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精選4篇)
海洋生物 篇1
教 學 設 計 課題:海洋怪獸一、教學內容1、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出與眾不同的怪獸2、了解怪獸的來由(創造過程);自己設計一個怪獸。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了解怪獸的來由(創造過程)二、教學重難點:了解怪獸的怪是怎樣體現出來的三、教學準備1、學具準備:彩筆2、教具準備:彩筆四、教學活動第一課時教 學 內 容 與 活 動調 整 與 反 思一、導入 新課: 談話導入 :小朋友見過怪獸嗎? 你知道有哪些怪獸呢? 這些怪獸都是設計師們設計的,小朋友想不想自己設計一個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海洋怪獸”。(板書課題) 二、新授: 談話:我們中國人最熟悉、也最崇拜的一種怪獸是什么? 思考: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龍?你認為龍是怎么回事呢? 小結:事實上沒有龍,它是人們想象出來的。其它的所有怪獸也是人們想象出來的。三、 同桌討論:龍是怎么來的? 教師提示:龍是由角、頭、身、爪組成的,它們分別象什么動物的角、頭、身、爪? 小結:龍是人們把這四種動物的不同部分經過組合得來的。(板書“組合”)。 其它的怪獸也可以通過組合得來。(出示范畫:不同組合的怪獸) 想象:你也來組合一個怪獸,并把它說出來好嗎?除了“組合”的方法外,我們還有“變形”和“夸張”等方法。 (欣賞范畫) 談話:在童話和神話里,很多怪獸都是從海洋里出來的。海洋里的怪獸一定會游泳,還會有哪些海洋怪獸從你筆下誕生呢?四、布置作業 :每人發揮自己的想象,創作一個怪獸。五、點評作業 。 畫出想象中的怪獸 不但樣子奇怪 最好整個氛圍也很怪異 板書設計 : 板書設計 海洋怪獸 (1)展開豐富的想象(2)大膽的構圖 仔細涂色
海洋生物 篇2
生物也是從海洋中孕育而生的。于是,海洋一直給著我們神秘感。《海洋生物》就是圍繞海洋中的各種生物和學生進行有趣味的教學和交流,本課力求使學生對海洋中多姿多彩的生物有所認識和了解。對于這節課,我做了如下思考:
? 如何讓學生能對海洋產生自己獨特的思考和想象
? 改善一貫臨摹、寫生和想象繪畫的學習定勢
? 怎樣有效地進行學習過程的評價
備戰
——課前武裝、適當準備
《海洋生物》這一課的總體學習目標是感受海洋的美,并能來表現這種美給他們產生的獨特感受。但是學生真實的生活狀態離海洋有一段距離,很難達到教學目標。于是我借助網絡的優勢,采用了DREAMWEAVER的網頁制作軟件給學生建構一個《海洋生物》網絡的平臺,解決實際困難。整個網頁分為學習目標、海底探游、制作方法、海底俱樂部和論壇(魚兒對話)5個方面。通過本課的學習希望學生能夠從生活中去發現美、感受美,并且更加熱愛大自然,培養它們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意識。
雖然海洋離孩子的生活范圍比較遙遠,但是海洋也一直被孩子們所關注,奇異瑰麗的海底景色,生動活潑的海底生物這些海洋的一切仿佛有著無窮的魔力吸引著孩子們。課前,他們就自發組織“預習”起了這堂美術課:有的跑圖書館閱讀有關海洋的書籍,有的動員家長找來家中收藏的海邊帶回的海洋標本,還有的自己上網找尋相關資料,還信誓旦旦地說也想建一座網上的海洋博物館呢。
傳統課堂教學曾過分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從而使學生成為被“肢解”的人,甚至是被窒息的人,F在的課堂正因為教學思想及教育方式的改變而逐漸靈動起來,更多關注了學生自身的發展和需求。
探游
——聲光結合、探游海底
打開網頁既可聽到一段海底的聲音,同時配有漂亮的海底動畫。這一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大大激發了同學們探游海洋的興趣。瞧!他們聽的多專注、看的多入神啊,仿佛水中的魚兒正暢游在他們周圍呢。此時學生從聽覺方面對海洋有自己的理解,產生初步的了解。趁熱打鐵,同學們在老師的學習建議下迫不及待地操作起鼠標,分別瀏覽海洋生物的網站和互聯網(第一次是學生瀏覽海洋生物的網頁,第二次是瀏覽互聯網,找尋更多有特點或感興趣的海洋生物)。教室中不時傳來驚嘆聲和嘖嘖稱奇聲,看來神秘的海底世界此時已經真正把孩子們吸引住了。還有的同學已經把自己找到的有意思的圖片和小動畫及時傳送到網絡平臺上讓更多的同學可以欣賞?磥硪粋個都想小試牛刀了,更有甚者已經在論壇短消息中請求老師讓同學們趕緊“動”起來。
多媒體進入課堂,一改過去“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的單調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覺,學生興趣增濃了,學習投入了。多媒體運用還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芭d趣是我們最好的老師!睕]有學習興趣,學生也就不會積極提出問題,積極回答問題,懶于思考;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就會學而不厭。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海洋生物”有新的認識,發揮想象,既形象有不枯燥,并能深刻地記住與了解這些內容,為能表現各種不同的海洋生物埋下伏筆。
合做
——小組合作、協同表現
此時,協作小組同學間就開始了合作,共同來表現大家趕興趣的海底話題。這次的小組合作我一改平時前后四人小組合作的模式,組織的時候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要求自由組合。我在搭配上盡量避免性格、思維方面懸殊太大的現象。這樣在合作的時候,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以好帶差,讓學生去影響學生。孩子的思維方式、語言表達的方式是相通的,他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要比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容易實現的多。有5人一組的在做布貼畫,有2人一組的一起在電腦前建立他們自己的網絡海洋王國,有3人一組的在準備泥塑,還有的同學一個人靜靜地在搗鼓什么呢?連錘子電池都準備上了?原來是一個男同學根據自己的特點把電動車改裝成電動魚。我此時也就成了課堂上的“自由人”,穿插在各個小組中參與他們的合作。
小組學習注意到小組成員間的對等性,有共同的活動和相互交往的技能和意識。所以,總之,只要搭配的好,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有了這樣的合作平臺,就發揮了小組合作的優勢,小組活動才能生動有效地開展下去。
海洋生物 篇3
一、設計意圖:
班上的孩子對身邊的事物特別感興趣,特別是我們們中班年級外圍的環境創設,深深吸引孩子們的目光,美麗海底生物引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因此我抓住幼兒的需要和關注點,讓幼兒延伸到課本以外一些海底生物自我保護的知識,進一步激發探究興趣,讓幼兒自己交流、豐富幼兒的課外知識,即培養語言能力,又發展了思維能力。
二、教學亮點:
1、根據中班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借助色彩鮮艷、新穎獨特及生動活潑的“藍貓被鯊魚追趕”的情節一下吸引幼兒,以觀察性、開放性的提問為中介,以透發積極思維、大膽自主表達為核心,讓幼兒在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識。
2、在進行角色游戲環節中,不僅解決了目標點,還巧妙從動畫片中獲得自我保護經驗,轉化到實際中,讓幼兒體驗遇險時如何自救,更能激發幼兒園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敏銳地捕捉到表面信息背后據點所蘊藏的教育價值。
三、教學不足:
遺憾的是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時間上有些急躁,我想在今后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幼兒己有的經驗,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充分發揮師生互動的功能,成為幼兒自主學習的發展途徑。
海洋生物 篇4
地球上 70% 多的面積是海洋,最早的地球生物也是從海洋中孕育而生的。于是,海洋一直給著我們神秘感!逗Q笊铩罚ㄌK教版小學美術課本試用修訂本第十冊第14課)就是圍繞海洋中的各種生物和學生進行有趣味的教學和交流,本課力求使學生對海洋中多姿多彩的生物有所認識和了解。對于這節課,我做了如下思考:
如何讓學生能對海洋產生自己獨特的思考和想象
改善一貫臨摹、寫生和想象繪畫的學習定勢
怎樣有效地進行學習過程的評價
備戰
——課前武裝、適當準備
《海洋生物》這一課的總體學習目標是感受海洋的美,并能來表現這種美給他們產生的獨特感受。但是學生真實的生活狀態離海洋有一段距離,很難達到教學目標。于是我借助網絡的優勢,采用了DREAMWEAVER的網頁制作軟件給學生建構一個《海洋生物》網絡的平臺,解決實際困難。整個網頁分為學習目標、海底探游、制作方法、海底俱樂部和論壇(魚兒對話)5個方面。通過本課的學習希望學生能夠從生活中去發現美、感受美,并且更加熱愛大自然,培養它們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意識。
雖然海洋離孩子的生活范圍比較遙遠,但是海洋也一直被孩子們所關注,奇異瑰麗的海底景色,生動活潑的海底生物這些海洋的一切仿佛有著無窮的魔力吸引著孩子們。課前,他們就自發組織“預習”起了這堂美術課:有的跑圖書館閱讀有關海洋的書籍,有的動員家長找來家中收藏的海邊帶回的海洋標本,還有的自己上網找尋相關資料,還信誓旦旦地說也想建一座網上的海洋博物館呢。
傳統課堂教學曾過分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從而使學生成為被“肢解”的人,甚至是被窒息的人,F在的課堂正因為教學思想及教育方式的改變而逐漸靈動起來,更多關注了學生自身的發展和需求。
探游
——聲光結合、探游海底
打開網頁既可聽到一段海底的聲音,同時配有漂亮的海底動畫。這一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大大激發了同學們探游海洋的興趣。瞧!他們聽的多專注、看的多入神啊,仿佛水中的魚兒正暢游在他們周圍呢。此時學生從聽覺方面對海洋有自己的理解,產生初步的了解。趁熱打鐵,同學們在老師的學習建議下迫不及待地操作起鼠標,分別瀏覽海洋生物的網站和互聯網(第一次是學生瀏覽海洋生物的網頁,第二次是瀏覽互聯網,找尋更多有特點或感興趣的海洋生物)。教室中不時傳來驚嘆聲和嘖嘖稱奇聲,看來神秘的海底世界此時已經真正把孩子們吸引住了。還有的同學已經把自己找到的有意思的圖片和小動畫及時傳送到網絡平臺上讓更多的同學可以欣賞?磥硪粋個都想小試牛刀了,更有甚者已經在論壇短消息中請求老師讓同學們趕緊“動”起來。
多媒體進入課堂,一改過去“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的單調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覺,學生興趣增濃了,學習投入了。多媒體運用還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我們最好的老師!睕]有學習興趣,學生也就不會積極提出問題,積極回答問題,懶于思考;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就會學而不厭。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海洋生物”有新的認識,發揮想象,既形象有不枯燥,并能深刻地記住與了解這些內容,為能表現各種不同的海洋生物埋下伏筆。
合做
——小組合作、協同表現
此時,協作小組同學間就開始了合作,共同來表現大家趕興趣的海底話題。這次的小組合作我一改平時前后四人小組合作的模式,組織的時候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要求自由組合。我在搭配上盡量避免性格、思維方面懸殊太大的現象。這樣在合作的時候,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以好帶差,讓學生去影響學生。孩子的思維方式、語言表達的方式是相通的,他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要比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容易實現的多。有5人一組的在做布貼畫,有2人一組的一起在電腦前建立他們自己的網絡海洋王國,有3人一組的在準備泥塑,還有的同學一個人靜靜地在搗鼓什么呢?連錘子電池都準備上了?原來是一個男同學根據自己的特點把電動車改裝成電動魚。我此時也就成了課堂上的“自由人”,穿插在各個小組中參與他們的合作。
小組學習注意到小組成員間的對等性,有共同的活動和相互交往的技能和意識。所以,總之,只要搭配的好,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有了這樣的合作平臺,就發揮了小組合作的優勢,小組活動才能生動有效地開展下去。
網評
——展示作品,交互評價
這樣的合作似乎不覺得時間的流逝。臨近40分時,我把學生的制作合作的過程及作品用數碼相機拍攝后傳送到網站的交流平臺上。BBS一下子炸開了鍋,學生們在BBS上暢所欲言:
“李佐林的電動魚真的會動啊,加油!我們也想和你合作一起成立一個海底電動俱樂部了。”
“最后的一張藍色海星,感覺象是一個人躺在一張沙發上,真有意思啊!
“……”
我在每個學生的帖子后面給予他們我的建議,他們有贊同我的觀點,也有提出不同想法的,思想在這里交流,思維在這里碰撞,更多的是對同學的鼓勵,對作品更好的建議,同學間和師生間人性化的交流,而這些在傳統的課堂上是難以看到的。
人是課程的主體,也是課程的評價對象。利用多媒體進行評價,從更多的層面肯定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激發每一個個體的創新意識,使之在其它領域的社會實踐與團隊合作中的價值達到最大化,從而使個體的競爭意識與合作精神得到協調發展。
并非結束的“小結”
“海底的世界永遠是那么豐富,還有我們遠遠沒有挖掘到的地方,比如海底的聲音、海底的燈光,這些我們都可以課后到海洋俱樂部里去聽一聽,看一看。如果你對海洋還有更深的了解,歡迎你隨時登陸我們的《海洋生物》網站,把你最新的咨詢與好朋友在這里交流。老師也會定期更新網站,把同學們的新作不斷地充實到我們的畫作展廳中。”
課堂小結并不是一節課的結束,而是一堂的延伸。課堂的40分鐘只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過程的一小部分的體現,是濃縮的過程。真正的學習研究也是在課外進行的,海洋俱樂部就給孩子們提供了這樣一個空間。聲(海底聲音)色(畫作展廳)電(海底燈光)等多種技術的融合,讓學生再一次與海洋親密接觸。然后可以到互連網這個更大的資源庫中尋求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網絡的平臺上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堂內外的互動。網絡交流平臺的使用使課堂真正延伸到了課外,并充分利用了課堂以外的各類資源。課堂的40分鐘只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過程的一小部分的體現,是濃縮的過程。真正的學習研究也是在課外進行的。在上課之前,學生已經通過交流平臺交流關于海洋生物的話題,通過學習后可以繼續把自己的體會和相關的資料和同學交流。同時,我們選擇的論壇——常州論壇中的其他成員中也不乏對海洋感興趣或者有研究的社會人士,他們的參與將給孩子們的學習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從這點看,我們就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等各種學習資源,把課堂延伸到了課外。讓學生在體驗中活動,在活動中表現,在表現中豐富:豐富海洋,豐富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