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的世界》教學反思
《數的世界》教學反思
今天在教學《數的世界》這一課時,我體會到教學過程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里的“深、淺”是針對孩子而言的,什么對孩子來說是“淺”的呢?那就是孩子身邊接觸過的事物,或者孩子在以往的學習中獲得的知識經驗。
本節課教材首先創設了一個“水果店”的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呈現了生活中的數有自然數、負數,也有小數,在比較中認識自然數和整數,使學生對數的認識進一步系統化。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與參與的興趣,引導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教學中我在讓孩子認識自然數和整數時,我考慮到孩子在學習小數的時候,已經對整數有一定的初步認識,所以我先介紹整數,再介紹孩子相對陌生的自然數。孩子因為熟悉整數,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還有在聯系乘法認識倍數和因數時,也是讓孩子先確定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再確定因數關系。
淺談《倍數和因數》中“數的世界”的教學
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倍數和因數》中“數的世界”,這一內容與原來教材比有了很大的改動,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用a÷b=c表示a能被b整除,在此基礎上認識因數和倍數;而現在是在未認識整除的情況下直接認識倍數和因數的:用ab=n直接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教材這樣改動后,不出現了整除概念。
數學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較難教,這部分內容學生初次接觸,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內容。首先是名稱比較抽象,在現實生活中又不經常接觸,對這樣的概念教學,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斷,需要一個長期的消化理解的過程。
在教學這節課中,必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必須為學生的探究發現提供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必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體做好以下幾點:
一、注重單元主題圖,體驗數學化過程。
單元主題圖是教材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是選擇某一個主題構建的一幅情境圖。這節課課文一開始就出現了“數的世界”主題圖——圖中有哪些數?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出發來組織教學:
1、讓學生獨立觀察主題圖,通過獨立思考提出問題;
2、讓孩子們通過小組合作,共享學習的成果;
3、通過解決問題,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
教學中學生不僅能很快找到整數、小數、負數,而且也能找到橙子賣完了可用“0”表示,圖中有一個凳子、一張桌子可用“1”表示,更多的是,學生會提出很多的數學問題,如我有50元可以買多少千克蘋果?由此,學生真正是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數學化”的過程。
二、漸進教學過程,扎實構建新知
在教學倍數與因數時,我進行了小步子、多重復地教學,引領學生進行判斷、分析、感悟、體會,并采取自學、講解與發現等手段交替進行,生生、師生和諧互動,擺脫了概念教學的枯燥乏味。
首先,通過課件出示主題圖。提問:在水果店里,你看到哪些數?
在多名學生分別指出主題圖中的數后,教師再提問:“誰來把這些數分一分?”學生自然能分出如下的正確答案:6、4、5、2、-3是整數,5.8、3.6是小數,半個西瓜可以用0.5表示,也是小數。
如果學生漏了“1/2”,教師應加以補充:“半個西瓜還可以用1/2表示,所以也有分數。”