修筑長城的艱辛,體會勞動人民的血汗、智慧。
⑷ 配樂,學生閉目想象,教師描述勞動人民修建長城的悲壯場景。
⑸ 配樂朗讀:
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⑹ 小結,朗讀: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2、“多看”其它,聯系一、二自然段及課外積累,深入體會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⑴ 過渡:
“單看”是什么意思?
(只看、僅看)
剛才,我們只看了條石就體會到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不容易,如果我們再聯系1、2自然段,你還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修筑長城的不容易?
⑵ 生讀書、匯報:
① 高大堅固、十分平整、設計巧妙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② 從長逾萬里、崇山峻嶺體會到工程浩大,艱難──
⑶ 引讀,深化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及民族自豪感:
師:長城長逾萬里,工程浩大──
生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師:長城高大堅固,永遠屹立──
生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師:長城設計巧妙,舉世矚目──
生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師: 從春秋戰國至明朝,一代又一代勞動人民用了多少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
生接讀:“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師: 所以說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
生讀: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⑷ 總結學法:
同學們,我們這樣前后聯系、課內外結合閱讀思考,深刻地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血汗和智慧。這是閱讀課文的好方法,大家今后注意運用這個讀書方法。
四、總結全文,延伸課外
師:(指板書)今天,我們一起領略了長城的魅力,它那雄偉的氣魄,它飽含的血汗和智慧,都無愧于世界奇跡。毛主席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同學們,有機會一定去親眼目睹這世界奇觀。也可以登錄長城網站去更多地了解長城。
《長城》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1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了解長城的概貌、構造、歷史等。
2、技能目標:
(1)指導學生圖文對照,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2)讀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情感目標:通過讀文討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目標力求體現知識、技能、情感的多元統一,挖掘《長城》這一篇課文中的科學和人文內涵。)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觀察插圖,了解圖意。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據28年前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報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識出地球上兩項特大工程,一項是中國的長城,一項是荷蘭的圍海大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征--長城。(板書課題)
(運用名人名言導入課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觀察彩圖,了解圖意。(用多媒體展示課本兩幅彩圖或直接用掛圖展示)
(1)介紹觀察點。運用教室的布置讓學生理解什么叫觀察點。
第一幅圖的觀察點在哪里呢?(在長城外或太空等)
第二幅圖又是在哪里觀察的呢?(在長城上)
(2)看第一幅圖時應重點觀察什么?(抓住觀察重點:長城)你覺得長城看上去有什么特點?(長、大、彎)再看第二幅圖:你能看出長城有什么特點?(高大、堅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剛才兩幅圖分別與文中哪些段落相對應?(第一幅圖與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圖與第二自然段相對應)
2、分組討論: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為什么沒有和它相對應的圖片?(不是作者所見之景,無法畫出。)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第三、四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作者的聯想和長城的地位。)
3、試給課文四個自然段分別加一個小標題。
三、圖文對照,讀懂課文。
1、第三次看遠景圖。
(1)遠看長城是什么樣子?(像一條長龍)用什么方法來描寫長城?(比喻)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什么特點?(長、大、彎)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個比喻把靜態的長城寫活了。)注:學生可能無法說出來,老師應當適當地引導。
(2)作者為什么列舉出"一萬三千里"這個數據?(表達更準確,讓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圖。
(1)此景是作者在什么地方(觀察點)看到的?(作者走在長城上)
(2)作者分別給我們介紹了構成城墻的哪些部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結合課文來說)你知道它們的作用嗎?(根據文意和學生搜集的資料異型想象,說說古人怎樣利用城臺、垛子、瞭望口、射口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
3、披情入文,學習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長城,面對這高大堅固的城墻綿延起伏,觸摸著巨大的條石,腳踩著平整的方磚,領略那巧妙的設計時,你會想起什么?(讓學生暢所欲言后歸結到: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2)默讀第三自然段,想想為什么說"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結"(提示:"凝結"是句中的重點詞語。長城是由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成的。是因為:①條石多,多到"數不清";②條石重,每塊"有兩三千斤重";③沒有先進的運輸工具,"就靠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④山勢"陡峭"。"才"在這里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飽含著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3)再讀第三自然段,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齊讀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驕傲。
討論: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四、總結全文,回歸整體。
1、第四次看兩幅插圖,結合下列詞語復述長城遠景、近景。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條石城磚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
2、老師總結談話。
五、拓展延伸、開拓思維。
同學們,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征,是世界偉大的古代建筑奇跡之一。請大家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知識,搜集相關資料,以《中國人的驕傲--萬里長城》為題寫一篇文章,介紹我們的長城。準備參加下一次的語文活動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本文通過"觀察彩圖,了解圖意"-"圖文對應"-"圖文對照"-"復述插圖",四次看圖相得益彰,讓學生受到了觀察能力的訓練,從中學會觀察的方法。通過"拓展延伸"初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