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因數》教學反思
《找因數》課后反思
今天我聽了區里一位老師上的《找因數》一課,在這一節課上,體現了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揭示了數學與生活的必然聯系。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教學情境的設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趣味性。
在課的開始,教師為學生提供操作空間,讓學生做“拼圖”游戲,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探索了找因數的方法。這節課可取之處是教師為學生思維的火花創造了條件。讓每個孩子都有思考、表達和展示的機會,這樣,每個孩子在數學學習中都能得到了不同的發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所發現,有所體驗,增長了知識和才干。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使我認識到,只要教學中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自己已有的經驗來構建新知識,那么,教學過程將會變的更精彩而富有活力。
1、提供操作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
在課的導入環節中,首先讓學生事先準備了12個小正方形,學生通過拼長方形、觀察長方形長、寬用小正方形個數的特點,逐步引出找因數的方法。學生在學會了找因數的方法后,又讓學生參與“勇于嘗試”、“比本領:看誰找得快”、“畫一畫,找一找“等活動,充分體現了“做中學” 的思想。
2.聯系生活、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這節課中,緊密的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豐富了學生學習的資源。在這些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并自主解決問題,使數學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重復再現,而是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具體的情境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匯報,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
3.拓展空間,為每個學生提供了應用實踐的機會
在嘗試與練習的過程中,設計了一些有坡度的習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為每個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與平臺,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此外,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認識到了學生的差異,尊重了學生的差異,還注意到了對學生的激勵性的評價,實現了評價方式的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